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曲家妮

作品数:6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轻工与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大豆蛋白
  • 2篇蛋白
  • 2篇功能性质
  • 1篇鱼露
  • 1篇嗜盐
  • 1篇嗜盐微生物
  • 1篇球蛋白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分离
  • 1篇快速发酵
  • 1篇发酵
  • 1篇发酵研究

机构

  • 6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曲家妮
  • 4篇杨晓泉
  • 1篇郑二丽
  • 1篇吴娜娜
  • 1篇曾庆孝
  • 1篇朱志伟
  • 1篇晁岱秀
  • 1篇陶红丽
  • 1篇顾炜

传媒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中国油脂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氯化钠浓度对亲脂性蛋白和7S蛋白分级分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氯化钠浓度对大豆蛋白中亲脂性蛋白(LP)与7S蛋白分级分离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探讨了氯化钠浓度对蛋白质热变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当氯化钠浓度低于100mmoL/L时,7S级分蛋白质得率会显著增加且蛋白质含量基本不变,所得7s级分纯度也有所提高(特别是50mmol/L时);氯化钠浓度在0~100mmol/L范围内LP蛋白质得率几乎不受影响,但蛋白质含量有所降低。各级分的热变性分析表明:7s组分的热变性温度不受氯化钠浓度的影响,但吸热峰焓值变化较大。当氯化钠浓度为50retool/L时对LP和7S的分级分离效果最好。
郑二丽曲家妮杨晓泉吴娜娜顾炜
关键词:大豆蛋白
鱼露快速发酵研究的探讨被引量:6
2008年
鱼露是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人们喜欢的传统调味品,但鱼露发酵—般要1-3年,生产周期较长,所以快速发酵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保温发酵、外加酶和富含酶的内脏发酵以及加曲发酵等鱼露快速发酵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它们的不足之处,着重介绍从鱼露发酵过程中分离高产蛋白酶的嗜盐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挑选既能缩短鱼露发酵时间又能产生良好风味的优良嗜盐菌株用于鱼露快速发酵,此研究可成为鱼露快速发酵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晁岱秀曾庆孝朱志伟曲家妮陶红丽
关键词:鱼露快速发酵嗜盐微生物微生物分离
热处理对大豆蛋白分级分离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对大豆粕进行不同热处理(湿热、干热和压热),研究热处理对大豆蛋白分级分离的影响。研究表明未热处理低温豆粕11S与7S分级不完全,高温豆粕蛋白质得率虽不及低温豆粕的1/2,但高温豆粕中11S与7S级分更易于分离。湿热处理对7S级分纯度影响较大,特别是90℃时7S级分纯度仅为(23.5±0.71)%、得率仅为未加热低温豆粕的1/14。干热处理(特别是70℃时)所得11S和7S级分纯度较高且蛋白质得率损失少。压热处理蛋白质得率大大降低。各级分的脂含量分析表明:高温豆粕IM和7S级分脂含量明显高于未加热低温豆粕。未加热低温豆粕的脂类主要集中于11S和IM级分,湿热处理使脂类向7S级分富集,70℃干热处理IM级分的脂含量最高。结果表明:70℃干热处理2 h的低温豆粕对大豆蛋白的分级分离效果较好。
曲家妮杨晓泉
关键词:大豆蛋白
两种大豆蛋白分级方法的比较研究
2010年
以低温脱脂豆粉为原料,比较大豆蛋白经Nagano法和Samoto法分级所得组分在蛋白质含量、得率、SDS-PAGE、热力学性质和溶解度等方面的异同。研究表明,两种方法所得11S和7S组分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IM和LP组分,Nagano三种组分的蛋白质含量均高于Samoto相应组分。Samoto的11S和7S组分以及总蛋白得率较高。两种方法所得11S组分的纯度相近,7S组分中Nagano的纯度明显低于Samoto。IM和LP组分中11S亚基均多于7S亚基,LP组分中储藏蛋白所占比例低于IM。两种11S组分中的7S球蛋白几乎完全变性,Samoto的LP组分中蛋白变性程度较Nagano的IM高。pH7.0条件下,LP组分的溶解性最差,其它组分的溶解度相对较高。
曲家妮杨晓泉
关键词:大豆蛋白
大豆蛋白分级分离工艺的研究
7S与11S球蛋白是大豆种子贮藏蛋白的主要成分,二者的功能和营养学性质各异,在食品工业中各自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大豆7S球蛋白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大豆蛋白组分的分级分离是得到风味良好蛋白质组分的重要方法之一,又可以分...
曲家妮
关键词:大豆蛋白功能性质
文献传递
大豆蛋白组分功能性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系统比较了两种大豆蛋白分级方法所得蛋白组分的亚基组成、蛋白质得率以及组分流向、溶解性和乳化活性等物化性质和功能性质,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蛋白组分在不同性质上表现各有异同。Nagano的IM和Samoto的LP组分的亚基组成差异较大。Nagano组分总蛋白得率略高于Samoto。相对于7S组分,两种分级方法的大豆蛋白均更多地集中于11S和IM/LP组分。Nagano和Samoto法的蛋白质分别在11S和LP组分富集。11S和7S组分的脂量分布低于IM或LP组分,Samoto的LP组分脂分布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分。Naga-no和Samoto蛋白组分等电点在pH4.5左右,Samoto的LP组分由于其较高脂含量而溶解度最低且对pH不敏感。Nagano和Samoto组分中7S组分的乳化活性较高,Samoto的LP由于其低溶解性而使乳化活性最低。
曲家妮杨晓泉
关键词:大豆蛋白功能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