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朝宙

作品数:15 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5篇小儿
  • 4篇细胞
  • 3篇手足
  • 3篇手足口
  • 3篇手足口病
  • 3篇注射
  • 3篇更昔洛韦
  • 3篇儿童
  • 3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炎琥宁注射液
  • 2篇婴儿
  • 2篇婴儿巨细胞病...
  • 2篇婴儿巨细胞病...
  • 2篇治疗小儿
  • 2篇腮腺炎
  • 2篇疗效观察
  • 2篇临床疗效

机构

  • 15篇湖南省儿童医...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刘朝宙
  • 9篇于四景
  • 6篇李双杰
  • 5篇张劲松
  • 3篇牟纲
  • 3篇罗俊明
  • 2篇姚婷新
  • 2篇周远大
  • 2篇何海霞
  • 2篇刘志群
  • 2篇谷芬
  • 1篇方艳
  • 1篇陈卫坚
  • 1篇李清华
  • 1篇杨英珍
  • 1篇肖耿吉
  • 1篇郭易苗
  • 1篇陈端珍
  • 1篇李梨平
  • 1篇王跑球

传媒

  • 3篇中国卫生工程...
  • 2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观察探讨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9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对照组基础治疗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仅采用喜炎平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发热持续时间、口腔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疗效且记录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总有效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总有效率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6.1%,明显低于对照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口腔愈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两组的多项情况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喜炎平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显著,明显加快患者退热,改善口腔溃疡,加快皮疹消退,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其临床选择优势较高,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于四景刘志群刘朝宙罗俊明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喜炎平手足口病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观察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某儿童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进行观察总结,记录不良反应的种类和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6%(71/241,95%CI:23.70%~35.21%),其中骨髓抑制发生率为22.08%(51/231,95%CI:16.73%~27.43%),肝损害发生率为9.71%(20/206,95%CI:5.67%~13.75%)。71例发生不良反应并完成疗程的患儿,治疗有效46例(64.79%);170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治疗有效120例(70.5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x^2=0.79,P=0.38)。患儿性别,入院时是否有黄疸,是否早产、剖宫产,是否伴有感染等因素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有骨髓抑制和肝损害的不良反应,但不影响治疗效果。其不良反应无明显相关影响因素,在治疗过程中需加强监测。
于四景李双杰刘朝宙张劲松李清华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合并中枢协调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对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合并中枢协调障碍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评价。方法确诊的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住院期间通过Vojta姿势发射结合肌张力检查筛选合并中枢协调障碍者。均给予更昔洛韦[总疗程6周5mg/(kg·次),每12h静滴1次,用2周后改每日1次]及综合治疗,疗程完成后评价脑损伤的恢复情况。结果80例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中极轻中枢协调障碍的有37.50%(30/80),轻度中枢协调障碍的18.75%(15/80),中度中枢协调障碍的7.50%(6/80),重度中枢协调障碍的3.75%0(3/80)。给予更昔洛韦及综合治疗后,脑损伤患儿部分恢复或症状有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患儿合并有脑损伤的较多,应早期筛查以便及早作出干预措施。更昔洛韦治疗婴儿巨细胞病毒肝炎合并脑损伤患儿,可以促进脑损伤的恢复,副作用少。
于四景王跑球罗俊明刘朝宙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肝炎中枢协调障碍更昔洛韦疗效
湖南省儿童医院2000-2009年主要儿童传染病构成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了解湖南省儿童医院2000-2009年住院的主要儿童传染病构成和变化情况,探讨儿童传染病流行现状及变迁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感染科10年收治的儿童传染性疾病病例,对儿童传染性疾病住院病例构成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描述和检验。结果儿童传染病住院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感染性腹泻和麻疹在2008年以前是儿童传染性疾病住院的主要疾病,2009年住院的第一顺位疾病为手足口病。因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住院的比例正在下降,而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引起儿童住院的比例正逐步增加。结论儿童传染病住院患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儿童传染病住院病种主要仍然是以丙类传染病为主,先天性梅毒感染值得重视,而新型传染病(如手足口和H1N1流感)对儿童传染病影响较大。
于四景李双杰刘朝宙张劲松
关键词:儿科传染性疾病疾病构成
贝达飞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疗效观察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及采用贝达飞微生态制剂对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47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110例肺炎继发腹泻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贝达飞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采用乳酶生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①单因素分析显示:患儿年龄、住院天数、住院后有无侵入操作、微生态制剂的应用、居住地、病情严重程度、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量、激素应用与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有关.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2个危险因素:患儿年龄小、入院后有侵入性操作;1个保护因素:微生态制剂的应用.②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6%,显著高于对照组(61.4%),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儿年龄小、住院期间有进行侵入性操作为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的危险因素;采用贝达飞微生态制剂治疗小儿肺炎继发腹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刘朝宙徐明周远大何海霞
关键词:肺炎继发腹泻儿童
醒脑静联合更昔洛韦在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儿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和分析醒脑静联合更昔洛韦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儿10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析。结果随机分为3组:联合组(n=34)、醒脑静组(n=34)和更昔洛韦组(n=34)。对3组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对联合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联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醒脑静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进行治疗,对更昔洛韦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在发热、头痛、呕吐、神经病理等临床症状的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醒脑静组和更昔洛韦组(P<0.05),联合组患儿头痛、发热、呕吐和神经病理征的持续时间显著短于醒脑静组和更昔洛韦组(P<0.05),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的患儿采取醒脑静联合更昔洛韦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缩短患儿的症状持续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于四景刘志群刘朝宙罗俊明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更昔洛韦流行性腮腺炎脑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血清TNF-α和IL-18水平的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不同时期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8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2007-06/2009-06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IM患儿72例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在病程急性期、病程1、3、6个月分别采集观察组患儿外周静脉血,健康对照组以同样方法采集静脉血,采用RIA检测TNF-α和ELISA检测IL-18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IM急性期血清中TNF-α和IL-18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病程时间推移,TNF-α和IL-18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各个病程时间点TNF-α和IL-18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45例轻症IM患儿与27例重症IM患儿相比较,重症IM患儿TNF-α,IL-18水平高于轻症IM患儿,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TNF-α和IL-18水平动态变化是判断IM患儿免疫状态和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刘朝宙王伟周远大何海霞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8
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究炎琥宁注射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106例小儿腮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采用常规炎治疗的对照组(53例)和采用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的观察组(5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总有效(96.23%)明显优于单独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发热和消肿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腮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刘朝宙牟纲姚婷新谷芬
关键词:炎琥宁注射液干扰素小儿腮腺炎临床疗效
黄芪甲甙对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黄芪甲甙对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A组空白对照组:腹腔无菌注射不含病毒的Eagle's培养基0.1 mL,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 d;B组病毒性心肌炎对照组:小鼠每只腹腔注射0.1 mL内含50%组织感染率(TCID50) 为1×10^5的CVB3病毒Eagle's培养基,30 min后,以生理盐水0.1 mL灌胃,共7 d;黄芪甲甙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为C、D、E组),在腹腔注射0.1 mL内含TCID50 为1×10^5的CVB3病毒Eagle's培养基,30 min后,用黄芪甲甙[具体剂量分别为0.07、0.2、0.6 mg/(kg·d)]0.1 mL灌胃,共7 d.采用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Bax蛋白的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l-2、Bax基因的表达,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平均光密度值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A组比较,B组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率增高(0.57±0.16vs 0.06±0.02,P〈0.01);抑制凋亡因子Bcl-2基因(0.52±0.12 vs 0.76±0.11,P〈0.01)及蛋白(6.08±1.15 vs 12.38±3.05, P 〈0.01)表达下降,而促进凋亡因子Bax基因(0.79±0.12 vs 0.61±0.14, P 〈0.01)及蛋白(6.21±1.52 vs 3.01±0.75, P 〈0.01)表达增强,Bcl-2/Bax mRNA比值降低(0.58±0.14vs0.87±0.12,P〈0.05).与B组比较,E组CVB3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0.09±0.03vs 0.57±0.16,P〈0.05)降低,Bcl-2基因(0.74±0.12 vs 0.52±0.12,P〈0.05)及蛋白水平(11.82±2.96 vs 6.08±1.15, P 〈0.05)表达增强,Bax基因(0.63±0.13 vs 0.79±0.12,P〈0.05)及蛋白(3.15±0.72 vs 6.21±1.52,P〈0.05)水平表达下降.[结论]黄芪甲甙在Balb/C小鼠CVB3病毒性心肌炎中抗凋亡作用机制可能是促进抑制凋亡基因Bcl-2表达,而抑制促凋亡Bax基因表达.
李双杰刘朝宙张劲松于四景杨英珍陈端珍
关键词:脱噬作用基因,BCL-2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群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探讨
2016年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群及药物敏感性动态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6年1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对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培养的菌株和药敏性结果展开回顾分析。结果 针对细菌性痢疾培养的菌株展开检测,得出3个痢疾杆菌种群,分别为福氏志贺菌(69株)、宋内氏志贺菌(2株)、痢疾志贺菌(1株),其中主要以福氏志贺菌为主,且几年来的菌群分布没有明显变化。并对所有患者展开药物敏感性实验,其中的氨芐青霉素、复方新诺明、诺氟沙星的敏感性较差,对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哌酮钠等药物的的敏感性较好,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趋势。结论 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主要是由福氏志贺菌引起的,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可以采用三代头孢菌素等药物,并结合药理服务,合理的进行用药,减少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敏感性降低的情况发生。
刘朝宙牟纲姚婷新谷芬
关键词: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菌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