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艳 作品数:10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兰州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语言文字 文化科学 更多>>
弗洛伊德“三我”理论视域下学术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以学术口语中Mr称呼语为例 被引量:3 2021年 本文从弗洛伊德个体身份之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出发,提出在论文答辩之前与之后,本我、自我(答辩前学术身份)、超我、自我(答辩之后学术身份)形成一种动态的建构关系。在自我学术身份建构中,超我从“抑制本我的非学术冲动”“监控自我学术活动”和“追求完美的学术境界”三大维度建构学术身份。本文基于概念隐喻和转喻理论,以密西根学术口语英语语料库(MICASE)中64条Mr表达为语料,提出“学术身份是一位先生/ACADEMIC IDENTITY IS A MR”是一条根隐喻的观点,认为论文答辩中,答辩者基于Mr隐喻和转喻机制,从超我三大维度出发,运用Mr的语用功能,建构答辩者的学术身份。 郑艳 赵永峰关键词:概念隐喻 概念转喻 身份建构 期刊论文与硕士论文中词串对比研究——以英语语言学为例 2017年 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了英语语言学领域硕士论文与期刊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种类、结构和功能特征。结果表明,种类上,硕士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种类多于期刊论文;结构上,两者最常出现的词串都是介词类;功能上,两者都有大量的文本型词串和研究型词串。 郑艳关键词:期刊论文 硕士论文 词块理论视角下探究TEM-8写作教学 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旨在研究词块理论对于二语教学中语言输出的重要意义,尤其是对英语专业TEM-8写作考试部分的重要作用。作者基于30篇英语专业的专八考试练习作文,按照Michael Lewis(1997)对词块的定义和分类对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及对这些习作者的采访,发现专八写作得分的高低与使用词块数量的多少,基本上成正相关。同时发现英语专业大四的学生对于词块意识十分淡薄,这些发现对我们进一步推进词块教学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郑艳 杜艳关键词:外语教学 词块 中外英语专业学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对比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本文从体裁分析的角度研究了英语语言学领域非本族语者与本族语者学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的体裁分析与对比。通过John Swales的CARS Model,分析了15篇英语语言学领域内本族语者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和15篇非本族语者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分析结果呈现了英语语言学领域内中外本科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英文摘要时所遵循的必要和选用语轮语步,并针对必要语轮语步做了具体分析,总结出了两者在结构上的异同点,提供了撰写英语摘要的写作结构范式。研究对英语语言学领域非本族语者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阅读和写作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该领域中教师的教学和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郑艳关键词:体裁 体裁分析 英语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领域国际会议发言的体裁分析 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从体裁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应用语言学领域国际会议发言的宏观和微观结构。根据分析16篇国际会议发言稿,结果发现,5篇属于实证性研究,其结构大致和IMRD(Introduction-Methodology-Results-Discussion)结构一致,11篇非实证性研究文本结构基本遵循了IAC(Introduction-Argumentation-Conclusion)结构。 郑艳 杨瑞英关键词:体裁 体裁分析 社会认知语言学视域下年度热词研究——以《牛津英语词典》年度热词为例 被引量:3 2020年 《牛津英语词典》作为一个拥有话语权力的机构,自2004年起每年根据词语的传播热度、扩散力、社会接受度和影响力等维度,选出并发布年度热词。在认知社会语言学视域下,基于社会认知参照点和视角化理论,以《牛津英语词典》年度热词(2014-2019)为例,并考察相应年度热词汇出现在"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的频率为数据支撑,系统探索该词典作为机构话语的话语视角化问题,揭示年度热词的社会认知形成和扩散机制,希望通过本研究不断完善社会认知语言学学科架构和内涵。 郑艳关键词:机构话语 认知参照点 英语演讲稿的体裁分析 2010年 本文从体裁分析的角度研究了第十届"21世纪·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前十位获奖选手的演讲稿的宏观结构及其语言特征。通过分析,英语演讲稿的基本结构框架为"与观众建立联系-介绍主题-支持或展开主题-总结主题-结束演讲"。演讲稿的体裁分析有助于教师有效地辅导学生演讲稿的撰写内容。而且,掌握了演讲稿的基本框架,有助于听众理解演讲者的演讲内容。 郑艳关键词:英语演讲稿 体裁分析 基于社会转喻的人名命名机制研究——以《全国姓名报告》常用姓名为例 2023年 名字一直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名字既源于社会文化,又反映时代特征;名字既是身份的承载者,又凝练着命名者的智慧与期望。命名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涉及语言、社会、文化等要素,具有典型跨学科性质,然而现有对命名机制的研究过多聚焦于事实梳理和现象描述,忽视了命名方式背后社会认知机制的考察。基于此,从认知社会语言学基本观点出发,以中国公安部发布的2019年和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为语料,建构命名社会转喻机制,探析中国常用人名的命名机制和规律,探究名字的认知理据和社会传播问题,反窥当代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 郑艳关键词:人名 社会语境 转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