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光涛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台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麻醉
  • 3篇神经阻滞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显微手术
  • 2篇罗哌卡因
  • 2篇脑干
  • 2篇芬太尼
  • 2篇臂丛
  • 2篇臂丛神经
  • 2篇臂丛神经阻滞
  • 1篇等容性血液稀...
  • 1篇凋亡
  • 1篇胸腔
  • 1篇胸腔镜
  • 1篇胸腔镜肺叶切...
  • 1篇血回输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气

机构

  • 9篇台州市中心医...
  • 3篇浙江省台州市...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卢光涛
  • 5篇林学正
  • 4篇王金希
  • 1篇徐金龙
  • 1篇彭从斌
  • 1篇胡东军
  • 1篇王琳
  • 1篇陈琪
  • 1篇周春莲
  • 1篇龚明
  • 1篇刘辉
  • 1篇徐金龙
  • 1篇何剑
  • 1篇宋振东
  • 1篇王静
  • 1篇丛海涛
  • 1篇赵延涛
  • 1篇蔡亚娜
  • 1篇周智丽
  • 1篇王钰

传媒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2004年浙...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体外循环对患者中性粒细胞Survivin表达的影响
2010年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影响及Survivin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0例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术前、手术结束时以及术后第1天共3个时间点采血),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只采血1次).以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凋亡.以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Survivin蛋白的表达,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中性粒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术前相比,手术结束时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术后第1天凋亡率略有升高,但仍低于术前(P〈0.05).手术结束时,中性粒细胞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术后第1天时略降低,但仍高于术前(P〈0.05).结论 体外循环对中性粒细胞的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Survivin在中性粒细胞的高表达可能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凋亡.
林学正龚明彭从斌周春莲丛海涛王钰宋振东卢光涛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体外循环凋亡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应用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血回输在复杂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术中行自体血液回收,实验组按ANH方法进行血液稀释并行术中血液回收。术中连续监测舒张压(SBP)、收缩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术前、输血前、术毕及术后24h测HR、MAP、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结果两组出血量及自体血输入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异体血输血量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0.05)。两组各时点HR、MAP、Hb、HCT、PT及APT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输血前Hb及HCT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并在术毕及术后显著回升(均<0.01)。两组PT及APTT在术毕均较术前明显延长,术后24h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 ANH联合术中自体血回输技术不仅明显减少异体血输注及避免感染血液传播性疾病,并且对循环、凝血等影响均较小,两者联合使用能更加有效的保护血液。
卢光涛何剑蔡亚娜林学正
关键词:血液稀释术中血液回收血液保护
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王金希卢光涛胡东军徐金龙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困难气管插管麻醉阿托品
脑干及相邻区域显微手术的麻醉与监测
2005年
王金希卢光涛王琳
关键词:脑干显微手术麻醉手术禁区
连续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连续椎旁神经阻滞麻醉(PVNB)复合全身麻醉对患者血清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及视觉疼痛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164例择期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PVNB复合全麻(观察组)82例和单纯全麻(对照组)82例,比较两组麻醉前、麻醉诱导插管后、手术切皮后5min及术后拔管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变化,麻醉前、术后2、12、24、48h血清Cor、CRP水平及术后2、12、24、48hVAS变化。结果围术期观察组的MAP及HR基本稳定(P>0.05),而对照组均较术前(T0)显著提高(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h(T4~7),观察组的血清Cor、CRP水平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7时,观察组的PCA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应用PVNB复合全麻较单纯全麻能够更好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机体应激反应。
陈健丛海涛王琳钱家树卢光涛
关键词:肺叶切除术胸腔镜应激反应血清皮质醇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吸入七氟醚用于全身麻醉手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脑电双频指数(BIS)是一种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能够评价意识状态,反映镇静程度较敏感的客观指标,是对脑电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后得到相应数值进而判断麻醉深度,指导麻醉合理用药。笔者旨在探索全身麻醉手术中应用BIS指导七氟醚用量的可行性。
赵延涛王静卢光涛林学正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脑电双频指数七氟醚麻醉深度监测方法
氟哌啶醇防治硬膜外隙镇痛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2004年
目的 临床观察硬膜外隙注入氟哌啶醇用以消除吗啡等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将妇产科择期手术病人分A、B两组 ,各 30例 ,A组 :吗啡 0 0 2mg ml,罗哌卡因 1mg ml,氯胺酮 0 4mg ml,肾上腺素 0 0 2 2 μg ml;B组则在A组基础上加氟哌啶醇 0 0 2mg ml。两组均配成 15 0ml用于术后镇痛 ,负荷量 10ml,一次量 2 5ml,持续量 2 5ml h ,观察 2 4小时、4 8小时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镇痛满意度为 10 0 %。B组瘙痒、恶心呕吐明显减少 ,与A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氟哌啶醇能明显改善硬膜外隙镇痛引起的不良反应。
陶艳初刘辉卢光涛徐金龙
关键词:恶心呕吐氟哌啶醇
舒芬太尼在B超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在B超定位下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疗效。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前臂、腕及手部的骨科手术患者分为3组,各20例。I组为罗哌卡因组,Ⅱ组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加入局部麻醉药中)组,Ⅲ组为罗哌卡因+舒芬太尼(静脉注射)。观察3组麻醉起效及维持时间,注药后30 min,1、3、6、12、24、36及72h采用双盲法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对神经阻滞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3组麻醉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其中I组及Ⅲ组均明显短于Ⅱ组(<0.05)。3组注药30 min,1、3、36及72 h 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注药6、12及24 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3组神经阻滞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舒芬太尼0.2 g/kg(加入局部麻醉药中)可明显延长0.37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时间和术后镇痛时间,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卢光涛陈瑛珍周智丽林学正
关键词:舒芬太尼罗哌卡因B超检查臂丛神经阻滞
腔镜下肾上腺肿瘤手术期间对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与管理
2005年
王金希卢光涛
关键词:肾上腺肿瘤手术期间血气血流动力学肾囊肿去顶术
脑干及相邻区域显微手术的麻醉与监测
随着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和手术显微镜的广泛应用,原来被视为手术禁区的脑干及相邻区域的疾病得到治疗;脑干是机体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的生命中枢,其本身和邻近组织病变及相关区域的手术均对机体生理活动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王金希卢光涛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