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柱
- 作品数:129 被引量:363H指数:11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乳腺癌和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Notch1基因甲基化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 探讨Notch1基因甲基化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及乳腺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仪(MALDI-TOF MS)对89例乳腺IDC、20例导管原位癌(DCLS)、11例不典型导管增生(ADH)及20例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组织进行Notch1基因甲基化的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上述4种乳腺组织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 Notch1蛋白在乳腺IDC和DCIS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0%(81/89)和75.0%(15/20),两者的表达均高于ADH组(4/11)和UDH组(3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DC组Notch1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级和TNM分期均呈显著正相关.Notch1基因启动子区CpG_3、CpG_4.5、cpG_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IDC组低于DCIS、ADH和U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3).乳腺癌样本Notch1基因CpG_4.5、CpG-10.11、CpG_14.15.16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组(P<0.05);CpG_14.15.16、CpG_18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乳腺癌不同TNM分期之间,Ⅰ期<Ⅱ期<Ⅲ期(P<0.05);CpG_1.2和CpG_12.13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高分化组(Ⅰ级)>中分化组(Ⅱ级)>低分化组(Ⅲ级)(P<0.05);CpG_3、CpG_8、CpG_14.15.16位点的平均甲基化率在ER+PR+HER2-组小于ER-PR-HER2+组(P<0.05).结论 在乳腺IDC中存在Notch1基因的广泛低甲基化改变,而其蛋白表达水平则升高.这种负相关关系表明原癌基因Notch1的低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蛋白表达改变的原因,这在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Notch1基因CpG_3、CpG_4.5和CpG_8位点的低甲基化改变与乳腺癌的形成具有相关性,提示该基因特异性CpG位点的低甲基化可能参与了乳腺从良性病变向乳腺癌的发展演进过程.
- 张娜孙振柱李锋曹玉文赵春霞梁伟华孙华朋李洪安付欣鸽
- 关键词:乳腺肿瘤DNA甲基化NOTCH1
-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F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10—2020-11确诊的3例DFL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分析其镜下形态、免疫组化表型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3例患者中2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47~79岁。病变均位于十二指肠,内镜下3例均显示黏膜粗糙,黏膜结构不清,其中1例表面呈结节样改变。1例常规做内镜体检时无意中发现,其余2例有腹部不适,腹痛、腹胀、纳差等症状。镜下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均见核形略不规则的中心细胞样细胞浸润,多个界限清晰的异常淋巴滤泡,形态学均符合1级病变。免疫组化显示Bcl-2异常表达于肿瘤性滤泡,CD21和CD23标记FDC呈“十二指肠模式”,表现为滤泡中心边缘更加浓聚及染色更深。两例患者选择“等待和观察”,未做特殊治疗,例3患者行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3例患者均病情平稳,未见进展。结论 DFL是FL的独特亚型,形态学上类似于低级别FL,肿瘤性滤泡表达Bcl-2、CD21和CD23标记FDC呈特征性的“十二指肠模式”。大多数DFL患者即使未经治疗也具有良好的预后,但是建议进行长期随访,因为少数病例有发生组织学转变为高级别淋巴瘤的风险。
- 普文静王玉环孙振柱
- 关键词:淋巴瘤滤泡性
- 大鼠脑桥、中脑电损伤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探讨大鼠脑桥、中脑电损伤后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敏感指标。方法SD大鼠80只,分别于左侧脑桥面丘和中脑上下丘之间深部给予电损伤,按照电流刺激量的不同各分为小剂量组(1mA)、中剂量组(3mA)、高剂量组(6xnA)、对照组(0mA),每组10只,记录和比较各组电损伤前后的BAEP各指标的变化。每组取2只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电损伤后,脑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坏死等改变,损伤程度随电流量加大而增加。脑桥小剂量组BAEP的V波的PL、Ⅲ~Ⅴ、Ⅰ~Ⅴ波IPL延长,中剂量组的Ⅲ、Ⅴ波的PL、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延长,高剂量组的Ⅲ、V波的PL、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延长,伴Ⅲ、Ⅴ波的波幅下降;中脑中剂量组、高剂量组V波PL延长,Ⅰ—Ⅴ、Ⅲ~V波IPL延长,损伤前后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BAEP的V波PL可能为反映脑桥和中脑损伤的敏感指标;(2)BAEP反映中脑损伤不如脑桥敏感。
- 朱沂包国庆孙娟党辉李建新孙振柱
- 关键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研究及应用推广
- 滕玉芬普雄明武丽君刘玉琴古丽娜周炳华成埙吴卫东蒋建华杨忠礼孙振柱岳华王昌敏
- 对风湿免疫病学开展了研究。开展了狼疮细胞检查、狼疮带试验,现可完成16项抗体的实验室检查;2002年末开展对未发现肾功及尿检异常的患者进行B超引导下肾穿活检。八十年代早期,着手于SLE的轻重分型,在全国较早应用免疫抑制剂...
- 关键词: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规范诊治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病理、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SPT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及用以下13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E-cadherin、β-catenin、α1-AT、CK7、AEl/AE3、Vimentin、Syn、NSE、CD56、PR、CD10、CD117、Ki-67。结果:肿瘤组织由假乳头状区、实性区及囊性区混合组成,假乳头状是肿瘤的主要组织学结构。肿瘤表达AEl/AE3、Vimentin、Syn、NSE、CD56,β-catenin和PR,弱表达α1-AT;部分表达CD10和CD117;不表达E-cadherin。结论:SPT的发生可能与β-catenin异常核表达和E-cad-herin表达缺失有关,免疫组化提示其可能起源于胰腺胚胎的多潜能干细胞,结合多种免疫组化的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 普文静赵静孙振柱王盛张晓军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维吾尔药驱虫斑鸠菊生药学及有效部位的研究
- 尚靖于鲁海徐建国孙力李红健刘文丽曹丽蒙朱卫江孙振柱黎玉红付丽红杨宏白慧东阿不都·许库尔涂新勇
- 驱虫斑鸠菊药材是维吾尔民间用于治疗白癜风的主味药,已有近百年的应用历史。该课题完成驱虫斑鸠菊药材的来源鉴定;建立了一套驱虫斑鸠菊的人工栽培技术为产业化开发奠定了资源基础;对驱虫斑鸠菊药材组织学特性、理化性质等研究的基础上...
- 关键词:
- 关键词:驱虫斑鸠菊生药学
- 应用不同免疫组化抗原修复技术的体会
- 抗原修复技术在石蜡切片中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无论是高压热修复还是微波热修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片现象,即加大了工作量,又影响了发报告的时间。要取得理想的抗原修复结果,要从载玻片的准备开始,现将工作体会总结。
- 赵丽辉胡预斌孙振柱
- 关键词:免疫组化抗原修复石蜡切片
- 文献传递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β-catenin、cyclinD1、CDK4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β-链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1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标本依据St.Gallen标准分为腔上皮A型(Luminal A型)15例、Luminal B型88例、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过表达型27例、三阴型24例。采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154例标本β-catenin、cyclin D1、CDK4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54例标本中β-catenin的异常表达率为55.19%(85/154),cyclin D1阳性表达率为55.19%(85/154),CDK4阳性表达率为52.60%(81/154)。Luminal A型、Luminal B型cyclin D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型,三阴型CDK4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型。β-catenin、cyclin D1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CDK4表达与肿瘤直径、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结论 CDK4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发生及发展中起促进作用,可作为评价其转移、预后的重要因子。
- 李娜孙振柱张晓军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周期蛋白
- 睾丸原发性恶性淋巴瘤6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 6例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依据WHO新分类进行分型 ,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 4 6~ 82岁。病程 2周~ 1年 ,除 2例伴有疼痛外均为单侧睾丸无痛性肿大。 6例均为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 (DLBCL) ,其中 5例为中心母细胞性 ,1例为中心母细胞中心细胞混合性。瘤细胞LCA、CD4 5RA和CD2 0均 (+)。随访 4例 ,2例分别于首诊后 5、10个月出现鼻咽部、胸膜累及 ;2例分别为 13和 18个月无瘤生存。结论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以弥漫性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为主。老年人多见。预后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型关系密切。
- 迪丽努尔杨昕孙振柱
- 关键词:原发性睾丸恶性淋巴瘤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文献复习预后组织形态学
- 新疆地区不同民族胃癌患者HER2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利用新疆地区有利条件探究胃癌患者HER2/neu表达与民族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胃癌患者(胃食管交界处肿瘤33例,胃体部肿瘤35例,胃窦部肿瘤52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检测胃癌患者的HER2/neu表达情况,应用新版《胃癌HER2检测指南》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结果:120例胃癌组织中20例(16.7%)HER2/neu(+++),胃食管交界处肿瘤阳性率明显高于胃体/胃窦肿瘤(33.3%vs 10.3%,P=0.005)。肠型胃癌阳性率显著高于弥漫性/混合型胃癌(26.7%vs 6.7%,P=0.001)。汉族与少数民族(维族、哈族)之间HER2/neu蛋白阳性率(15.7%vs 17.4%,P=0.407)无明显差异。结论:肠型胃癌与胃食管交界处肿瘤是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主要适宜人群。
- 张馨燕普文静孙振柱
- 关键词:胃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免疫组织化学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