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 作品数:16 被引量:8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市普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上海市普陀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例病原谱及分子特征
- 2024年
- 【目的】了解2018—2023年上海市普陀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病原谱和分子特征,为儿童感染性腹泻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普陀区儿童腹泻病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病例的粪便标本,通过分离培养11种细菌和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5种病毒。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标准分型法分析部分阳性菌株的分子分型;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扩增部分诺如病毒阳性标本的聚合酶-衣壳蛋白连接区,基因测序后使用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2018—2019年和2020—2023年病原体阳性率。【结果】707例病例中,总阳性率为47.67%,单一细菌阳性率为16.27%,单一病毒阳性率为22.63%,混合阳性率为8.77%。优势病原体为轮状病毒(10.75%)、诺如病毒(10.33%)、肠致病性大肠杆菌(8.06%)、沙门菌(6.36%)、肠集聚性黏附大肠杆菌(5.52%)、弯曲菌(5.23%)。夏秋季以细菌感染为主,冬春季以病毒感染为主。2020—2023年的总阳性率较2018—2019年下降(χ^(2)=5.753,P<0.05)。对37株沙门菌、81株肠致泻性大肠杆菌、19株弯曲菌完成PFGE分子分型分析,分别分为28种、80种和18种带型,带型相似度范围较广。19份诺如病毒经GⅡ组基因序列分析分为5种基因型,主要为GⅡ.Pe-GⅡ.4型和GⅡ.P16-GⅡ.2型。【结论】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弯曲菌为上海市普陀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优势病原体,病原谱呈现季节性流行特征,部分病原体的分子特征存在多样性。应在不同季节加强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体的分子特征监测,为防控提供实验室依据。
- 顾文超张焕生唐海丰闫浩吴婷婷桂依琳李强李勇
- 关键词:儿童感染性腹泻病原谱脉冲场凝胶电泳基因型
- 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2年上海市普陀区生鲜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提高对食源性疾病的有效控制及其早期预警能力。方法按照《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2010)和GFN项目的相关检验要求对5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2012年采集的5类共210份生鲜食品中生禽肉、生猪肉、生牛肉为主要受污染食品,检出率分别为71.43%、64.29%和61.90%;水产品和新鲜鸡蛋中检出率分别为46.43%和21.43%。5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总检出率为61.43%,其中沙门菌检出率为29.5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3.8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10.9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33.81%,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9.52%。结论上海市普陀区超市生鲜食品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主要来源于生禽、猪、牛肉,提示应加强对生鲜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防止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 顾文超李勇唐海丰熊鹿言李芳
- 关键词:食品安全生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
- 上海市蒙得维的亚沙门菌流行特征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蒙得维的亚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针对人群和食源、环境沙门菌的监测基线,分析蒙得维的亚腹泻和食源环境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型特征。结果蒙得维的亚在本地区的人源和食源沙门菌型数据库中列第24位(32株)和32位(13株)。经实验室确诊的28例蒙得维的亚病例均符合食源性感染特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和20~60岁男性,城郊地区高发。人源和食源株均发现对三代头孢(头孢他啶)耐药株,近5年中食源株的多重耐药(MDR)明显增多,28.1%的人源株对环丙沙星处于耐药临界值,来自境外动物制品的蒙得维的亚菌株对抗生素多数敏感。32株人源和13株食源株的分型聚类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簇,包括3起经回顾性鉴别诊断的蒙得维的亚的成人暴发,其中2起为多重耐药(MDR-ACSSuT)的克隆暴发。MDR-ACSSuT的人源流行株与甲鱼株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同源性,与境外输入菌株间的耐药和分子型特征差异较大,2个不同克隆簇之间存在遗传进化关系。结论蒙得维的亚尚未在本地区成为优势种型,但其已通过贸易等方式不断输入国内,逐渐定殖于沿海地区的甲鱼养殖产业链和人群的消费食物链中,最终进化成稳定的MDR和非MDR克隆容易形成分散而隐蔽的食源性暴发。
- 李勇王春唐海丰王爱敏黄峥石维敏胡雪明顾宝柯曾玫史贤明阚飙许学斌
- 关键词:分子分型多重耐药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在疾控机构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2年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型的体外等温扩增特异核酸片段的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快速简便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LAMP在微生物检测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 唐海丰熊鹿言李勇
- 关键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微生物检测
- 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流行与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诺如病毒的基因分型和流行特征,为辖区和全市诺如病毒引起的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处置与防控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参考。方法收集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所涉及人群的肛拭标本136份。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典型病例阳性标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聚合酶-衣壳蛋白连接区并进行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工具进行基因分型和构建进化树。结果136份标本中诺如病毒GⅡ组核酸阳性62份(45.59%),GⅠ组核酸阳性0份。42份诺如病毒测序成功,通过序列比对分析获得4种基因型别。16起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中9起疫情是GⅡ.P16-GⅡ.2型(56.25%),2起疫情是GⅡ.P7-GⅡ.6型(12.50%),2起疫情是GⅡ.P12-GⅡ.3型(12.50%),3起疫情是GⅡ.Pe-GⅡ.4型(18.75%)。结论诺如病毒是引起2018-2019年上海市普陀区聚集性呕吐腹泻疫情的重要病原体,以GⅡ组为主,有多种基因型别,其中GⅡ.P16-GⅡ.2型为主要流行株。
- 闫浩顾文超吴婷婷李勇张玉唐海丰
- 关键词:诺如病毒基因分型
- 市售鸭肉中检出一株鼠伤寒沙门菌
- 2007年
- 张磊罗颖李勇
- 关键词:沙门菌H抗原
- 旺兹沃思沙门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旺兹沃思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的旺兹沃思沙门菌进行抗生素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553株,居前10位的20个血清型均为A^F群,旺兹沃思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群中居首位,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普遍易感,偶见血流感染重症病例。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805株,前10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更具多样性,旺兹沃思沙门菌亦在少见型中居首位,多源自牛蛙、甲鱼和淡、海水养殖鱼介类。旺兹沃思沙门菌的人源和非人源株间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GE分5个克隆族:克隆族A为多重耐药克隆,疑似暴发的2株12重耐药MDR-ACSSu T-SH009型菌株和1株6重耐药的SH009型甲鱼源菌株100%同源;克隆族B、D、E和C分别是成年人和低年龄组感染克隆,均对抗生素敏感。结论旺兹沃思沙门菌虽属相对少见菌型,近年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旺兹沃思沙门菌与牛蛙、甲鱼和淡、海水养殖鱼介类菌株存在高度相似性,建议对致病且多重耐药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餐饮机构在操作牛蛙和甲鱼时可能存在交叉污染或接触感染的暴露风险。
- 黄峥刘芸汤泓李颖石维敏张静李勇林征张岭金汇明王传清阚飙史贤明许学斌
- 关键词:低年龄组
- 一次微生物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分析报告被引量:2
- 2010年
- 陈昕黄振华朱莹李勇
-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
- 上海市普陀区2012年-2016年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监测分析被引量:15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普陀区2012年-2016年腹泻人群中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PEC、ETEC、EIEC、EHEC)感染及分布情况,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的监测、暴发预警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的毒力因子、菌型和耐药特征;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结果 2012年-2016年,2家哨点医院检测2 988份腹泻标本确认DEC病例共334例,阳性率为11.2%,其中EPEC 169例(5.7%)、ETEC 148例(5.0%)、EIEC 3例(0.1%)、STEC/EHEC 3例(0.1%)、MDEC 11例(0.4%)。成人腹泻监测点优势病例为ETEC感染,流行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峰值多在每年8月;儿童腹泻监测点优势病例为EPEC感染,感染峰值每年均在6月,男、女性别比为37∶20,男性明显高于女性。DEC药敏试验中耐药率最高的药物为萘啶酸(NA)(39.6%),其次为四环素(TE)(38.0%)和复方新诺明(SXT)(25.5%)。结论上海市普陀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变化。ETEC夏季食源性感染风险大,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实验室主动监测能力。
- 李勇顾文超唐海丰黄文静赖淼菊张玉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 上海市2012-2013年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 基于临床医院开展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人群监测,探讨公共卫生实验室对临床实验室需求的直接技术指导的实践模式.方法 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菌型;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对疑似暴发病例开展基于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地区4家哨点医院检测7 204份腹泻标本确认的712例DEC感染病例,阳性率为9.9%.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感染351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292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感染32例;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EHEC)感染6例;DEC混合感染31例.EPEC感染以1~5岁儿童最多见,菌型均为aEPEC;ETEC流行峰值在8月,阳性率>20%,感染病例2012年聚集于1 ~ 28日龄和2013年的20 ~ 60岁人群(P<0.05),菌型以耐热肠毒素(ST)型最多(59.6%),其次为不耐热肠毒素(LT)型(27.8%)和ST/LT型(12.6%);2013年儿童感染EIEC病例明显增加(P<0.01);未监测到EHEC O157:H7,但确认2例EHEC O26:H11(eae-hlyA-stx1a)儿童病例;调查确认2012年上海地区15例新生儿ETEC聚集性感染病例与四川省自贡市新生儿病例属于同一克隆(STh-CS21-CFA/I-ClyA-EatA-ST2332-SHNL0005).结论 上海地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改变,ETEC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构成潜在暴发风险,需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
- 汤泓李勇张平平郭家胤黄峥许浩侯琦王传清曾玫金汇明胡家瑜史贤明张建民阚飙熊衍文赵爱兰冉陆许学斌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