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涛
-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5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中医综合疗法对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和口服塞来昔布(对照组)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80例中,治愈68例,好转12例;对照组40例中,治愈31例,好转9例。二者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优良率及性价比较高,实际应用起来也比较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副作用小,病人易于接受,满意度高,适合应用于临床,为广大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解除病痛。
- 董振宇田亚君李建江杨涛黄异飞
- 关键词:腰三横突综合征针灸推拿中药口服
- 三七总皂苷对短暂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修复作用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对短暂性前脑缺血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七总皂苷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三七总皂苷组使用四血管闭塞建立短暂性前脑缺血大鼠动物模型。假手术组手术方式同三七总皂苷组,不做卡环夹闭、电灼永久性闭塞,仅将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暴露,之后逐层缝合。三七总皂苷组造模后灌胃给予50 mg/kg三七总皂苷,每天2次,每次间隔12 h,模型组、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等量的0.5%羟甲基纤维素钠。对比三组干预后7、14、28 d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新生神经元数量,对比三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对比三组干预后7、14、28 d时测量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含水量,对比三组DCX/NeuN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结果:模型组干预后7、14、28 d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较三七总皂苷组、假手术组高(均P<0.05);三七总皂苷组干预后7、14、28 d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较假手术组高(均P<0.05);三七总皂苷组干预后7、14、28 d的海马新生神经元明显较模型组、假手术组高(均P<0.05);干预后7、14、28 d的模型组新生神经元明显较假手术组高(均P<0.05);三七总皂苷组中,随着干预时间延长,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降低,新生神经元明显升高(均P<0.05)。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第1记忆错误次数、第1天学习错误次数、第5天记忆错误次数、第5天学习错误次数明显较三七总皂苷组、假手术组高(均P<0.05),三七总皂苷组大鼠的潜伏期、错误次数、第1天记忆错误次数、第1天学习错误次数、第5天记忆错误次数、第5天学习错误次数明显较假手术组高(均P<0.05)。三七总皂苷组中,随着干预时间延长,第1天记忆错误次数、第1天学习错误次数、第5天记忆错误次数、第5天学习错误次数明显降低(均P<0.05)。模型组的脑梗死体积、
- 杨涛刘勇曹兴华梁艳山柯雪茹陈杰马晓媛
- 关键词:三七总皂苷短暂性前脑缺血海马神经元
- MI-TLIF技术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与TLIF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中远期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MI—TLIF技术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与传统的腰椎后路显露方式的疗效对比,并为临床医师提供一种新思路。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脊柱外科就诊的腰椎峡部裂性滑脱症或退变性滑脱症且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文回顾性分析62例,其中Wihse入路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组29例,正中入路组33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平均随访4~6年,对其中远期疗效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术前及末次随访评分的比较所有患者术中即刻感觉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无严重,恢复比较满意,腰腿痛明显减轻。术后VAS显著下降,JOA评分显著升高。结论MiTLIF可有效治疗非重度腰椎滑脱症,并具有出血少,恢复快等微创脊柱手术优点,同时结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以抗炎镇痛,促进术后康复。
- 李建江姜士卿黄异飞董振宇杨涛
- 关键词:黄芪桂枝五物汤腰椎滑脱症
- 经皮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力学性能比较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分析比较经皮跨伤椎与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力学性能。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段骨折患者35例,依据患者意愿,采用经皮跨伤椎或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术治疗,并分为A组(17例)、B组(18例)。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力学性能指标:后凸Cobb角、骨折椎前缘高度比,术前、末次随访的临床效果指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手术治疗的安全性。结果两组比较,B组的手术时间较长、失血量较多、切口也较长(P<0.05);两组手术后的后凸Cobb角和骨折椎前缘高度比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前与术后1周两组的力学性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的力学性能优于A组(P<0.05);至末次随访,两组的VAS评分、ODI均下降(P<0.05),其中B组低于A组;此外A组VAS评分差值及ODI差值较B组低(P<0.05)。两组术后均无切口感染或钉棒松动、断裂及脱落情况,A组术后有1例患者邻近椎体骨折。结论经伤椎短节段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较以皮跨伤椎长,失血量多,但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患者胸腰椎提供持续稳定的力学性能。
- 王荣刘岩路佟敏杨涛刘俊峰黄异飞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疗效力学性能
- 浅析团队教学法在中西医结合脊柱外科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9年
- 中西医结合脊柱外科学作为一门理论及实践性要求均较高的学科,同时也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相应的学习工作,无异于难上加难,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意识到选择一种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就此问题拟简要分析团队教学法在脊柱外科学中的应用。并与传统教学法、病案引导教学法、问题式引导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加以类比分析。
- 杨涛董振宇莫军
- 关键词:脊柱外科教学方法团队协作
- 间歇性充气加压联合不同温度热疗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间歇性充气加压(IPC)联合不同温度热疗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对3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兔行左股骨上端髋部模拟手术以建立血液高凝状态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模型分为45℃组(IPC联合45℃热疗)、42℃组(IPC联合42℃热疗)和40℃组(IPC联合40℃热疗),每组10只。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5、10 min完成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检测。结果 (1)血液峰值流速、平均流速以及血流量:3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随温度降低逐渐降低(P<0.01);治疗后1 min, 45℃组>42℃组>40℃组(P<0.01);治疗后5 min,血液峰值流速45℃组>42℃组>40℃组(P<0.01),平均流速、血流量45℃组与4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显著高于40℃组(P<0.01);治疗后10 min, 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率:治疗后1 min, 3组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45℃组>42℃组>40℃组(P<0.01);治疗后5 min, 45℃组和42℃组仍高于治疗前(P<0.01),40℃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 min, 3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5、10 min, 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全范围内的温度越高,IPC联合热疗的作用越强,血管扩张越显著,血液流速越快,下肢血液循环改善越显著。
- 佟敏张思平马鹏程刘伟刘伟杨涛杨涛黄异飞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温度热疗血流动力学
- 椎间盘微环境下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和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活性
- 2020年
- 背景:椎间盘微环境对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具有重要作用,拟通过微环境调节作用来实现不依赖种子细胞的椎间盘组织修复。目的:探讨椎间盘微环境下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和髓核间充质干细胞活性的差异。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0只,按照解剖区分离椎间盘骨组织,用Ⅱ型胶原酶消化后进行体外培养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分离髓核组织,采用酶消化法体外培养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将获得的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和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进行正常条件、椎间盘微环境条件下培养扩增,培养第1-6天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培养第1,3,6天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29阳性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在不同环境的培养条件下,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和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情况呈相反趋势。在正常培养条件下,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和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呈增殖状态,第4-6天为对数增殖期,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椎间盘微环境条件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明显低于椎间盘源性干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椎间盘微环境条件下培养第3,6天,椎间盘源性干细胞表面CD29阳性抗原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在椎间盘微环境条件下,髓核间充质干细胞和椎间盘源性干细胞活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椎间盘源性干细胞较髓核间充质干细胞保留更多的细胞活性。
- 胡炜佟敏杨涛熊伟黄异飞
- 关键词:椎间盘CD29
- 浅谈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改进被引量:1
- 2013年
- 在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的同时创伤患者的急剧增多,使骨伤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专科层次的中医骨伤专业培养发展迅速。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文章探讨了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改进,为进一步提高中医骨伤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一种思路。
- 李建江张斌董振宇杨涛
- 关键词:中医骨伤专业
- 倒角法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合并裂隙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骨水泥弥散情况及临床疗效
- 2025年
- 目的评价倒角法单侧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合并裂隙的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骨水泥弥散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月—2023年12月采用PVP治疗的63例合并椎体裂隙的单节段OVCF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2例采用常规穿刺方法(A组),31例采用倒角法单侧穿刺(B组)。记录并观察2组患者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情况、骨水泥弥散类型及骨折椎体是否进一步塌陷等情况。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疼痛程度及功能状态。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时间>6个月,未出现定位错误、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B组骨水泥注入量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A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7例(17/32,53.1%),其中C型11例、B形5例、S形1例;B组发生骨水泥渗漏9例(9/31,29.0%),其中C型7例、S形2例;A组骨水泥渗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弥散程度,3型16例,1、2型各8例;B组31例均为3型弥散;2组骨水泥弥散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VAS评分和ODI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组1例发生骨折椎体再塌陷,B组无骨折椎体再塌陷情况发生。结论倒角法单侧穿刺PVP治疗合并裂隙的单节段OVCF可获得与传统PVP相同的临床疗效,且骨水泥弥散情况更好,骨水泥渗漏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莫军张思平张焕文杨涛付刚伊力亚·伊利哈木李建江黄异飞
- 关键词:骨质疏松骨代用品椎体成形术
- 迷迭香酸通过抑制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迷迭香酸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活性氧自由基(ROS)/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以及迷迭香酸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雄性美国癌症研究所(ICR)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迷迭香酸10、20、40 mg/kg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的Longa线栓法,缺血60 min后进行再灌注建立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小鼠模型,再灌注后即刻腹腔注射迷迭香酸10、20、40 mg/kg,小鼠清醒后行神经功能学评分,24 h后取脑组织标本,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荧光分析测定受损侧脑组织标本中ROS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SOD2、血红素氧合酶-1(HO-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神经功能学评分均为0分。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10、20、40 mg/kg组神经功能学评分降低,其中迷迭香酸40 mg/kg组降低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脑损伤病理评分、ROS水平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20 mg/kg组ROS水平降低,迷迭香酸40 mg/kg组脑损伤病理评分、ROS水平降低,其中迷迭香酸40 mg/kg组降低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OD1、SOD2、HO-1、Nrf-2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20 mg/kg组SOD1、HO-1、Nrf-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迷迭香酸40 mg/kg组SOD1、SOD2、HO-1、Nrf-2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其中迷迭香酸40 mg/kg组升高最明显(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NLRP-3、ASC、caspase-1、IL-1β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迷迭香酸10、20、40 mg/kg组NLRP-3、ASC、caspase-1、IL-1β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其中迷迭香酸40 mg/kg组降低最明显(P<0.05)。结论迷迭香酸可下调RO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及氧化应激
- 刘勇杨涛梁艳山曹兴华柯雪茹陈杰马晓媛
- 关键词:迷迭香酸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