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维金

作品数:44 被引量:1,120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水利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2篇长江
  • 11篇河流
  • 9篇污染
  • 8篇
  • 7篇通量
  • 7篇巢湖
  • 6篇污染物
  • 6篇长江流域
  • 5篇
  • 4篇生物地球
  • 4篇生物地球化学
  • 4篇水环境
  • 4篇水体
  • 4篇径流
  • 3篇氮磷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营养化
  • 3篇有机碳
  • 3篇藻类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4篇中国科学院地...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安徽省水文总...
  • 2篇安徽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南工程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山东省水利勘...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城市排水...

作者

  • 44篇晏维金
  • 11篇王芳
  • 8篇杨丽标
  • 7篇章申
  • 6篇王佳宁
  • 5篇李新艳
  • 4篇王芳
  • 3篇张丰松
  • 3篇唐以剑
  • 3篇王蓓
  • 2篇李玉成
  • 2篇李艳霞
  • 2篇杨明
  • 2篇段水旺
  • 2篇程亮
  • 2篇李帷
  • 2篇尹澄清
  • 2篇韩小勇
  • 2篇李艳强
  • 1篇刘敏

传媒

  • 9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Journa...
  • 1篇2008年农...
  • 1篇京区第六届地...
  • 1篇海峡两岸地理...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现场采样与室内测试方法,对调水后巢湖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巢湖表层水、底层水、间隙水磷酸盐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16、0.02~0.17、0.01~0.08mg.L-1,均值分别为(0.03±0.04)、(0.04±0.04)mg.L-1和(0.03±0.02)mg.L-1。秋季6个取样点表层水、底层水磷酸盐含量的变化范围均为0.03~0.06mg.L-1,均值为(0.04±0.04)mg.L-1,显著高于夏季对应样点浓度。而秋季间隙水磷酸盐浓度平均值为(0.015±0.003)mg.L-(1变化范围0.01~0.02mg.L-1),与夏季对应样点相比差异不显著。夏季沉积物-水界面磷酸盐释放通量的变化范围为-27.46~6.27μgP.m-.2d-1,平均值为-1.54μgP.m-.2d-1。秋季磷酸盐释放通量变化范围为-10.61~-3.77μgP.m-.2d-1,均值为-6.19μgP.m-.2d-1,与夏季对应样点释放通量差异显著(α=0.05,P=0.002)。情景模拟表明,排除外源污染的影响,当引入长江水磷酸盐浓度介于0.003~0.009mg.L-1时,巢湖调水后替换水体可在7.2a左右达二次富营养化。
夏守先杨丽标张广萍王煜高亮晏维金李玉成
关键词:巢湖磷酸盐沉积物-水界面释放通量
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的通量模型灵敏度分析及情景预测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河流向河口及沿海海域输送的物质通量是一项国际性前沿课题.基于人类活动影响流域营养盐输移的定量分析,应用G lobal NEW S模型模拟1970-2003年长江输出溶解态无机磷(D IP)的通量,对其不同来源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情景,对2050年长江输出D IP的通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从1970-2003年,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达到了14.05kg/km2,比1970年(2.45kg/km2)增加了近5倍.模拟值与对应年份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模拟误差为12.29%.1993年之前,长江输出D IP的主要来源是污水,贡献率达到了50%以上;1993年以后,以来自非点源的磷输入为主,其中以磷肥施用的贡献率最高,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003年增加到了50.30%;畜禽粪便磷的贡献率变化平稳,大约在22.87%.污水来源的磷的贡献率自1993年之后呈逐年递减的趋势,到2003年减少为24.81%.情景预测表明,2050年无论何种情景下,长江输出的D IP通量都将超过2000年的2倍多,但是不同情景下D IP输出通量增加的幅度及不同来源的贡献率有较大差别.在日益增强的人类活动影响下,如何控制非点源的磷输入仍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
李新艳杨丽标晏维金
关键词:输出通量长江
农田暴雨径流侵蚀泥沙对氮磷的富集机理被引量:57
2003年
黄满湘章申晏维金
关键词:农田地表径流侵蚀泥沙团聚体
磷氮在水田湿地中的迁移转化及径流流失过程被引量:200
1999年
水稻田湿地系统是我国东南部高产农业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我国特有的景观结构.在巢湖六叉河小流域进行的野外实验结果表明,这一湿地系统的水塘、水沟和水稻田都能有效地截留来自村庄、森林地和旱地的磷氮非点源污染物.实验同时研究了磷氮物质从水稻田中的径流流失方式和机理,结果发现磷氮物质从水稻田中的径流流失量与水稻田持水量、施肥量、降雨量、水稻生长过程和水稻田排水堰高度等因素有关,并提出了一个模型计算磷氮径流流失量,表明在施肥情况下的磷氮流失量分别高达0.69和11.2kg·hm-2,是最大的潜在非点源污染.
晏维金尹澄清孙濮韩小勇夏首先
关键词:水稻田迁移径流流失
固着藻藻坪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有害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固着藻藻坪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有害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自然水体中固着藻类生物量,以及培养固着藻类发育特定生物量所需要的时间;获取固着藻类生长速率,并记录最大生长速率时的光强、滞留时间,以及水体深度;建...
晏维金李艳强王芳余其彪
河流反硝化过程及其在河流氮循环与氮去除中的作用被引量:33
2014年
全球每年通过人类活动新增的"活性"氮导致全球氮循环严重失衡,并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酸化、温室气体排放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河流作为重要的氮汇,其氮循环对整个生态系统氮收支的影响、水体氮污染的改善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控制气候变化均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助于理解反硝化过程中控制反硝化产物组成的影响因子,以利于增加反硝化最终产物氮气的释放,减少温室气体氧化亚氮的释放,从而加强对河流氮输送和氧化亚氮排放的管理,就河流反硝化的如下关键问题进行了综述:第一,河流反硝化作用的发生地点、时间以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第二,河流反硝化对河流氮负荷变化的响应机制;第三,河流系统的水文和地形地貌的变化对反硝化的影响,换言之,河流反硝化与河流水力学滞留时间及河流氮负荷的关系;第四,从生态系统尺度上讲,与陆地、海洋等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系统单位面积的反硝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河流系统总的反硝化通量所占比例;第五,河流反硝化研究的主要方法。
马培李新艳王华新王佳宁晏维金
关键词:反硝化氮同位素河流
富营养化水体治理与修复的环境生态工程——利用明矾浆和鱼类控制桥墩水库蓝藻水华被引量:107
2002年
1997年和 1998年夏季桥墩水库相继发生大面积蓝藻水华 .1998年 9月 1m2 水面喷洒 38 8g改性明矾浆应急除藻 ,当年蓝藻水华基本消失 .1998年底和 1999年初 ,1hm2 水面放养尾重 2 0g左右鲢、鳙鱼种 12 0 0尾 .1999年仅局部发生蓝藻水华 ,8月份水库浮游蓝藻数量比 1998年同期下降 77 7% ,透明度提高 1 5m ;2 0 0 0和 2 0 0 1年水库不再出现蓝藻水华 ,水体表观质量明显提高 ,与 1998年 8月同期比较 ,透明度提高 2 4m ,总氮下降 6 1 1% ,总磷下降 5 9.4 % ,浮游蓝藻总量由 1998年的 10 4 35 5× 10 4个细胞 L下降至 14 3 3× 10 4个细胞 L ,蓝藻个体数量比例从 1998年的 99 2 %下降至 31 5 % .水体富营养状况从治理前的中—富营养类型恢复到中—贫营养类型 .
陆开宏晏维金苏尚安
关键词:环境生态工程水库富营养化蓝藻水华水体污染
大河水系“MORE-DOC”概念模型:环境化学过程与水文过程的耦合
河流溶解性有机碳(DOC)是碳的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一个关键碳库。河流水系DOC的循环包括三个主要过程:流域陆源DOC向河流水系的输入、河道输送过程中的截留与去除以及河流向河口/近海的输出。
晏维金吕书丛余其彪王芳宫辰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长江水系
固着藻藻坪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有害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固着藻藻坪系统去除养殖水体中有害污染物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获取自然水体中固着藻类生物量,以及培养固着藻类发育特定生物量所需要的时间;获取固着藻类生长速率,并记录最大生长速率时的光强、滞留时间,以及水体深度;建...
晏维金李艳强王芳余其彪
文献传递
河流溶存N2O的环境化学过程及其在水-气界面交换过程的研究被引量:18
2008年
氧化亚氮(N2O),既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又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物质之一,由人类活动导致的N2O年排放量正以平均每年约0.25%的速率增加。河流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向海洋生态系统输送物质的重要通道之一,其氮素负荷量也在逐年上升,相应地,河流释放的N2O已经越来越成为大气N2O的一个重要的源。本文对河流溶存N2O的形成机理、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其在水-气界面交换通量的测定、计算方法和模型、稳定同位素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若干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晏维金王蓓李新艳王芳
关键词:河流N2O稳定同位素分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