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力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能工程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 带气膜孔内部冷却通道的流动传热特性被引量:5
- 2011年
- 燃气轮机高温透平内部冷却通道中弯头、肋片和气膜孔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交互作用。本文采用瞬态液晶技术对光滑通道、无抽吸的带肋通道和有气膜孔抽吸的带肋通道的表面传热分布和沿程压力损失进行了详细测量,同时采用RANS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其流场特性。结果表明180°弯头产生的大分离是压力损失的主要因素,45°斜肋片产生的螺旋形流动在弯头与大分离交互作用明显,气膜孔抽吸破坏孔附近边界层使得肋间传热而相对集中于孔附近。在13%抽吸量条件下,气膜孔抽吸降低U型通道中压力损失约20%,同时保持传热强化程度与无抽吸工况相同。
- 杨力阚瑞任静蒋洪德
- 关键词:气膜孔肋片内冷通道传热系数
- 燃气轮机高温叶片内部冷却技术概述被引量:9
- 2013年
- 综述了燃气轮机典型的内部冷却结构和设计手段。通过文献分析,提出内部冷却典型强化换热手段包括带肋通道冷却、扰流柱冷却和冲击冷却,重要设计手段包括一维管网和三维数值优化。管网计算基于实验总结的经验公式,计算效率高,关键在于动量方程的求解算法;三维数值优化可以降低设计对人工经验的依赖,关键在于合理选择优化目标和优化算法。分析表明,旋流等新的强化传热形式、微型冷却等新的叶片冷却模式、旋转和真实通道几何对内部冷却详细传热和流场的影响都将得到进一步研究,叶片设计技术将由人工经验性的设计逐渐向计算机自动化方向发展。
- 阚瑞迟重然杨力任静蒋洪德
- 关键词:燃气轮机
- 瞬态液晶技术在涡轮叶片内部冷却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2年
- 瞬态液晶测量技术能有效测量物体表面的换热系数,目前已经在传热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重点介绍了该测量方法在高温涡轮叶片内部冷却传热研究中的实验过程及应用。对内部冷却U型通道的传热研究表明:气膜抽吸作用下,通道内孔附近的传热得到强化,但区域平均传热系数变化不大;同时抽吸能使带肋通道中的压力损失有所降低。为了满足叶片冷却设计中对传热和压力损失的不同要求,改变弯头区的结构形式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瞬态液晶测量方法能准确地测量内部冷却通道中的传热分布,能为测量和优化涡轮叶片内部冷却传热特性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 陈伟杨力任静蒋洪德
- 叶片双层冷却单元的修正一维模型
- 2014年
- 本文针对单排冲击冷却和气膜冷却组成的单元结构进行了三维和一维数值研究。通过三维耦合计算分析了双层冷却单元的金属温度分布特性,提出热流比作为修正参数,并将气膜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引入一维程序。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对于近孔区域气膜冷却预测更合理;内冷结构换热面积比较大时内外热流比是一维预测的重要参数;校验后的一维程序对单元冷却结构预测较好。
- 杨力任静蒋洪德
- 关键词:气膜冷却
- 不同冲击冷却结构对旋转效应的敏感性被引量:2
- 2016年
- 本文针对多排孔冲击和通道之间倾斜冲击结构进行了旋转条件下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流场和传热分析了不同结构和不同部位对旋转科氏力和离心力的敏感性。冲击射流动量较大,旋转数小,且旋转二次流发展空间不足,导致多排孔冲击结构对旋转的敏感性降低。通道之间双排倾斜冲击结构对旋转的影响比多排孔冲击结构敏感,主要体现在下游前缘的冲击靶面上。根据旋转数大小采用非对称的射流结构可以优化传热分布。
- 杨力Kartikeya Tyagi任静Srinath Ekkad蒋洪德
- 各向异性涡黏模型在通道分离流动中的应用
- 2014年
- 本文针对燃机带肋冷却通道发展了一种考虑近壁特性和远壁流动各向异性特点的代数各向异性涡黏模型。本文针对肋片处分离流动的各向异性特点,结合隐式代数应力模型和各向同性涡黏模型,推导各向异性因子修正三个正向涡黏系数,反映正雷诺应力的各向异性特点。同时,通过近壁分析完善k和ε封闭形式。将各向异性涡黏模型应用到,1)后台阶流动预测中,湍流流动预测精度提高约10%;2)带90°肋通道流动传热预测中,平均流动预测精度得到改善,传热预测精度提高6%~10%。结果表明,本文针对内冷通道的分离流动作出的各向异性修正是有效的。
- 李威宏杨力任静蒋洪德
- 关键词:各向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