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钦
- 作品数:54 被引量:109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兵器科学与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板工件残余应力测试计算方法,包括: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求解残余应力状态下薄板工件通孔周围任意点P的应力状态,得到应变花三个应变片位置的应力计算公式;根据应力应变关系求解应变花三个应变片测量方向的应变与残余应...
- 潘龙王保升徐振钦洪磊闫注文
- 一种制备尼龙/氧化锆纳米复合粉体及其纳米烧结陶瓷的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尼龙/氧化锆纳米复合粉体及其纳米烧结陶瓷的方法。属于非金属材料领域。主要内容是取粒径为10~200nm的氧化锆粉体:尼龙∶无水酒精的质量比为80~99∶20~1∶40~400,温度为150~220℃,压...
- 陈晓军韩冰柳秉毅徐振钦
- 文献传递
- 脉冲电流处理与回火对碳钢零件残余应力的调控
- 2020年
- 为了优化残余应力调控工艺,研究了脉冲电流处理与回火处理对45碳钢零件淬火残余应力的影响,产生脉冲电流的电压为2120 V,电容为400μF。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处理、600℃回火、200℃回火对淬火残余应力的降低率分别为50%、80%、40%左右,有效时间分别为30、20、120 min;脉冲电流处理和200℃回火后零件保持较高硬度,约为51 HRC,显微组织保留原始淬火马氏体组织形貌;600℃回火后零件硬度降低到23 HRC,显微组织发生了较大变化。
- 潘龙楚斌王保升徐振钦
- 关键词:残余应力脉冲电流处理回火处理马氏体
- 一种基于逐层钻孔—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的残余应力测量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逐层钻孔—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的残余应力测量装置,包括:所述图像采集组件、钻孔组件、激光发射组件依次布置于工作台上,且样品台通过双向运动组件设置于钻孔组件正前方的工作台上,通过双向运动组件实现样品台的...
- 潘龙王保升徐振钦闫注文
- 基于发射动力学仿真的某履带战车改优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应用动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含有多复杂接触问题的某履带战车发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在模型中引入柔性路面,较真实的反映行车道路的状况;对该履带战车系统进行了发射动力学仿真分析,得到了全炮的受力及振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履带战车的改进结构,并对比了改进前、后的全炮振动情况,由对比情况来看,改进后结构能够显著减小履带战车的炮口振动;本研究内容及方法可为今后更精确的研究一类含有复杂接触问题的履带战车发射过程动力学特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 冯勇徐振钦
- 关键词:发射动力学振动
- 新工科建设中智能制造课程的实践教学
- 2020年
- 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及新工科建设要求的提出,智能制造作为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课程,在大学课程教学中逐渐开展。通过开设完成《智能制造导论》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和总结了智能制造课程的实践教学的理论和经验,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专业课程的融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实践结果表明,选取的教学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授课效果,符合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 潘龙王保升徐振钦
- 关键词:实践教学
-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火箭炮初始扰动综合优化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在某型火箭炮动力学模型基础上,采用二次编程技术,建立优化算法与动力学仿真的耦合。开展了相应发射情况的仿真优化分析,得到了最佳的发射时序及与之相匹配的变支撑刚度、阻尼,计算对比了优化前、后系统的振动特性,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分析了发射时间随机性对初始扰动的影响。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多管火箭炮系统的研制、改制提供理论支持。
- 冯勇徐振钦
- 关键词:多管火箭炮发射动力学
- 一种基于逐层钻孔—应变花技术的残余应力测量钻孔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逐层钻孔—应变花技术的残余应力测量钻孔装置,包括:所述样品台通过双向运动组件水平设置于内锥面安装座下方的工作台上,通过双向运动组件实现样品台的前后左右运动调整;所述内锥面安装座上设置有快速压紧块,通过...
- 潘龙王保升徐振钦闫注文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叠层压电陶瓷的纤维推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叠层压电陶瓷的纤维推出装置及其工作方法,该装置包括压电微位移输出单元、手动调节微动平台、L型连接块Ⅰ、L型连接块Ⅱ、底座;所述L型连接块Ⅱ、L型连接块Ⅰ、手动调节微动平台依次布置于底座上,且L型连接块...
- 徐振钦孙梦馨冯勇王浩翔潘龙钱刚王保升
- 文献传递
- 基于传递矩阵的钻孔应变法测量薄板残余应力被引量:5
- 2021年
- 针对ASTM E837标准中钻孔应变法测量薄板工件残余应力计算精度低、计算过程复杂的现状,引入弹性力学应变传递矩阵,根据应力叠加原理推导出残余应力与测量应变关系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实验研究采用应变传递矩阵计算残余应力的精度。结果表明:与标定值相比,采用传递矩阵计算的残余应力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小于2%,采用ASTM E837标准中校准系数计算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值为5%左右,采用传递矩阵计算残余应力的精度较高。计算残余应力的传递矩阵解析表达式具有严谨的力学理论推导,包含应变花几何尺寸、钻孔直径、泊松比等参数,具有较高的通用性,避免ASTM E837标准中校准系数的有限元标定,简化测量过程,提高残余应力的测量精度。
- 潘龙邓楚铨徐振钦
- 关键词:残余应力传递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