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宝珠 作品数:13 被引量:54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东莞市妇幼保健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宽频声导抗联合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诊断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宽频声导抗联合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3例(120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中耳积液状况分为稀薄组(n=43,60耳)及粘稠组(n=40,60耳)。两组患者均进行宽频声导抗及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比较不同频率下能量吸收率、波V阈值及各波潜伏期;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中耳积液程度与能量吸收率、波V阈值及各波潜伏期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能量吸收率、波V阈值及各波潜伏期对中耳积液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频率在226、500、750、1000、1500、2000、3000、4000及6000 Hz时,稀薄组患者能量吸收率均高于粘稠组(P<0.05)。稀薄组患者波V阈值、Ⅰ波潜伏期、Ⅲ波潜伏期及Ⅴ波潜伏期均低于粘稠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中耳积液程度与能量吸收率负相关(P<0.05);与波V阈值及各波潜伏期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各频率下能量吸收率和各波潜伏期均对中耳积液程度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且ROC曲线下面积(AUC)由高到低为Ⅰ波潜伏期、Ⅴ波潜伏期、波V阈值、1000 Hz下能量吸收率、1500 Hz下能量吸收率、Ⅲ波潜伏期、750 Hz下能量吸收率、500 Hz下能量吸收率、226 Hz下能量吸收率、3000 Hz下能量吸收率。结论:宽频声导抗联合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有利于判断分泌性中耳炎中耳积液程度,226~6000 Hz频率下能量吸收率和各波潜伏期均对分泌性中耳炎有较好诊断价值。 徐亚雄 谭淑娟 杨刚 尹宝珠 李楚凌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 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儿童Chirp声与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儿童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特征。方法以16例(24耳)8个月~4.6岁OME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Chirp-ABR及click声诱发的ABR(click-ABR)检测,对结果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比较Chirp-ABR和click-ABR各波潜伏期、波间期及反应阈。结果在80 dB nHL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波I、III潜伏期均较click-ABR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波V潜伏期较click-ABR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 I-III、III-V、I-V波间期均较click-ABR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V振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rp-ABR和click-ABR波V反应阈均值相等,且均升高,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反应阈刺激声强度时Chirp-ABR波V潜伏期较click-ABR延长(P<0.05)。结论本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80 dB nHL刺激声强度时,与click-ABR比较,Chirp-ABR波I、III潜伏期延长,波V振幅升高,反应阈强度时波V潜伏期延长。 徐亚雄 徐亚雄 龙孝斌 李楚凌 李楚凌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听性脑干反应 儿童 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负压置换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6年7—12月本院门诊就诊的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单纯给予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鼻负压置换治疗,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的治疗中实施盐酸羟甲唑啉鼻喷雾剂联合鼻负压置换法治疗,配合精心护理,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尹宝珠 钟梅芳 李见章 周敏怡关键词:慢性鼻窦炎 Chirp-ASSR对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诊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比较婴幼儿Chirp声和调频调制音诱发的听性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ASSR)的特征表现,探讨婴幼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观察组为19例(38耳)确诊为双侧ANSD的患儿,年龄3个月~3.6岁,平均年龄1.4±1.2岁,Chirp声行Chirp-ASSR检查;对照组为16例(32耳)确诊的双侧ANSD患儿,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1.7±1.4岁,行调频调制音ASSR检测;比较两组平均检测时间,并将两组患儿ABR反应阈与两组ASSR反应阈间两两比较。结果 Chirp-ASSR检测时间(双耳平均21分17秒)较调频调制音ASSR(双耳平均26分9秒)短,节省时间22.87%;两组ASSR引出率[对照组为57.89%(22/38),观察组为65.63%(21/32)]高于ABR引出率[分别为21.05%(8/38)和25.00%(8/32)](均为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500、1 000、2 000、4 000Hz ASSR平均反应阈分别为78.62±11.81、78.43±10.72、68.00±12.53、58.74±14.31和76.28±27.04、83.57±14.78、89.83±8.44、78.69±12.04dB nHL,明显低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ABR反应阈(分别为106.84±10.15和106.72±9.72dB nHL);于500Hz处,Chirp-ASSR反应阈均值较调频调幅ASSR略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 000、2 000和4 000 Hz处,Chirp-ASSR反应阈均值较调频调幅ASSR反应阈均值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rp-ASSR用于ANSD婴幼儿的听力检测用时短,且有频率特性,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楚凌 谭淑娟 王远明 罗香林 徐亚雄 尹宝珠 罗仁忠 王小亚关键词:听性稳态反应 听力异常儿童Chirp -ABR与click -ABR波V 阈值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听力异常儿童Chirp-ABR与click-ABR波V阈值的相关性,初步探讨Chirp-ABR应用于听力异常儿童听力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例(40耳)3~36月龄听力异常儿童,先进行常规click -ABR检测,按click-ABR波V阈值分为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及极重度异常组,再对各组儿童进行Chirp-ABR检测,将各组儿童Chirp-ABR波V阈值分别与click-ABR波V阈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轻度异常组、中度异常组、重度异常组及极重度异常组Chirp-ABR波V阈值与click-ABR波V阈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83、0.72及0.56。结论 Chirp-ABR与click-ABR波V阈值相关性较好,但随着听力损伤程度的加重,相关性有所降低;Chirp-ABR可用于听力异常儿童的听力检测。 罗香林 李楚凌 尹宝珠 戴桂林 王远明 徐亚雄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 反应阈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结果分析 2015年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结果 ,探讨其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产科接生的5000例新生儿,对其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同时对初次听力筛查以及基因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听力动态筛查发现听力合格与不合格的新生儿分别有4699例和301例;听力筛查不合格的新生儿占6.02%。经耳鼻喉科综合检查发现301例听力不合格的新生儿中共有听力正常的新生儿32例,占10.6%;有中度、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新生儿分别有101例、113例和55例,各占33.6%、37.5%和18.3%。经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发现160例新生儿为阳性,占3.2%。动态听力筛查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法互相替代,可以进行相互补充。结论通过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有效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以及聋病相关遗传基因的情况,发现存在或有潜在听力障碍的新生儿,提高筛查的准确率,为预防新生儿听力异常或者聋病提供指导。 尹宝珠 戴桂林 李见章 罗香林 钟梅芳关键词:新生儿 听力异常 联合筛查 东莞地区婴幼儿先天性耳聋的基因检测结果探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调查东莞地区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的致聋基因分布特征,为政府制定优生优育计划、提高人口素质、降低人口出生缺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例先天性耳聋患儿,抽取患者的外周血2~3mL,利用耳聋基因芯片对与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密切相关的4个致聋基因SLC26A4(PDS)(IVS7—2A〉G、2168G)、GJB2(299delAT、235delC、176del16bp及35delG)、GJB3(C538T)和线粒DNA12SrRNA(A1555G、C1494T)上的9个突变位点进45-检测。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5例检出GJB2基因突变(22%),10例检出SLC26A4基因突变(14.3%),DNAl2SrRNA基因突变3例(4.4%),没有检出有GJB3基因突变患儿。结论:东莞地区非综合性遗传性耳聋的有效检出率与全国调查结果相当,其中GJB2基因突变检出率最高,SLC26A4基因突变检出率其次,再次是线粒体DNA12SrRNA基因突变,可见利用耳聋基因检测技术对目标人群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是减少聋儿出生的重要途径。 戴桂林 刘彦慧 高宇琳 李见章 尹宝珠关键词:先天性耳聋 基因检测 668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分析6 681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3月出生的无高危因素新生儿4 454例(正常儿组)、高危因素新生儿2 227例(高危儿组)在出生后3~5天用DPOAE进行听力初筛,对未通过者42天时利用DPOAE+AABR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3月龄时借助耳内镜+声导抗(1 000 Hz)+ABR+DPOAE+CT进行初步诊断,对ABR波Ⅴ反应阈值大于35 dB nHL者于6月龄利用耳内镜+声导抗(1 000 Hz)+ABR+DPOAE+ASSR+CT或MRI进行确诊。确诊为听功能异常者8月龄时进行医学干预。结果正常儿组初筛未通过133例,未通过率2.99%(133/4 454),高危儿组初筛未通过416例,未通过率18.68%(416/2 227);正常儿组复筛未通过6例,未通过率4.51%(6/133);高危儿组复筛未通过142例,未通过率34.13%(142/416)。高危儿组6月龄行听力学确诊异常者37例,占1.66%(37/2 227),其中,CT示内耳畸形3例,包括大前庭水管综合征1例,Mondini畸形1例,Michel畸形1例;听功能损伤家族史组、母孕期宫内感染组、颅面畸形组、低体重组、高胆红素血症组、母孕期应用耳毒性药物组、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组、出生时的Apgar评分异常组、机械通气过长组、新生儿NICU≥48小时组、早产儿组听功能异常率分别为4.76%、10.08%、7.89%、1.23%、1.84%、2.00%、1.45%、1.12%、1.09%、0.75%、0.61%。无高危因素新生儿听力异常4例,占0.09%(4/4 454)。结论高危新生儿听功能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儿,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应列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重点监控对象。 戴桂林 李楚凌 尹宝珠 莫衬章 谢小芬关键词:新生儿 听力筛查 高危因素 听功能 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的Chirp-ASSR测试结果分析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Chirp声听性稳态反应(Chirp 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s,Chirp-ASSR)的特点,探讨Chirp-ASSR测试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6例(272耳)5~10岁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进行纯音听阈测试(pure tone audiometry,PTA)和Chirp-ASSR测试,根据500、1 000、2 000和4 000Hz的平均听阈,将受试者分为四组,即20~dB HL组、40~dB HL组、60~dB HL组和≥80dB HL组,比较不同程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各频率纯音听阈与Chirp-ASSR反应阈的相关性。结果 (1)纯音听阈≥80dB HL组的Chirp-ASSR反应阈值比纯音听阈值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TA和Chirp-ASSR的相关系数γ随着听力损失程度加重而逐渐降低,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在500 Hz和4 000Hz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irp-ASSR有频率特异性,能够较好的反映听力水平,特别在轻度、中度和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中更明显。 李楚凌 谭淑娟 罗香林 王远明 尹宝珠 罗仁忠关键词:听性稳态反应 纯音听阈测试 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对婴幼儿听力损失诊断的价值及临床运用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CE-Chirp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ABR)对婴幼儿可疑听力损失诊断的价值及临床运用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于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听力门诊就诊的可疑听力异常婴幼儿67例(143耳)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用短声(click)刺激声、CE-Chirp声进行ABR检测,分别记录患儿的V波反应阈值。结果两种刺激声ABR检测不同程度耳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刺激声ABR检测不同程度耳聋V波反应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Chirp声诱发的ABR检测在婴幼儿可疑听力诊断中可用于听力损失评估,但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应将检测方法规范化,对于有听力损失的患儿进行听阈评估时需结合其他检测方法。 王远明 李楚凌 罗香林 罗仁忠 王小亚 徐亚雄 谭淑娟 尹宝珠关键词:听性脑干反应 短声 婴幼儿 听力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