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富永
- 作品数:17 被引量:71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茵栀清化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一年半临床研究
- 目的:
通过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情况的回顾性队列研究,观察茵栀清化方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对肝胆湿热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纳入的81例病例分为治疗组(茵栀清化方联合替比夫定组)41例,对照组...
- 张富永
- 关键词:肝胆湿热证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
- 陈建杰治疗肝癌术后经验
- 陈建杰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善于治疗各种肝病,在近40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对肝癌诊治融各家之长,见解独到。其诊治肝癌术后的特色,可总结为以下七点:1.顾护中州,健脾为要;2....
- 张富永陈逸云叶青艳董亚男陈建杰
- 关键词:肝癌术后并发症病理机制中药治疗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中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被引量:3
- 2013年
- 替比夫定作为唯一可用于妊娠妇女的B级核苷类似物,具有"双达标"作用,能强有效的抑制HBV-DNA的复制,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改善患者肝脏组织损伤,使病情得到好转。其副作用主要表现为横纹肌溶解,也可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疾病及呼吸道炎症。采用中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可起到"增效减毒"作用。中药联合核苷类似物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抗肝纤维化。增强替比夫定的抗病毒疗效,使乙肝病毒转阴周期缩短;增加HbeAg血清转换率;减少替比夫定对患者的副反应;减缓替比夫定的耐药率,以使替比夫定的疗效发挥到最大。
- 张富永陈建杰陈逸云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药
- 陈建杰治疗肝癌术后经验被引量:8
- 2013年
- 介绍陈建杰教授诊治肝癌术后经验:顾护中州,健脾为要;颐养先天,补肾为本;滋养肝体,避免滋腻碍胃;注重理气,谨防燥烈伤阴;清热解毒,防止苦寒败胃;慎用活血,忌用破血;化痰祛湿,搜刮余邪。
- 张富永陈逸云叶青艳董亚男陈建杰
- 关键词:肝癌术后名医经验
- 慢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治比较研究
- 2013年
- 慢性丙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在西医学上属于不同的病,有各自独立系统的发病机制、病理学诊断、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两者的中医治疗多法从前人治疗肝病的经验,或一概归入病毒性肝炎的中医治疗,并无细分。但二者在中医证治上是不同的,有必要对其进行区别比较,使临床诊治不致混淆。
- 张富永陈逸云刘旭叶青艳陈建杰
-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治
- 从运气学说论癸巳年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诊治规律被引量:5
- 2013年
- 运气学说,又称五运六气学说。五运,即将一年气象分为五季,各按五行之性有规律地运行之谓;六气,是从我国的气候区划、气候特征来研究气旋活动的规律问题[1]。相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而言,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型肝炎")发现较晚,以往通常把慢性丙型肝炎笼统地归入肝病或病毒性肝炎的诊疗当中,但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仔细研究,
- 张富永叶青艳陈逸云陈建杰
- 关键词:运气学说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气候变化
- 论养阴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被引量:4
- 2014年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由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人体所致,属中医温病范畴,其起始病因是湿热疫毒之邪侵犯机体,留滞经络,伏于肝脾,引起肝郁气滞,肝郁目久化热,气滞血瘀亦可化热,疾病后期引起肝肾阴虚或肝肾阳虚。
- 张富永刘宏杰陈逸云叶青艳陈建杰
- 关键词:养阴法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 结合运气学说论H7N9禽流感的流行趋势被引量:6
- 2013年
- H7N9禽流感2013年初侵袭我国,之后在全国多省市散发出现,虽尚未引起广泛流行,但患者数量不断增多,其流行与气象有着紧密联系。运气学说在古代用于观察预测气象运动,以此来预测疫病的爆发流行情况。依据H7N9禽流感的自身特点及与气象的关系,结合运气学说理论,讨论H7N9禽流感在人群中的流行趋势。
- 张富永叶青艳陈逸云陈建杰
- 关键词:运气学说
- MicroRNA-122与肝脏疾病被引量:2
- 2013年
- MicroRNA-122是肝脏特异性miRNA,不仅对肝细胞的生长周期、脂肪代谢等肝脏生理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在肝脏急慢性损伤、肝硬化、酒精性肝炎和肝脏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亦起关键作用。本文讨论了MicroRNA-122在肝脏损伤、病毒性肝炎和肝脏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 樊丽萍陈建杰凌琪华陈逸云叶青艳张富永
- 关键词:肝脏损伤病毒性肝炎肝脏肿瘤
- 病毒性肝炎中医病名再探被引量:4
- 2013年
- 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争议较多,各医家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或以症状来命名,或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典籍文献自主命名。以症状命名只能反映疾病的某个阶段,变化多端,不能反映疾病的整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比较局限;结合临床经验和文献典籍自主命名,各抒己见,不能统一。《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对各种病毒性肝炎做了统一的中医命名。追根溯源,参考中医古代典籍,探讨此种命名方法,以期达到命名有理有据,把辨病与辨证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 张富永叶青艳刘旭陈逸云陈建杰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中医病名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