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桂林
- 作品数:6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青年科学基金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基金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密度被引量:12
- 2009年
- 通过实测对比分析了湘中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下降趋势(R2≥0.8184),且水平分布上表现为:经济林地(10.12 g/kg)>人工林地(9.94 g/kg)>次生林地(9.11 g/kg)>坡耕地(7.90 g/kg)>弃耕地(6.77 g/kg)>苗圃地(5.95 g/kg);经济林地、人工林地、次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pH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0.05),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人工林地和次生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硝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经济林地、弃耕地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其它4种利用方式与碱解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0-60 cm)有机碳密度表现为:人工林地(91.57t/hm2)>经济林地(89.51t/hm2)>次生林地(83.13 t/hm2)>坡耕地(72.70 t/hm2)>弃耕地(58.05 t/hm2)>苗圃地(43.63 t/hm2),与次生林地相比,苗圃地土壤有机碳的损失量最大。
- 方晰徐桂林洪瑜金文芬
- 关键词:湘中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密度
-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酶活性被引量:18
- 2008年
- 为探讨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质量状况,研究了林地土壤酶活性特点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第2代杉木林林分年龄的增长,土壤酶活性呈递减趋势;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0-30 cm土层中的酶活性明显高于30-60 cm土层;立地条件不同,土壤酶活性也不同,山顶和山脊土壤酶活性明显低于山腰,而山腰又低于山洼,自然恢复杉木林地(Ⅶ区)的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20年生的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Ⅲ区);各种土壤酶活性夏季最高,其它季节酶活性因不同酶而异,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其它肥力因素的关系密切,林地土壤中各种酶活性之间共同作用影响土壤养分状况.
- 秦国宣方晰田大伦徐桂林
- 关键词:微生物学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
-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及储量被引量:20
- 2009年
- 比较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自然更新灌木林地、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林地、柑橘Citrus reticulata林地、芒草Andropogon chinensis地的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垂直分布及其储量。结果表明,林地土壤(0~75cm)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除了板栗林地30~45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质量分数显著高于芒草地同一土层(P=0.049)外,其余不同林地同一土层SOC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SOC平均质量分数大小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g·kg-1)>12年生杉木林地(13.537g·kg-1)>20年生杉木林地(12.807g·kg-1)>自然更新灌木林地(11.656g·kg-1)>柑橘林地(10.727g·kg-1)>芒草地(10.088g·kg-1)。土壤碳氮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趋于下降,芒草地各土层的碳氮比最低。杉木林采伐后无论是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地还是经济林地或者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因管理不善再转变成芒草地,林地土壤有机碳储量均处于亏损状态,年均降幅最小的是板栗林地,其次为12年生杉木林地和20年生杉木林地。表明在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过程中,选择落叶根深型植物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储量的保持。
- 徐桂林方晰田大伦唐志娟张铸三
- 关键词:森林土壤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有机碳储量
-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
- 本论文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12年生和20年生)、自然更新林地、板栗林地、柑桔林地、芒草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的垂直分布和储量及土壤易氧化有机碳(LOC...
- 徐桂林
- 关键词:森林土壤学杉木林碳库管理指数
- 文献传递
- 杉木林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分布及其碳库管理指数被引量:9
- 2009年
- 研究了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不同更新方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下林地SOC含量、LOC含量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衡。随着土壤深度增加,SOC含量呈指数下降趋势(R2≥0.953 5),LOC含量呈直线下降趋势(R2≥0.789 9)。SOC含量由高至低的排序为:板栗林地(14.759 g/kg)〉杉木林地(12.807 g/kg)〉自然更新林地(11.501 g/kg)〉芒草地(10.088 g/kg)。土壤LOC含量在1.00~1.80 g/kg之间,由高至低排序为:自然更新林地(1.744 g/kg)〉杉木林地(1.559 g/kg)〉芒草地(1.268 g/kg)〉板栗林地(1.119 g/kg),林地土壤LOC分配比例在0.07~0.16之间,自然更新林最高,为0.152,板栗林最低,为0.076,自然更新林地碳库管理指数均最高,板栗林地最低。可见,杉木林采伐后不同更新方式对林地土壤有机碳的数量和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 张仕吉项文化徐桂林
- 关键词:采伐迹地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 杉木林地不同更方式土壤碳氮垂直分布及碳库管理指数
- 本论文研究了湖南会同第1代杉木林采伐迹地经不同更新方式转变为第2代杉木林地(12年生和20年生)、自然更新林地、板栗林地、柑桔林地、芒草地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的垂直分布和储量及土壤易氧化有机碳(LOC...
- 徐桂林
- 关键词:森林土壤学杉木林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