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纲
- 作品数:32 被引量:6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矿业工程更多>>
- 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环缩术后二期手术时机的探讨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环缩术后最佳二次手术时机,并对二期手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中心对32例儿童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实施肺动脉环缩术。32例超声心动图估测环缩近远端压差平均为43.7±9.0mm Hg。22例实施二期手术患儿中,男18例,女4例,年龄15.5±21.9个月。二期手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为82.7%±9.1%。术前肺动脉压力为19.5±6.5mm Hg。结果二期手术距第1次手术时间平均7.6±10.8个月(10d至40个月)。其中6例行大动脉调转术,8例行双向腔肺分流术,8例行其他双心室修补术。1例围术期死亡,5例发生围术期并发症。术后经皮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2.0%±8.7%(76%~100%)。按二期手术方法分为单心室修补组、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组和双心室修补组,2次手术间隔时间分别为3.9±3.6个月、5.7±9.3个月和12.9±14.1个月。结论肺动脉环缩术后二期手术需根据原发病及进行肺动脉环缩的目的选择个体化二期手术方案和时机,以创造最佳手术条件,减轻肺动脉环缩姑息手术带来的并发症。
- 陈纲贾兵陈张根李炘叶明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缺损症状儿童
- 兔未成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未成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特点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用新西兰成熟和幼白兔各24只,随机分为成熟对照组、成熟缺血再灌注组、幼兔对照组、幼兔缺血再灌注组。建立Sakuma模型,肺门阻断1h后,开放再灌注4h。设定阻断1h、开放1、2和4h4个时间点,收集血样。ELISA法检测血液中IL-1β、TNF-α水平;术毕收集肺组织分别进行MDA、ROS-HR浓度及SOD、GSH-PX活性测定;Westernblot检测肺组织中MyD88和NF-κB水平;光镜和电镜观察损伤后的肺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幼兔组肺组织损伤性变化明显。光镜观察有更多的粒细胞浸润,组织肿胀、肺泡腔渗液、肺泡腔塌陷明显;电镜观察可见部分肺泡上皮细胞及内皮细胞脱落,线粒体肿胀明显,嵴破裂,甚至消失。MDA、ROS-HR浓度升高,SOD、GSH-PX活性下降;各时间点的IL-1β、TNF-α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特别是再灌注后的2、4h(P〈0.01);再灌注后肺组织中MyD88和NF-κB表达也显著升高。结论幼兔未成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严重,可能与其相对低的抗氧化能力和产生更多的ROS有关。
- 仇万山贾兵叶明闫宪刚陈纲陶麒麟沈晟陈张根
-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体外循环动物
- 右心室双出口的个体化治疗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右心室双出口外科手术的临床疗效和STS-EACTS分类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月至2007年9月期间外科手术的87例右心室双出口的患儿,男65例,女22例;年龄:12d~14岁;体重:3.1~40kg,平均(10.4±7.1)kg;术前SPO260%~98%,平均(81±9)%;心功能Ⅰ级5例,心功能Ⅱ级23例,心功能Ⅲ级49例,心功能Ⅳ级10例;按照STS-EACTS分类法,室间隔缺损型26例,法洛四联症型4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型10例,远离大动脉型3例。进行单心室修补9例,双心室修补74例。包括单纯心内隧道23例,同时补片扩大右室流出道31例,Rastelli7例,REV8例,大动脉调转术4例,Kawashimal例,其余为姑息手术4例。同时纠治合并肺动脉分支狭窄15例,主动脉弓病变5例,二尖瓣狭窄1例,主动脉瓣下狭窄伴右乏式窦瘤1例,胸骨裂1例。结果全组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3个月死亡1例,术后随访1个月~5年,2例存在轻度左室流出道狭窄,6例存在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压差15-75mmHg。术后心功能多可恢复至Ⅰ~Ⅱ级,但有7例心功能Ⅲ级,其中5例与右室流出道残余梗阻有关。结论STS-EACTS分类法对于右心室双出口的个体化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指导意义,而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值得进一步关注。
- 张惠锋贾兵陈张根李炘叶明陶麒麟陈纲
- 关键词:心室心脏外科手术预后
- 酸性环境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鱼精蛋白中和作用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探讨先天心性脏病术后患儿不同酸碱度对鱼精蛋白中和肝素的影响。方法回顾2011年3月至2011年4月间对10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直视手术的病例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不同血浆酸碱度时鱼精蛋白用量对术后引流的影响。结果在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剂量及术后引流量[(136.8±22.8)m1]高于对照组[(112.6±22.7)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非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1.23:1;在pH〈7.30或剩余碱(BE)〈-6时,鱼精蛋白的用量显著增加,鱼精蛋白和肝素比平均值为1.86:1。结论不同的酸碱度对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有影响,酸性环境下鱼精蛋白的用量增加,术后引流量也会增多。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测得pH〈7.30或BE〈-6时,建议纠正酸碱平衡后按剂量使用加鱼精蛋白中和肝素。
- 郭淼陈纲贺成光贾兵
- 关键词:体外循环理学
- 涂层技术对小婴儿体外循环炎性反应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婴儿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围术期炎性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效果来评价聚-2-膦酰甲氧乙基腺嘌呤(poly-2-methoxyethylacrylate,PMEA)涂层管道的生物相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例在ECC下进行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PMEA涂层管道组(A组)和非涂层组(B组),每组10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相仿。所有患儿均在麻醉成功开胸前(T1)、ECC 30min(T2)、ECC结束鱼精蛋白中和后(T3)、术后4 h(T4)和术后24 h(T5)5个时间点采取动脉血,测定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术前、术后24 h常规测定肝肾功能、白、球蛋白及电泳、心肌肌钙蛋白I(cTnI)值,并进行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24 h尿量、心包引流量、血制品用量、ICU滞留时间及术后肺功能比较。结果血小板计数(T3、T4)A组明显高于B组(P<0.05)。各时间点白细胞计数、IL-10、TNF-α无明显差异。IL-6(T4、T5)、CRP(T5)、IL-1β(T5)、IL-8(T5)A组升高低于B组(P<0.05)。术后肝肾功能两组相仿;而cTnI A组升高低于B组(P<0.05)。术后机械通气气道峰压A组低于B组,术后肺功能好于B组。术后尿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相仿。A组心包引流量及血制品用量少于B组(P<0.05)。结论PMEA涂层体外循环管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具有减轻ECC诱发的全身炎性反应和保护血小板的作用,临床上体现出保护肺功能的良好结果。
- 陈纲陈张根贾兵何春兰钟慧
- 关键词:体外循环炎性反应先天性心脏病儿童
- “杂交”手术治疗20例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杂交”手术治疗6月龄内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的早期治疗结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20例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年龄(56±45)天,体重(4.5±1.6)kg。主动脉缩窄压差30~56mmHg(1mmHg=0.133kPa),其中5例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8—16mm。均行“杂交”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手术及围术期死亡。围术期并发症4例(20%)。术中造影发现主动脉弓缩窄最严重处直径为1.5~3.4mm,选择最大球囊直径4~12mm,扩张后即刻主动脉缩窄处压差为0~27mmHg。全组体外循环40—87min,主动脉阻断20~41min,无延迟关胸。术后患儿机械通气(2.2±1.4)天,住监护室(5±3)天。患儿均随访(10.0±3.6)个月,主动脉弓缩窄扩张处未见有动脉瘤发生,无气道受压。末次随访2例患儿主动脉弓残余梗阻,压差12~35mmHg,再次手术丁预。结论主动脉弓缩窄球囊扩张联合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治疗小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早期疗效满意。
- 陈纲贾兵刘芳吴琳叶明成梦遇
- 关键词:主动脉缩窄室间隔缺损球囊扩张术杂交手术
- 经胸杂交封堵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18例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杂交封堵(Hybrid)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经验。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共收治1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杂交封堵术治疗mVSD。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除1例9岁患儿外,其余患儿平均年龄(10.8±6.7)个月(1~17个月),平均体重(7.4±2.2)kg(4.8~11kg)。2例为多发mVSD,男女各1例。手术在食管超声(TEE)下于右心室游离壁表面定位mVSD最佳穿刺位置,经缺损右室面穿刺并通过导引钢丝及鞘管,导入封堵器行mVSD封堵。术后即刻及出院前行经胸超声评估,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平均肌部室问隔缺损(6.6±1.8)mm大小(4—12mm)。术后即刻食管彩超均未提示明显残余分流。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律失常。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超声显示心尖部存在极小分流,其余无明显残余分流。全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良好,封堵器无移位。结论经胸杂交封堵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较传统肌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损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简便,效果好,可避免体外循环,尤其适用于小年龄低体重不能行介入手术的婴幼儿。
- 沈晟贾兵陈张根叶明仇万山陈纲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 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中远期功能的随访研究
- 张惠锋贾兵闫宪刚陈纲陶麒麟叶明
- 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中远期功能的随访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越来越多的&Jg复杂先天性心脏病需要应用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来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本研究希望通过回顾性随访研究来评估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的中远期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重建右心室流出道手术患儿53例。其中男33例,女20例;手术年龄1~142个月,中位数36个月;体重3.2~35.0kg,平均(14.4±8.5)kg;术前SpO2为74%~99%,平均(85.1±6.5)%。术前诊断为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缺损33例,法洛四联症1例,主动脉瓣病变(狭窄或者反流)8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肺动脉狭窄7例,动脉单干4例。结果早期死亡2例,无晚期死亡。51例患儿得到了全面随访,其中15例出现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的衰败,衰败率为29.4%,包括:外管道重度狭窄10例,狭窄伴反流3例,单纯反流2例。术后1、3、5、7年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8.0%(50/51)、85.8%(44/51)、76.8%(40/51)和62.1%(36/51),其中9例发生了感染性心内膜炎。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术后2、5、7年带瓣外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97.5%(41/42)、81.2%(35/42)和69.6%(33/42);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儿中,术后2、5、7年带瓣外管道免于衰败率分别为66.7%(6/9)、55.6%(5/9)和33.3%(3/9)。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外管道衰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6.735,95%CI 1.348~33.647)。结论带瓣外管道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国内来源的缺乏形成了严重的矛盾,中远期随访发现牛颈静脉带瓣外管道存在相对较高的衰败率,感染性心内膜炎是外管道衰败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
- 张惠锋贾兵闫宪刚陈纲陶麒麟叶明
- 关键词:颈静脉心肌血管重建术感染性心内膜炎
- 降钙素原测定在小婴儿心内直视手术围术期的意义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小婴儿体外循环围术期降钙素原值的测定,了解其变化规律及其和炎症因子变化的相关性,评价降钙素原是否能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及围术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20例大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在麻醉成功开胸前、体外循环30min、体外循环结束后、术后4h、术后24h和术后48h、术后3d7个时间点采血,测定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介素1β、6、8、肿瘤坏死因子-α和降钙素原变化。结果降钙素原体外循环结束时开始明显升高,术后48h达到峰值,术后72h开始明显下降。降钙素原值与白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8的变化呈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降钙素原的升高程度与体外循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严重程度呈明显相关,测定降钙素原可能有助于临床鉴别高危患者,提示细菌感染的存在。
- 陈纲陈张根贾兵杨毅何春兰钟慧
- 关键词:降钙素原体外循环全身炎症反应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