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鹤

作品数:32 被引量:208H指数:8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血栓
  • 14篇血栓栓塞
  • 14篇静脉
  • 13篇静脉血
  • 13篇静脉血栓
  • 10篇血栓栓塞症
  • 10篇血栓形成
  • 10篇栓塞症
  • 10篇静脉血栓栓塞
  • 10篇静脉血栓形成
  • 9篇肺血
  • 9篇肺血栓
  • 9篇肺血栓栓塞
  • 8篇深静脉
  • 8篇深静脉血栓
  • 8篇静脉血栓栓塞...
  • 7篇老年
  • 7篇肺栓塞
  • 6篇栓塞
  • 6篇肿瘤

机构

  • 31篇北京医院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天坛普华...

作者

  • 32篇杨鹤
  • 20篇方保民
  • 18篇许小毛
  • 18篇谭政
  • 10篇孙铁英
  • 10篇靳毅明
  • 10篇乔力松
  • 9篇金金
  • 6篇柯会星
  • 6篇王辰
  • 4篇居阳
  • 3篇张雷
  • 3篇石蕾
  • 3篇许乐
  • 3篇赵莉
  • 3篇刘方旭
  • 2篇杨菁菁
  • 2篇陈起航
  • 2篇王艳
  • 2篇于鹏

传媒

  • 8篇中华老年医学...
  • 4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国际呼吸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中华医学会呼...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1年第...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7篇2013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2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肿瘤相关单纯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相关单纯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IDDVT)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北京医院64例恶性肿瘤合并IDD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预后。结果64例患者中男、女各32例,年龄37~87岁,平均(66.0±12.6)岁,≥65岁组42例,<65岁组22例。常见症状为下肢肿胀或疼痛(53.1%)。64例患者中累及单侧下肢47例,双侧17例,累及肌间静脉46例(71.9%)、胫后静脉17例(26.6%)、腓静脉14例(21.9%)、胫前静脉2例(3.1%)。85.9%(55例)的患者行抗凝治疗,2例(3.6%)发生出血,未发生大出血事件。自肿瘤确诊后3、6、12个月IDDVT累积发生率分别为64.0%(41例)、75.0%(48例)、85.9%(55例),肺癌肿瘤确诊3、6个月IDDVT累积发病率高于消化道肿瘤(P=0.005和0.035)。截至随访结束(中位随访时间13.0个月)共30例(46.9%)死亡。非老年组病死率(22.7%)低于老年组(59.5%)(χ^2=7.850,P=0.005),Ⅰ-Ⅲa期患者病死率(24.0%)低于Ⅲb-Ⅳ期患者(68.8%)(χ^2=11.246,P=0.001);妇科肿瘤患者病死率(10.0%)低于肺癌(55.6%)、消化道肿瘤(40.0%)及血液肿瘤组患者(71.4%)(P=0.041、0.037和0.035)。TNM Ⅲb-Ⅳ期(OR=8.42,95%CI:1.93~30.00,P=0.004)及年龄≥65岁(OR=6.28,95%CI:1.50~27.76,P=0.012)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相关IDDVT最常累及肌间静脉,抗凝治疗后出血的发生率较低,对于无抗凝禁忌的患者应积极抗凝治疗;肿瘤晚期及老年是肿瘤相关IDDVT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乔力松杨鹤方保民谭政许小毛
关键词:肿瘤静脉血栓形成下肢
超重及肥胖肺栓塞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观察超重及肥胖的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医院372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重指数分为正常体重组159例,其中男70例,女89例,年龄23-93岁,平均(69-14)岁;超重组143例,其中男70例,女73例,年龄17-89岁,平均(67±12)岁;肥胖组70例,其中男35例,女35例,年龄26-93岁,平均(66-15)岁。分析比较三组间临床特点和预后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比例及基础疾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胸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超重组(P〈0.05),而下肢肿胀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均P〈0.05)。肥胖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和超重组(均P〈0.05),而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采用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超重组和肥胖组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均P〈0.05)。超重和肥胖组住院病死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后,恶性肿瘤(OR=3.716,95%CI:1.733-7.972,P=0.001)和高危PTE(OR值为13.815,95%CI:4.093-46.624,P〈0.001)是PTE死亡的预测因素,而抗凝治疗(OR值为0.155,95%CI:0.056。0.428,P〈0.001)、体重指数324kg/m^2(DR值为0.142,95%CI:0.045-0.446,P=0.001)、体重指数328kg/m^2(OR值为0.272,95%CI:0.085-0.872,P=0.029)是生存的预测因素。结论超重及肥胖的PTE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比例与正常体重者无明显差异,肥胖患者尿酸及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体重者,超重及肥胖的肺栓塞患者预后较好。
乔力松许小毛杨鹤方保民谭政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肥胖
复发性多系统受累结节病一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多系统受累结节病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北京医院收治的1例以颅神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多系统累及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和病理学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总结。结果患者以四肢无力、双侧面瘫、视物飞蚊症及皮下肿块起病。胸部CT示纵隔内及双侧肺门对称性多发淋巴结肿大,双肺多发磨玻璃及网格状密度增高影。皮下肿块活检为非干酪样肉芽肿,考虑多系统受累结节病。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然而,激素逐渐减量并停药后病情复发,新发肩、膝关节疼痛,支气管黏膜活检提示非干酪样肉芽肿,再次给予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多系统累及的结节病临床相对少见,而以颅神经受累为首发症状的病例更为罕见,因症状的不典型多易延误诊治,结节病患者虽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但合并肺外受累者更易复发,因此临床上不仅需要规范治疗,还要持续监测病情变化。
叶东樊杨鹤柯会星
关键词:结节病颅神经复发
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食管外表现与酸反流的关系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食管外表现与酸反流的关系。方法选择经胃镜检查证实为RE老年患者69例,人选者均有胃灼热、反酸等胃食管反流症状及咳嗽、喉炎、哮喘等食管外症状。对所有患者行24h食管pH值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中重度病理性酸反流组(中重度组)40例和轻度病理性酸反流组(轻度组)29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埃索美拉唑治疗(20mg,3次/d),疗程8周,观察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酸反流中重组食管外症状总积分(14.4±2.71)分,明显高于酸反流轻度组(8.2±2.0)分,经埃索美拉唑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外症状比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后中重度组食管外症状总积分为(12.2±1.9)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老年RE患者的食管外症状与酸反流显著相关。老年患者因慢性咳嗽、慢性喉炎及哮喘长期就诊而治疗效果不佳时,应详细询问病史,考虑到GERD的可能性,尽早行胃镜及24h食管pH监测,以明确诊断,尽早治疗。
赵莉许乐刘方旭石蕾张雷杨鹤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食管PH监测
骑跨型肺动脉栓塞1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提高对骑跨型肺栓塞的认识,为探讨其发病过程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确诊的骑跨型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CTPA确诊肺栓塞338例,其中骑跨型肺栓塞15例,占4.4%。男7例,女8例,平均年龄(57±13)岁。肺动脉分叉处完全阻塞1例,部分阻塞14例。伴休克1例,伴低血压3例,血流动力学稳定11例,伴卵圆孑L骑跨栓1例。溶栓治疗5例,单纯抗凝治疗9例,行血栓清除术1例。治愈5例,好转10例,未见死亡病例。治疗过程中轻微出血2例,无大出帆病例。结论本组骑跨型肺栓塞发病率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但这一发病率可能被低估,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伴有卯圆孑L骑跨栓的骑跨型肺栓塞患者并不需要积极地溶柃或手术治疗。
杨鹤方保民陈起航许小毛谭政靳毅明孙铁英
关键词: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溶栓
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比较肺癌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北京医院肺癌合并PTE和DV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记录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类型、TNM分期、PS评分、化疗方案及预后等临床信息.结果 PTE组35例,年龄(67.31±9.38)岁,DVT组45例,年龄(64.62 ±12.48)岁.PTE组肺部基础疾病的发生率高于DVT组(9vs4例,P=0.043);而DVT组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显著多于DVT组(11 vs1例,P=0.007).PTE组HCT和Hb较DVT组增高(分别为36.9±4.01 vs 33.44±5.57,P=0.003;125.4±14.43 vs 113.48±21.28,P=0.006).PTE组中有14例PTE患者为无意中发现.在两组病人中,以NSCLC为主,病理类型多为腺癌,TNM分期Ⅲ~Ⅳ期居多.肺癌合并PTE组3月、6月、9月和12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1.4%、77.1%、82.9%和85.7%;DVT组3月、6月、9月和12个月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5.6%、77.8%、82.2%和84.4%.生存分析显示,PET组和DVT组,中位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5.0±2.1月vs 15.6±6.59月,P=0.12).结论 肺癌合并PTE和DVT患者具有相同的危险因素,但PTE组较多合并肺部疾病,而DVT组较多留置深静脉导管.两组患者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TNM分期多为Ⅲ~Ⅳ期.PTE或DVT多发于肺癌诊断3~6月内,并导致患者预后不佳.
许小毛杨鹤乔立松金金谭政靳毅明方保民孙铁英
关键词:肺癌静脉血栓栓塞症肺血栓栓塞症深静脉血栓形成
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点与机制。方法通过总结本院近期收治的2例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确诊的9例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伴VTE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发病机制。结果本病临床表现常以VTE症状起病,同时伴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血小板下降,多合并肺部浸润,激素及抗凝治疗有效。结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可导致高凝状态,从而引起VTE,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患者中应注意排除合并血栓性疾病的可能。治疗除针对血栓的抗凝治疗,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地缓解高嗜酸性粒细胞状态。
谭政许小毛杨鹤柯会星方保民
关键词:嗜酸粒细胞增多静脉血栓栓塞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北京医院住院的80例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病理类型、TNM分期、体力状态评分、化疗方案等临床信息,将肺血栓栓塞症( PTE )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者归入PTE组,分析肺癌合并VTE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了解预后。结果80例患者中男女各40例,年龄(65.8±11.3)岁;其中肺腺癌58例(72.5%),晚期肺癌71例(88.8%);有病理组织分化结果者共37例(46.3%),其中中低分化占89.2%(33/37);共32例(40.0%)患者接受化疗,其中含铂类化疗方案占71.9%(23/32)。80例患者中,PTE组和单独DVT组分别有35例(43.8%)和45例(56.2%);在35例PTE中,14例(40.0%)为偶然发现。呼吸困难和肢体肿胀是合并VTE患者最常见症状。全部患者中仅20.0%(16/80)采取VTE预防措施;全部患者自诊断肺癌后3、6、9、12个月VTE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73.8%、77.5%、82.5%、85.0%。截至2013年4月,共有53例(66.3%)患者死亡,其中77.4%(41/53)死于肺癌,9.4%(5/53)死于PTE,13.2%(7/53)死于其他原因。在死亡患者中,诊断VTE后3、6、9、12个月的累积病死率分别为49.1%、67.9%、77.4%和79.2%。结论肺腺癌、晚期肺癌、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低、含铂类化疗方案的肺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且多发生于肺癌诊断后3~6个月;死亡事件多发生于VTE诊断后1年内。
许小毛杨鹤乔立松谭政金金靳毅明方保民孙铁英王辰
关键词:肺肿瘤血栓栓塞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驱动与呼吸方式的分析被引量:5
2002年
杨鹤刘志于润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症呼吸衰竭血气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中TRIM29、caspase-8、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TRIM29、caspase-8和β-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54例NSCLC患者肺癌组织(NSCLC组)及其癌旁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TRIM29、caspase-8和β-catenin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NSCLC组中TRIM29的阳性表达率和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aspase-8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肺鳞癌组织中TRIM29阳性表达率高于肺腺癌组织,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低于肺腺癌组织,而caspase-8在两种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TRIM29、caspase-8阳性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β-catenin高表达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TRIM29、caspase-8和β-catenin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TRIM29、caspase-8、β-catenin在NSCLC中均有异常表达,同时与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类、临床分期及患者生存期有密切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中判断NSCLC患者病理分类、分期及预后的参考依据。
田丽军杨鹤范宝峰赵玉亮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CASPASE-8免疫组织化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