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逸云

作品数:65 被引量:29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8篇肝炎
  • 34篇慢性
  • 25篇丙型
  • 23篇丙型肝炎
  • 21篇慢性丙型
  • 20篇病毒
  • 19篇慢性丙型肝炎
  • 16篇中医
  • 12篇乙型
  • 11篇慢性乙型
  • 10篇乙型肝炎
  • 9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病毒性
  • 6篇胆汁
  • 6篇胆汁性
  • 6篇毒性肝炎
  • 5篇胆管
  • 5篇胆管炎
  • 5篇原发性
  • 5篇原发性胆汁性

机构

  • 63篇上海中医药大...
  • 10篇上海中医药大...
  • 3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中医医...

作者

  • 65篇陈逸云
  • 52篇陈建杰
  • 27篇叶青艳
  • 25篇凌琪华
  • 23篇聂红明
  • 15篇商斌仪
  • 14篇卓蕴慧
  • 12篇张富永
  • 12篇董慧琳
  • 10篇王成宝
  • 8篇董亚男
  • 7篇申弘
  • 5篇郑玥琪
  • 4篇徐黎
  • 4篇杨涛
  • 4篇刘旭
  • 4篇沈健
  • 3篇高月求
  • 3篇李泓町
  • 3篇樊丽萍

传媒

  • 5篇中西医结合肝...
  • 4篇上海中医药杂...
  • 3篇中国中医药信...
  • 3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3篇全国第4届中...
  • 2篇中医文献杂志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河南中医
  • 2篇肝脏
  • 2篇实用肝脏病杂...
  • 2篇中医药导报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世界中联第五...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年份

  • 2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9篇2013
  • 12篇2012
  • 1篇2011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扶正解毒方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对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中医药治疗丙肝有其特色和优势,为进一步挖掘和验证中医药疗效,尤其是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我国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针对我国汉族初治基因1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展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
聂红明陈建杰王成宝凌琪华陈逸云董慧琳
关键词:丙型肝炎药物治疗
文献传递
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并评价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应用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选择、纳入至少接受≥2年口服抗病毒治疗,连续随访>3年的2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是否接受中医辨证治疗,划分为中西医结合(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治疗)队列和西医(单一抗病毒治疗)队列(111例VS 105例),观察、整理两组研究队列长期随访期间的肝功能、HBV DNA定量、乙肝两对半及肝脏影像学等主要临床病历资料。应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统计学SPSS 21.0软件统计描述和分析两组队列间间的肝硬化发病率。结果至随访终点,西医队列中位随访6.5年,111例CHB患者中13例(12.4%)发生肝硬化,随访7年、10年的肝硬化发病密度分别为2.05%(100人年)、1.69%(100人年);而中西医结合队列,中位随访7.2年,105例CHB患者中6例(5.7%)发生肝硬化,随访7年、10年的肝硬化发病密度分别为0.62%(100人年)、0.75%(100人年)。经统计学U检验显著性比较分析,随访7年、10年时,西医队列的肝硬化发病密度高于中西医结合队列组(P<0.05)。两组队列随访7年时,肝硬化发生的RR和AR分别为0.3和1%;随访10年的RR和AR分别则为0.4和1%;西医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治疗可以使肝硬化的发生率减少1.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联合抗病毒)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延缓肝硬化的发生。
申弘凌琪华陈逸云叶青艳聂红明陈建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辨证施治队列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协同抗病毒效应--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利巴韦林联合中药治疗中国汉族慢性丙型肝炎初治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24周研究结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协同效应。方法:对中国汉族初治慢性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展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分为试验组(聚乙二醇干扰素a-2a+利巴韦...
聂红明陈建杰王成宝凌琪华陈逸云董慧琳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文献传递
陈建杰教授应用'伏邪理论'指导'慢性丙型肝炎'诊治经验
慢性丙型肝炎病程长,症情迁延难愈,易反复,目前西医抗病毒治疗存在许多难以逾越的问题,陈师认为慢性丙型肝炎的发病与'伏邪'致病极为相似,临证可用'伏邪理论'指导其治疗,根据病情,根据干扰素使用的不同时期辨证施治,强化中医辨...
董慧琳聂红明陈逸云叶青艳
我国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初步明确我国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共分析来自全国18个研究中心的830例患者。所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是符合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为基础的标准治疗方案(Standard of Care,SOC)的初治丙型肝炎患者,另一组是既往SOC应答不佳或不能耐受SOC的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性别、病程、体质指数、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肝功能和病毒学状态、宿主IL-28Brs12979860位点CC型比例、外周血细胞水平、感染途径、HCV基因型等,对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符合Peg-IFN联合RBV为基础的SOC初治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结果表明:(1)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年龄明显偏高、平均病程明显偏长、女性比例更高、体质指数明显偏高(P<0.05);(2)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宿主IL-28Brs12979860位点CC型比例明显偏低(P<0.05);(3)肝功能生化指标上,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AST水平明显高于初治患者,而ALT却明显低于初治患者的平均水平,同时,球蛋白水平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初治患者(P<0.05);(4)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水平明显偏低(P<0.05);(5)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感染途径以输血和血制品途径感染为主(68.1%);(6)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66.7%)。结论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多以输血和血制品途径感染为主,HCV基因型以1b型为主,肝功能的AST、球蛋白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更高而ALT却偏低;难治性丙型肝炎患者年龄明显偏高、平均病程明显偏长、女性比例更高、体质指数明显偏高。
聂红明汪蓉陈建杰凌琪华陈逸云申弘董亚男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被引量:19
2015年
中医学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属"湿热疫毒"内侵机体,长期深伏肝血,暗耗正气,逾时而发之病。清热化湿凉血"解毒",能一定程度上抑制HBV的复制,并起到保肝降酶退黄的作用;而通过补虚扶正,调整机体的正气盛衰强弱,则可以调节机体对HBV的免疫应答反应,进而有助于抗病毒治疗;以补虚扶正与活血化瘀软坚通络,则可以不同程度地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中医药个体化的辨证与辨病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提高整体生活质量。研究中药复方及中药单体的抗病毒、调节免疫、保肝降酶退黄、抗肝纤维化等综合作用,将是今后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新的研究方向。
申弘聂红明陈逸云陈建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中医药疗法
陈建杰治疗肝癌术后经验
陈建杰教授为上海市名中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善于治疗各种肝病,在近40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床疗效显著,对肝癌诊治融各家之长,见解独到。其诊治肝癌术后的特色,可总结为以下七点:1.顾护中州,健脾为要;2....
张富永陈逸云叶青艳董亚男陈建杰
关键词:肝癌术后并发症病理机制中药治疗疗效评价
文献传递
扶正解毒方联合标准方案治疗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索我国基因1型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我国汉族初治基因1型CHC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前瞻性研究。研究分为治疗组[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α-2a┼利巴韦林(ribavirin,RBV)┼扶正解毒方]和对照组(Peg-IFNα-2a┼RBV┼中药安慰剂),治疗48周,本文分析治疗至第24周时的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我国汉族基因1型初治CHC患者352例(治疗组178例,对照组174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88.0%和81.1%的患者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治疗第24周时,治疗组和对照组HCV RNA阴转率分别为88.2%和83.0%。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流感样症状、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无患者因不良反应而脱失,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基因1型CHC患者的HCV RNA阴转率。
聂红明陈建杰王成宝凌琪华汪蓉陈逸云董慧琳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中西医结合
中国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规律。方法通过多中心、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经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用的测序方法分析病毒基因型。结果共采集全国不同地区18个研究中心764例(男性384例,女性380例)患者血标本,患者平均年龄(44.9±14.3)岁,平均病程(7.7±7.3)年。最终对740例患者的病毒基因分型进行结果分析。中国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有4种主要基因型和9种亚型,其中以基因1型为主(69.6%),尤其是lb型(68.38%)。在较少见的基因6型中,以6a亚型较多。以南、中、北地区划分,基因1型在南北地区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因2a型分布的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较少见的基因3b型、6型主要分布在南方省份。结论中国汉族人群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共有4种主要基因型和9种亚型,而少见基因型的分布存在地区差异。
聂红明陈建杰汪蓉王成宝董慧琳陈逸云
关键词:丙型肝炎慢性基因型
探讨叶天士、吴鞠通对旋覆花汤方治疗病证的继承与发挥被引量:5
2021年
本文以张仲景为源,叶天士、吴鞠通为流,探讨经方旋覆花汤的方证及其临床运用。通过以药测证和以症测机,阐释旋覆花汤所治病证的病机特点:阳气不通、阴寒凝滞导致气血郁结的肝着之症,及忧思愤郁导致心肺阳气耗损,阴血下脱的半产漏下之症。并分析《临证指南医案》应用旋覆花汤的医案特色:根据旋覆花汤的特点,叶天士通过配伍“归须、柏子仁、桃仁”创立辛润通络一法,有时根据病情配伍“鹿角”兼以通润奇经。最后总结《温病条辨》对叶天士运用旋覆花汤经验的进一步发挥:吴鞠通在叶天士辛润通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通,创立“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将旋覆花汤去葱、新绛,加生香附、苏子霜、茯苓、陈皮、半夏、薏苡仁治疗伏暑湿温胁痛,变内伤杂病方为外感热病剂;将辛润通络法及香附旋覆花汤法结合起来创立新绛旋覆花汤治疗肝络瘀滞不通及妇人肝郁血瘀的病证。
龚飒周峰峰陈逸云张浩冷清阳李畅周建华
关键词:旋覆花汤叶天士吴鞠通以药测证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