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韩琦

作品数:42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对外合作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然科学总论历史地理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9篇自然科学总论
  • 8篇理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文化科学
  • 3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学史
  • 6篇耶稣
  • 6篇耶稣会
  • 6篇数学
  • 5篇耶稣会士
  • 4篇地质
  • 4篇地质学
  • 4篇书信
  • 4篇往来书信
  • 4篇康熙
  • 4篇科学史
  • 3篇天文
  • 3篇天文学
  • 3篇文学
  • 3篇西学
  • 3篇教徒
  • 3篇传教
  • 2篇史事
  • 2篇数学史
  • 2篇西方数学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山西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国际关系学院
  • 1篇法国国家科研...

作者

  • 38篇韩琦
  • 4篇邓亮
  • 3篇邹大海
  • 1篇杨丽娟
  • 1篇段异兵
  • 1篇詹嘉玲
  • 1篇陈蜜
  • 1篇陈明
  • 1篇宋元明

传媒

  • 17篇自然科学史研...
  • 3篇自然辩证法通...
  • 3篇中国科技史料
  • 2篇文献
  • 1篇中国印刷
  • 1篇历史研究
  • 1篇化石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清史研究
  • 1篇科学文化评论
  • 1篇暨南史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2
  • 2篇1991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学传播的序曲:艾约瑟、王韬翻译《格致新学提纲》的内容、意义及其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艾约瑟与王韬合译的《格致新学提纲》正续二篇先后于1853年和1858年发表,是晚清最早出现的西方科学史年表,开列哥白尼日心说以降的科学发展大事。本文介绍了《提纲》的内容,考释其中的科技人物,梳理了《提纲》与王韬《西学原始考》的关系,以及对黄钟骏《畴人传四编》的间接影响,认为编译此文的缘由是为了改变中国学者对西学的固有观念,指出它对晚清时期西方科技新知的提倡与西方科学著作的翻译具有先导作用。
邓亮韩琦
关键词:艾约瑟
“礼仪之争”中教徒的不同声音
2003年
本文所研究的梵蒂冈教廷图书馆所藏手稿(Borg.Cin.316[7]),是目前所知第一篇用中文写成的描写多罗来华的文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现有的'礼仪之争'诸多中文材料相比,这篇材料立论写作均有独特之处,尤其对耶稣会士在'礼仪之争'中的所作所为颇有非议,反映出这场争论中教徒的不同心声。笔者通过对手稿的笺注,认为此手稿约写于1707-1710年间,作者洞悉教中事务,应该是教会的相公。
韩琦吴旻
关键词:礼仪之争耶稣会士相公巴黎外方传教会
礼物、仪器与皇帝马戛尔尼使团来华的科学使命及其失败被引量:7
2005年
本文结合中西文献,分析英国马戛尔尼使团1793年来华时选择科学仪器作为礼物的背景,以及乾隆对礼物的看法,从而揭示礼物在这场中西接触和交往中的重要作用。由此不仅看出东西方之间缺乏相互了解,同时也反映当时英国的科学价值观,和中国人对科学的态度之间的差异,这将为考察18、19世纪之交欧洲人和中国人的科学观提供更广泛的视角。
韩琦
关键词:科学仪器礼物马戛尔尼乾隆
民国时期地质学研究的跨国合作--以巴尔博、李四光对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问题的争论为中心被引量:1
2017年
中国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地质学界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这场争论自李四光1921年宣称在华北发现相关遗迹以来,已有近百年的历史。1931年,李四光关于庐山冰川遗迹的重要发现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争议,对此持怀疑态度的以苏格兰地质学家巴尔博最具代表性。作为早期中国地质事业的"客卿",巴尔博早在1920年代即来华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学研究并取得诸多成果。1934年,身在美国的巴氏再度受邀来华参加长江流域新生代地质考察,并与李四光就庐山是否存在第四纪冰川遗迹这一问题展开论辩,引起了巨大反响,这反映了地质调查所中外地质学家合作的独特模式。作为该事件的余波,1949年后李四光对此次论辩的态度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体现了政治环境的变化对地质学研究的影响。
韩琦宋元明
关键词:地质学本土化
泥河湾地质遗址的发现——以桑志华、巴尔博对泥河湾研究的优先权为中心被引量:9
2016年
泥河湾盆地是国际地质界公认的华北第四纪早更新世标准地层,在中国第四纪研究和旧石器时代考古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最早对泥河湾进行地质古生物学考察并做出开拓性贡献的有巴尔博、桑志华和德日进三位外国科学家。本文依据新发现的书信、日记等原始文献,并结合考察记和出版物,通过回顾泥河湾地质遗址的发现过程以及早期研究情况,梳理了泥河湾研究史上的若干重要问题:考证了泥河湾地点线索提供人樊尚神父的重要作用,首次深入探讨了巴尔博与桑志华围绕泥河湾地点发现展开的优先权之争,分析了两人在泥河湾早期研究中的具体参与情况和做出的贡献。
陈蜜韩琦
关键词:优先权第四纪地质
缘结科学史
2006年
童年时作者在舅父张秀民先生家中读到《中国古代科学家》,从这本科学史启蒙读物中得知李俨、钱宝琮、严敦杰和杜石然等大师。在报考研究生时,偶然看到杜石然先生之名,于是决意报考,幸蒙录取,从此走向了科学史研究之路。
韩琦
关键词:科学史
科学新知在东南亚和中国沿海城市的传播——以嘉庆至咸丰年间天王星知识的介绍为例被引量:1
2016年
明清之际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已引起学者的兴趣,相对而言,乾隆末叶之后到《谈天》刊印之前的一段时间内,西方天文学知识的传播尚未有深入的研究。本文根据中西文献,特别是英国所藏的中国沿海港口出版物,以天王星知识的传入为例,分析嘉庆、咸丰年间欧洲科学新知在沿海城市的传播以及被不断更新的复杂进程。
韩琦邓亮
关键词:天文学天王星港口传教士
宋元文献中的毕昇与泥活字印书
2004年
北宋仁宗庆历车间(1041~1048年),“布衣”毕昇第一个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一次伟大技术革命.他比欧洲最先用活字印《圣经》的谷腾堡要早四百年。关于毕昇的发明。因为有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现已广为人知。那么,宋元时期毕昇的方法在多大程度上被人了解?是否有人应用毕昇的方法印书?本文将根据新发现的宋元史料,结合前辈的研究,说明毕昇泥活字印书法在宋元时期的流传。
韩琦
关键词:宋代元代印刷史
从矿务顾问、化石采集者到考古学家——安特生(J.G.Andersson,1874-1960)在中国的科学活动
<正>191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作为北洋政府的矿政顾问到达北京,他在中国停留了十余年时间。他在中国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个阶段:矿政顾问、化石采集者和考古学家。作为地质调查所的顾问,他在寻找矿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参...
韩琦
文献传递
康熙时代传入的西方数学及其对中国数学的影响
韩琦
关键词:数学史西方数学中国数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