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如明

作品数:29 被引量:155H指数:7
供职机构:江门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3篇冠状
  • 13篇冠状动脉
  • 8篇介入
  • 7篇血管
  • 5篇动脉疾病
  • 5篇心病
  • 5篇术后
  • 5篇随访
  • 5篇冠心病
  • 5篇冠状动脉疾病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电话随访
  • 4篇心肌
  • 4篇介入治疗
  • 4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力衰竭

机构

  • 16篇江门市中心医...
  • 13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9篇林如明
  • 20篇张高星
  • 17篇赖兆新
  • 16篇赖浚兴
  • 14篇彭宇程
  • 13篇高伟栋
  • 11篇孙炎华
  • 10篇宋岸坚
  • 8篇任强
  • 7篇张学芳
  • 6篇陈基华
  • 6篇任强
  • 3篇靳妮娜
  • 3篇谭文锋
  • 2篇张康信
  • 2篇张红环
  • 2篇谭文锋
  • 2篇区泽榆
  • 2篇谭文峰
  • 2篇韦鉴钦

传媒

  • 7篇岭南心血管病...
  • 4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1998
  • 1篇1997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型主动脉夹层血管修复术后并发症及影像学远期随访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Stanford B,TB-AD)腔内修复术的治疗经验及远期随访结果,并重点追踪未被带膜支架覆盖的夹层部分变化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TB-AD,在江门市中心医院进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的、能够进行全程随访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2例患者TEVAR手术均获成功,成功率100%。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术1例,带膜支架覆盖腹主动脉至肠系膜动脉开口2例,其余患者均在左锁骨动脉开口以远植入带膜支架。随访(39.8±18.4)个月,术后内漏3例(5.7%),感染1例(1.9%),死亡1例(1.9%)。主支气管分叉水平的手术前、后主动脉真腔与假腔计算机断层扫描平均值差分别为107.0±68.0和227.5±100.2,管腔直径差为(-1.4±1.1)cm和(1.2±0.93)cm。未被带膜支架覆盖的夹层部分仍存在真假腔43例(82.7%)。结论 TB-AD腔内修复术远期随访结果满意,术前夹层破口未闭的患者中未被带膜支架覆盖的夹层部分仍存在真假腔,但风险低。
陈基华宋岸坚林雪梅林如明谭文锋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并发症
三维右冠状动脉造影导管在右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三维右冠状动脉(冠脉)(3DRC)造影导管和Judkins右冠脉(JR)造影管在右冠脉造影中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417例患者中分别采用3DRC导管和JR造影导管作右侧冠脉造影,两组进行比较右冠脉造影X线曝光时间、右冠脉造影成功率等。结果 3DRC组右侧冠脉造影成功率99.0%,JR组成功率为96.8%;右冠造影X线曝光时间:3DRC组为(2.5±0.8)min,JR组为(2.9±1.5)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右侧冠脉造影中3DRC导管优于传统的JR造影导管。
高伟栋赖浚兴张学芳林如明赖兆新张高星
关键词:动脉导管冠状血管造影术冠状血管
洋地黄合用氨酰心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1
1997年
韦鉴钦林如明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氨酰心安
血管内超声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心外膜脂肪厚度(EAT)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2例接受冠状动脉IVUS患者,应用常规超声测量EAT,并用IVUS测算冠状动脉狭窄率及斑块类型,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疾病(CAD)组和非CAD组,再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率将CAD组患者分为轻度病变亚组、中度病变亚组及严重病变亚组;比较各组EAT的差异,观察EAT与冠状动脉狭窄率、斑块类型以及CAD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CAD组EAT值为(6.54±1.21)mm,非CAD组为(4.98±1.3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P<0.01)。随着CAD病变程度的加重,轻度、中度及严重病变亚组间EAT值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软斑块亚组EAT较钙化斑块亚组[(7.16±1.00)mm vs(5.34±1.40)mm,F=0.085,P<0.05]及混合斑块亚组[(6.20±1.95)mm,F=0.005,P<0.01]明显升高。EAT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Wald值5.057,P=0.028)。结论超声测量EAT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可用于CAD患者的筛查。
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彭宇程赖浚兴张学芳陈基华林如明赖兆新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疾病
医生电话随访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冠脉支架术后患者随机分为随访组(75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出院时叮嘱入选患者术后1年内需服五类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ACEI(或ARB)及他汀类药物,只对随访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完全依从性和总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依从性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能明显提高冠脉支架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
孙炎华靳妮娜张高星林如明赖兆新谭文峰彭宇程任强高伟栋赖浚兴宋岸坚
关键词:电话随访冠脉支架植入术依从性
不稳定性心绞痛冠脉介入术前FIB、D-二聚体水平对预后预测的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冠脉介入术前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水平能否预测UA患者的预后。方法入选行冠脉介入术的90例UA患者为UA组,9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FIB、D-二聚体的水平,UA组患者于抽血6个月后进行心血管事件评定,发生心血管事件者定为事件组,其余则为非事件组。结果 UA组患者FIB、D-二聚体的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患者FIB、D-二聚体的水平较高(P<0.05),事件组患者FIB、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P<0.01),r≈0.76。结论联合检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术前血浆FIB、D-二聚体的水平能预测其预后。
孙炎华靳妮娜张高星林如明赖兆新谭文峰彭宇程任强高伟栋赖浚兴宋岸坚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D-二聚体预后
体外反搏治疗PCI术后心绞痛6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应用于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对120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EECP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照指南常规给予双联抗血小板、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低分子肝素治疗。EECP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行EEC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并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率EECP组90%,对照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6.7%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EECP组6.7%,对照组1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ECP治疗PCI术后心绞痛安全有效。
吴宇红张高星孙刚任强林如明
关键词:心绞痛体外反搏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外膜脂肪组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经高频超声测量的心外膜脂肪组织厚度(epicardial adipose tissue,EAT)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92例接受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的患者,根据结果分为非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组25例和CAD组67例,CAD组依据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亚组;经超声测量EAT和IMT,对各组之间的EAT值和颈动脉IMT进行比较,将EAT和颈动脉IMT与CA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与非CAD组比较,EAT和颈动脉IMT值明显升高[(6.54±1.21)mmvs.(4.98±1.33)mm,P<0.05;(1.02±0.20)mm vs.(0.83±0.18)mm,P<0.05];CAD三亚组之间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EAT和颈动脉IMT值逐渐升高。直线相关分析显示EAT(r=0.624,P<0.001)及颈动脉IMT(r=0.392,P<0.001)与冠状动脉面积狭窄率呈直线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EAT和颈动脉IMT均是CAD的独立危险因子,P值分别是0.028和0.032(P<0.05)。以EAT值≥5.16 mm诊断CAD,诊断敏感性83.6%,特异性68.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82.2%(P=0.001);以颈动脉IMT≥0.87 mm预测CAD的敏感性77.6%,特异性64.0%,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为76.6%(P=0.001)。结论经超声测量EAT和颈动脉IMT可作为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简便、可靠和实用的评价指标,可作为CAD患者无创的协同诊断方法。
高伟栋张高星张红环彭宇程赖浚兴张学芳陈基华林如明赖兆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内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慢性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心功能变化的关系
1998年
目的观察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各种病因的CHF患者71例,其中重度CHF23例以及健康对照组25例进行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结果发现CHF组中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激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促甲状腺激素无明显改变。心力衰竭程度越重,激素水平变化越明显。经治疗后激素水平有上升,较前好转。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变化作为判断CHF严重程度,治疗和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韦鉴钦张康信郑辉林如明张高星赖兆新陈彪区泽榆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
全文增补中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医生电话随访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医生电话随访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冠状动脉支架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随访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出院时都叮嘱入选患者术后必须戒烟、长期服药和1年内返院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出院后只对随访组进行电话随访,出院1年后评定两组患者的依从性。结果随访组患者的戒烟依从性[90.32%(56/62)vs.75.00%(45/60),χ2=5.02,P<0.05]、服药依从性[91.25%(73/80)vs.77.50%(62/80),χ2=5.74,P<0.05]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依从性[90.00%(72/80)vs.76.25%(61/80),χ2=5.39,P<0.05]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生电话随访对提高冠心病患者戒烟依从性、服药依从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复查造影的依从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孙炎华张高星林如明赖兆新谭文锋彭宇程任强赖浚兴宋岸坚
关键词:电话随访冠状动脉支架术冠状动脉造影术戒烟依从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