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 作品数:19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黄曲霉TL-F3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黄曲霉TL‑F3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是将黄曲霉TL‑F3联合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本发明首次发现黄曲霉TL‑F3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黄曲霉TL‑F3在Pb(II)、Zn(II)、Cu...
- 樊霆刘如潘丹丹陈海燕张祎雯刘小强叶文玲汤婕张伟王振范世锁
- 文献传递
- 玉米EXPANSIN家族胚乳特异表达基因鉴定及ZmEXPB13功能分析
- 玉米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但为人类和动物提供粮食,而且还为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原材料。提高种子大小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至关重要,种子大小性状由种子细胞大小和细胞数目共同决定,因此,促进种子细胞体积增大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途...
- 张伟
- 关键词:玉米基因家族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温共配平台
- 本发明涉及冷链物流,具体涉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多温共配平台,包括设备层、连接层和物联网云层;设备层,从运输管理系统中提取静态数据作为履行订单的重要数据源,同时采集运输车辆的实时数据;连接层,接收设备层发送的采集数据,并将接...
- 高羽佳徐礼前余俊岚张伟管敏洪扬
- 土壤苯并[a]芘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抗氧化酶的毒性效应被引量:1
- 2014年
- 苯并[a]芘(B[a]P)是具有典型"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在土壤中逐步累积, 对土壤环境质量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 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较低剂量逐步累积的污染过程存在一定差异, 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一次污染和多次累积污染2种方法, 模拟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 研究土壤B[a]P叠加污染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富集规律, 分析蚯蚓体腔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中B[a]P培养时间的延长, B[a]P有效含量、蚯蚓富集量和蚯蚓体腔细胞SOD、POD活性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在多次叠加污染和一次污染条件下, 土壤B[a]P有效含量在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分别为2.37 μg·kg-1·d-1和3.35 μg·kg-1·d -1, 后期(28~56 d)下降速率逐步减缓为0.24 μg·kg-1·d-1和0.53 μg·kg -1·d-1; 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在培养前期(1~28 d)下降速率分别为6.94 μg·kg-1·d-1和14.84 μg·kg-1·d-1, 后期(28~56 d)逐步减缓为0.73 μg·kg-1·d-1和1.64 μg·kg-1·d-1。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与土壤B[a]P有效含量(Tenax吸附提取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系数(R2)为0.914 7。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活性与土壤B[a]P有效含量和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之间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关系数(R2)分别为0.754 3(SOD)、0.829 6(POD)和0.704 0(SOD)、0.727 1(POD)。在叠加污染条件下, 土壤B[a]P有效含量比一次污染低17.1%~38.6%(P〈0.05), 蚯蚓富集量比一次污染低22.6%~46.8%(P〈0.05), 蚯蚓体腔细胞SOD和POD活性分别为一次污染酶活性的49.6%~82.7%和75.5%~109.6%,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这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
- 马静静张伟郑彬葛高飞檀华蓉郜红建
- 关键词:苯并[A]芘生物有效性富集量抗氧化酶活性
- 玉米全基因组CCCH锌指蛋白基因家族进化分析
- CCCH类型锌指蛋白是植物锌指蛋白中的一大类,它包含一个或多个由三个半胱氨酸残基和一个组氨酸残基组成的基序。玉米中CCCH蛋白研究非常少。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研究从基因组水平对此基因家族进行分析。本研究运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 彭晓剑赵阳曹建刚张伟江海洋李晓玉马庆朱苏文程备久
- 文献传递
- 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的生物有效性及对蚯蚓体腔细胞染色体和溶酶体的毒性效应被引量:7
- 2014年
- Benzo(a)pyrene (B[a]P)作为典型具有"三致"效应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对土壤生态安全造成潜在威胁.通过一次与多次污染的方法,研究B[a]P在土壤中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对蚯蚓(Eisenia fetida)体腔细胞染色体畸变及溶酶体膜完整性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中B[a]P含量及蚯蚓体内B[a]P富集量、蚯蚓体腔细胞微核变率均呈现初期(28 d)下降速率较快,尔后(28-56 d)下降速率减小的趋势;而蚯蚓体腔细胞中性红保留时间(NRRT)升高速率呈先快后慢的趋势.土壤中B[a]P的Tenax法提取含量与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8614,P<0.01);蚯蚓体腔细胞NRRT和微核变率分别与土壤中B[a]P的Tenax法提取含量和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同培养时间内,多次叠加污染土壤中B[a]P的Tenax提取含量和蚯蚓富集量显著低于一次污染26.00%(P<0.05);蚯蚓体腔细胞NRRT平均比一次污染高13.00%(P<0.05);体腔细胞微核率比一次污染低36.10%(P<0.05).本研究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结果可为土壤PAHs类污染物的生态毒性效应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 张伟郑彬马静静葛高飞檀华蓉郜红建
- 关键词:溶酶体膜
- 土壤苯并[a]芘和菲叠加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barons,PAHs)是指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苯环,以线状、角状或着簇状排列的稠环型化合物,具有难降解性、持久性和“三致”的作用,其环境行为及风险评估越来越...
- 张伟
- 关键词:土壤污染苯并[A]芘溶酶体膜毒性效应
- 韩国芽孢八叠球菌JZ-2及其应用
- 本发明提供一株韩国芽孢八叠球菌JZ‑2及其应用。本发明菌株JZ‑2具有较高的脲酶活性,水解尿素的同时能够提高体系pH并产生大量CO<Sub>3</Sub><Sup>2‑</Sup>,对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固定效果。通过将菌株...
- 张鹏樊霆郭苏影张伟刘小强杨利源盛花泽宇徐文艳马萌遥鲁洪娟司友斌张震陈海燕叶文玲
- 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被引量:3
- 2014年
- 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是多环芳烃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逐步累积,对土壤环境造成潜在的威胁。一次污染条件下,B[a]P进入土壤的过程与低剂量逐步累积的过程有一定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会高估B[a]P的环境风险。本试验采用多次叠加污染的方法,模拟B[a]P在土壤中逐步累积的过程,研究土壤B[a]P叠加污染的有效性特征及其在蚯蚓(Eisenia foetida)体内的富集规律,分析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随着B[a]P在土壤中培养时间的增加,土壤B[a]P有效含量、蚯蚓体内B[a]P富集量和蚯蚓体腔细胞MDA含量均呈前期(1~28 d)下降速率较快,后期(29~56 d)下降速率逐渐减缓的趋势,且蚯蚓体内B[a]P富集量与土壤B[a]P有效含量(Tenax-TA提取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R2)为0.893 2。叠加污染条件下,0~20 cm和20~40 cm土壤中B[a]P平均有效含量比一次污染低23.38%(P〈0.05,14和28 d的20~40 cm叠加污染土壤除外);在1、7、14、28和56 d所取土样培养的蚯蚓,其体内B[a]P富集量是一次污染的22.42%~77.42%,蚯蚓体腔细胞MDA含量在14 d时分别比一次污染低13.76%和41.38%,这表明土壤B[a]P多次叠加污染对蚯蚓体腔细胞的毒性效应低于一次污染,叠加污染更能客观反映污染物的真实毒性效应。
- 马静静张伟郑彬葛高飞檀华蓉郜红建
- 关键词:蚯蚓丙二醛
- 黄曲霉TL-F3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黄曲霉TL‑F3强化黑麦草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方法,其是将黄曲霉TL‑F3联合黑麦草修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本发明首次发现黄曲霉TL‑F3对植物具有促生作用,黄曲霉TL‑F3在Pb(II)、Zn(II)、Cu...
- 樊霆刘如潘丹丹陈海燕张祎雯刘小强叶文玲汤婕张伟王振范世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