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峥
- 作品数:15 被引量:6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中美新发和再发传染病合作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沙门菌监测基于细菌学技术的关键点研究和控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研究和控制沙门菌分离方法的技术关键点,评价监测效果。方法用库存菌株和粪便肛拭、食品增菌标本比较5种沙门菌选择性平板分别与3种选择性增菌液配伍检测沙门菌的敏感性;将亚硒酸煌绿增菌液(SBG)与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XLD)和CHROMagarTM沙门菌显色琼脂平板(CAS)配伍作为方法1在上海市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实验室用于沙门菌监测(GSS);8个临床医院实验室使用SBG-XLD组合的方法2和CDC实验室进行平行检测。结果 CAS和XLD菌株测试的敏感性为100.0%和85.7%,肛拭标本经SBG增菌后使用CAS和XLD分离的敏感性为94.4%和89.7%。2006-2009年GSS监测阳性率在2.6%~3.8%;阳性峰值在5%~7%。临床实验室检测敏感性达到CDC的78.7%,最高为88.9%。结论有效增菌是沙门菌分离技术的关键点,强化实验室人员培训和使用统一的分离材料是控制沙门菌监测实施的关键点。方法1适用所有沙门菌的检测;方法2适用非伤寒沙门菌的检测,模块化、可选择的分离组合能兼顾效率和成本。
- 赵冰杨兰萍黄峥陈俊钟海明金汇明肖文佳许学斌冉陆阚飙
- 关键词:沙门菌细菌学技术敏感性
- 上海市长宁区2017年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和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2017年肠炎沙门菌的分子分型结果及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对2017年上海市长宁区的感染性食源性病原菌监测标本进行沙门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检出33株肠炎沙门菌,运用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技术手册(2017年)的分子分型方法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的测定。【结果】33株肠炎沙门菌共分为11种带型,优势带型集中在Clade1中,共计30株。耐2种及2种以上抗菌药物的有22株,耐6种及6种以上抗菌药物的19株,并出现2株四代头孢全耐药。【结论】长宁区肠炎沙门菌多重耐药现象比较普遍,PFGE型别差异较小,相同PFGE型别的菌株多重耐药表型相近。
- 毕磊黄峥林征张岭
- 关键词:肠炎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耐药分子分型
- 上海市蒙得维的亚沙门菌流行特征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蒙得维的亚沙门菌的耐药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针对人群和食源、环境沙门菌的监测基线,分析蒙得维的亚腹泻和食源环境株的耐药表型和分子型特征。结果蒙得维的亚在本地区的人源和食源沙门菌型数据库中列第24位(32株)和32位(13株)。经实验室确诊的28例蒙得维的亚病例均符合食源性感染特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和20~60岁男性,城郊地区高发。人源和食源株均发现对三代头孢(头孢他啶)耐药株,近5年中食源株的多重耐药(MDR)明显增多,28.1%的人源株对环丙沙星处于耐药临界值,来自境外动物制品的蒙得维的亚菌株对抗生素多数敏感。32株人源和13株食源株的分型聚类提示存在优势克隆簇,包括3起经回顾性鉴别诊断的蒙得维的亚的成人暴发,其中2起为多重耐药(MDR-ACSSuT)的克隆暴发。MDR-ACSSuT的人源流行株与甲鱼株之间存在高度的遗传同源性,与境外输入菌株间的耐药和分子型特征差异较大,2个不同克隆簇之间存在遗传进化关系。结论蒙得维的亚尚未在本地区成为优势种型,但其已通过贸易等方式不断输入国内,逐渐定殖于沿海地区的甲鱼养殖产业链和人群的消费食物链中,最终进化成稳定的MDR和非MDR克隆容易形成分散而隐蔽的食源性暴发。
- 李勇王春唐海丰王爱敏黄峥石维敏胡雪明顾宝柯曾玫史贤明阚飙许学斌
- 关键词:分子分型多重耐药
- 上海市长宁区2012-2013年沙门菌流行特征分析
- 2016年
- 目的了解2012—2013年长宁区沙门菌的流行特征,为食源性疾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3年长宁区沙门菌阳性病例的调查资料,分析沙门菌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 2012—2013年长宁区全部肠道门诊共接诊腹泻病例8 353例,其中开展沙门菌监测采样2 073例,采样率为24.8%,实验室检出沙门菌阳性病例131例,阳性率为6.3%。沙门菌在全年均有分布,其高发季节为7—9月份。共检出31种血清型,肠炎和鼠伤寒血清型是近2年该区沙门菌感染的优势血清型。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为主,伴腹痛、发热、呕吐等不适。结论长宁区沙门菌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和防病工作,并进一步开展溯源研究。
- 汤泓李颖黄峥张岭徐云蕴侯琪许浩蔡恩茂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
- 上海市长宁区2014—2015年急性结膜炎病原学鉴定与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长宁区急性结膜炎的病原学种类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上海市长宁区监测点医院采集急性结膜炎患者眼拭子标本,抽提核酸后使用荧光RT-PCR法检测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0型(EV70)、柯萨奇病毒A组24型(CA24v)及肠道腺病毒。选取腺病毒阳性标本采用普通PCR法进一步扩增腺病毒六邻体基因高变区片段。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测序后序列信息进行研究以进一步确定感染腺病毒的基因型。结果检测的144份急性结膜炎患者标本中,22.22%(32/144)为肠道病毒通用型和腺病毒阳性,未检测到EV70和CA24v。腺病毒阳性共28份,占所有阳性标本的87.50%(28/32)。各年龄组腺病毒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39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对所有腺病毒阳性标本进行测序,共有5份标本测序成功,序列信息显示均为腺病毒D组,核酸序列同源性达到97.6%。结论 2014—2015年D组腺病毒是上海市长宁区急性结膜炎的最主要病原体,应在日后的监测中引起重视。
- 林征徐云蕴黄峥
- 关键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 一起疑似由蜡样芽胞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分子溯源研究
- 2023年
- 目的对一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中食品分离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进行溯源分析,为确定污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本研究建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对12株B.cereus进行分子分型,同时对10株B.cereus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利用BioNumerics软件对测序数据进行拼接组装、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毒力基因、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本起食源性疾病事件中分离自不同食品的12株B.cereus的PFGE分型显示为8种带型,其中3株ST1435型B.cereus带型相同,且SNP分析显示这3株B.cereus只有3个碱基差异;2株ST24型B.cereus的PFGE带型完全相同,且SNP分析显示只有1个碱基差异,提示3株ST1435和2株ST24菌株分别为克隆株。2株ST24型B.cereus携带溶血性肠毒素hlbA、hlbC和hlbD,另有4株B.cereus携带腹泻毒力基因(hlbA、hlbC和hlbD)。结论B.cereus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比较复杂,污染源也比较复杂,因此加强原辅料监测、从业人员的卫生监测、环境和设备及环节的清洗消毒,对预防控制由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非常重要。
- 陈雯杰陆冬磊黄峥顾其芳毕磊方沚昕於颖汪静肖泉张红芝
- 关键词:蜡样芽胞杆菌食源性疾病毒力基因全基因组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
- 上海市长宁区老年人群生物样本库建设被引量:1
- 2021年
- 生物样本库是一种集中保存各种人类生物材料,用于疾病的临床治疗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生物应用系统,是标准化收集、处理、储存和管理人类离体器官、组织、细胞、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生物大分子衍生物等各种生物样本,以及生物样本捐赠者的临床诊治、随访等信息的机构[1]。
- 徐蕾许安阳黄峥谢丽钱碧云赵文穗
- 关键词:生物应用捐赠者生物大分子老年人群生命科学研究
- 旺兹沃思沙门菌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研究旺兹沃思沙门菌的耐药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基于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连续性监测腹泻病例和环境食品的旺兹沃思沙门菌进行抗生素耐药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2005-2012年上海市网络实验室诊断临床病例分离沙门菌4553株,居前10位的20个血清型均为A^F群,旺兹沃思沙门菌在少见的非A^F群中居首位,5岁以下和60岁以上人群普遍易感,偶见血流感染重症病例。确认食源环境沙门菌1805株,前10位血清型明显比人源更具多样性,旺兹沃思沙门菌亦在少见型中居首位,多源自牛蛙、甲鱼和淡、海水养殖鱼介类。旺兹沃思沙门菌的人源和非人源株间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GE分5个克隆族:克隆族A为多重耐药克隆,疑似暴发的2株12重耐药MDR-ACSSu T-SH009型菌株和1株6重耐药的SH009型甲鱼源菌株100%同源;克隆族B、D、E和C分别是成年人和低年龄组感染克隆,均对抗生素敏感。结论旺兹沃思沙门菌虽属相对少见菌型,近年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上海市近期分离的旺兹沃思沙门菌与牛蛙、甲鱼和淡、海水养殖鱼介类菌株存在高度相似性,建议对致病且多重耐药克隆加强监测,并预警餐饮机构在操作牛蛙和甲鱼时可能存在交叉污染或接触感染的暴露风险。
- 黄峥刘芸汤泓李颖石维敏张静李勇林征张岭金汇明王传清阚飙史贤明许学斌
- 关键词:低年龄组
- 上海市2012-2013年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监测被引量:22
- 2015年
- 目的 基于临床医院开展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人群监测,探讨公共卫生实验室对临床实验室需求的直接技术指导的实践模式.方法 设立哨点医院,以标准化方法筛选和鉴定DEC菌型;构建DEC流行特征基线;对疑似暴发病例开展基于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2-2013年选择上海地区4家哨点医院检测7 204份腹泻标本确认的712例DEC感染病例,阳性率为9.9%.其中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感染351例;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感染292例;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感染32例;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EHEC)感染6例;DEC混合感染31例.EPEC感染以1~5岁儿童最多见,菌型均为aEPEC;ETEC流行峰值在8月,阳性率>20%,感染病例2012年聚集于1 ~ 28日龄和2013年的20 ~ 60岁人群(P<0.05),菌型以耐热肠毒素(ST)型最多(59.6%),其次为不耐热肠毒素(LT)型(27.8%)和ST/LT型(12.6%);2013年儿童感染EIEC病例明显增加(P<0.01);未监测到EHEC O157:H7,但确认2例EHEC O26:H11(eae-hlyA-stx1a)儿童病例;调查确认2012年上海地区15例新生儿ETEC聚集性感染病例与四川省自贡市新生儿病例属于同一克隆(STh-CS21-CFA/I-ClyA-EatA-ST2332-SHNL0005).结论 上海地区DEC型谱特征已发生改变,ETEC对新生儿院内感染和食源性感染性腹泻构成潜在暴发风险,需加强实验室主动监测.
- 汤泓李勇张平平郭家胤黄峥许浩侯琦王传清曾玫金汇明胡家瑜史贤明张建民阚飙熊衍文赵爱兰冉陆许学斌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 阿伯丁沙门菌在人和动物间的传播和风险评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阿伯丁沙门菌(11:i:1,2)在全球范围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人群感染传播的现状和特征。方法追溯阿伯丁沙门菌自发现起至今有关人源和动物源中感染和风险暴露的文献报道,比较国外和国内的文献和案例报告的异同点。结果阿伯丁沙门菌在世界范围动物界广泛存在,能引起成人和幼儿等高危人群肠道或非肠道感染,其在国内的流行传播可能与不科学管理的养殖业有关。发达国家最终选择联合农业、食品和卫生部门开展食源性网络化监控非伤寒沙门菌的综合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结论阿伯丁沙门菌在全球动物界广泛存在,是食源性监测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动物源性的环境污染指标菌。其流行和食品加工、禽畜养殖和加工业、潜在的行为生态学传染病发病模式等相关。
- 黄峥陈智周晓瑛李晓虹许学斌
- 关键词:人畜共患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