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刚 作品数:19 被引量:139 H指数:8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灌注参数对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食管癌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的比较,得出一种无创评价肿瘤疗效的可靠方法,为临床正确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0例食管癌放疗患者,于放疗前1周及放疗后1周内行CT灌注,绘制ROI的TDC,并计算BF、BV、MTT、PS数值,随访确定有效组及无效组,分别比较有效组、无效组放疗前、后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放疗前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食管癌放疗有效组放疗前后BF、BV、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00、0.022、0.005,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放疗无效组放疗前后BF、BV、MTT、P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与无效组放疗前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值分别为0.027、0.047,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参数对评价食管癌放疗疗效有一定的价值,对拥有高BF、低MTT数值的患者容易获得更好的放疗疗效,为正确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袁刚 周胜利 王江涛 许新堂关键词:食管癌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放疗 肺部孤立性病变CT灌注参数与MVD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病变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间的关系,评价MSCT灌注成像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80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孤立性病变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采用CD34单抗标记测定MVD,分析良、恶性病变、炎性病变、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差异及各参数与MVD间的相关性。结果:良、恶性和炎性病变组的BV分别为(3.45±1.75)、(10.40±4.08)、(8.40±8.42)mL/100g;BF分别为(24.48±18.74)、(77.75±43.03)、(84.54±107.13)mL/(100g·min);PS分别为(4.33±2.90)、(21.70±10.86)、(14.67±10.29)mL/(100g·min);MTT分别为(15.54±7.01)、(15.23±13.35)、(12.55±8.39)s。良性组与恶性组、良性组与炎性组BF、BV、PS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与炎性组间仅P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均无相关性(P>0.05)。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化程度鉴别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BF、BV、PS与MVD呈正相关(P<0.05),MTT与MVD无相关性(P>0.05)。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肺部孤立性病变血管生成情况,为鉴别肺部孤立性病变良恶性和治疗、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王宗盛 顾艳 袁刚 黄连庆 周胜利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 MSCT灌注联合MVD测定对孤立性NSCLC病理分级的临床价值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icrovessel-slice spiral CT,MS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测定对孤立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病灶分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证实的46例肺部孤立性NSCLC患者治疗前的病灶MSCT灌注结果,统计其灌注测定参数,与术后MVD测定值比较,分析肿瘤组织不同病理分化程度之间差异。结果:全部患者中,血容量(BV)在NSCLC的高、中、低分化程度鉴别中及毛细血管通透性(PS)在高、低分化鉴别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BV值差异最大;不同分化程度的NSCLC患者MVD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血流量(BF)、BV、PS与MVD呈正相关,平均通过时间(MTT)无明确相关性。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定量反映活体肺部病变血管生成状况,对术前判断NSCLC病灶分化程度具有参考价值。 王宗盛 袁刚 周胜利关键词: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评估肺癌放化疗疗效的价值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评估肺癌放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肺癌患者33例放化疗前1周及放化疗后1周内行CT灌注成像,测定肿瘤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评估疗效,随访1年肿瘤复发情况。结果与放化疗前比较,有效者(27例)的BF降低[(68.82±39.31)ml·min^(-1)·100g^(-1) vs.(93.60±41.33)ml·min^(-1)·100g^(-1)](P<0.05),MTT延长[(12.44±9.29)s vs.(7.36±4.87)s](P<0.05);而无效者(6例)放化疗前后的BF和MTT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复发转移者(9例)的BF低于无复发转移者(24例)[(53.44±28.08)ml·min^(-1)·100g^(-1) vs.(95.27±44.76)ml·min^(-1)·100g^(-1)](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为肺癌个性化肿瘤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何强 袁刚关键词:肺癌 CT灌注成像 放化疗 CT灌注强化指标和微血管密度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应用16层MSCT灌注成像定量评价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并探讨CT灌注成像强化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CT灌注扫描,根据首过期肿块强化的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肿瘤的灌注强化指标,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MVD计数。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采用t检验或t'检验;将CT灌注强化指标分别与MVD做相关性分析;利用ROC曲线分析MVD和CT灌注强化指标评价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肺癌淋巴结转移组(26例)MVD计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7例),MVD分别为(59.50±7.08)、(49.68±8.10)个/0.74mm2(t=-5.045,P<0.01)。淋巴结转移组肿块的BV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BV分别为8.99±3.25、5.94±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159,P<0.05)。BV、BF、MTT均与MVD呈正相关,其中BV与MVD的相关系数最高(r=0.895,P<0.05)。利用ROC曲线分析,MVD、BV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和0.873,P>0.05);当以MVD≥54个/0.74mm2或BV≥7ml/100g作为强烈提示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时,其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CT灌注中的BV值可作为术前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之一。 顾艳 周胜利 袁刚 王宗盛关键词:肺肿瘤 淋巴转移 灌注成像 散发性脑炎与不典型脑梗死的MRI鉴别诊断与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MRI增强扫描、DWI及MRS在散发性脑炎与不典型脑梗死中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的45例散发性脑炎和40例不典型脑梗死,对它们的MRI增强扫描、DWI及MRS的表现进行分析。 顾艳 许新堂 袁刚关键词:脑炎 脑梗死 弥散加权成像 磁共振波谱 口腔全景片与16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显示比较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16层影像重建技术与口腔全景片对颌骨埋伏牙的诊疗价值。方法对22例患者先应用口腔全景摄片,再用16层螺旋CT作精细扫描,并采用多种重建方法进行重建。结果 22例患者共42颗埋伏牙,上颌22颗下颌20颗,螺旋CT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埋伏牙的形态、唇腭向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的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重建可准确有效的诊断埋伏牙,弥补了传统X线片的不足,可用于骨内埋伏牙外科处理和正畸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刘永保 张艳秀 袁刚关键词:埋伏牙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婴幼儿腹盆腔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评价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婴幼儿腹盆腔脏器外囊性病变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29例行CT平扫,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5例行多平面重建(MPR),2例行MRI检查,分别从临床表现、性别、发病部位、CT征象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9例中胃肠道重复畸形6例,肠系膜囊肿2例,大网膜囊肿1例,卵巢囊肿5例,囊性畸胎瘤3例,淋巴管瘤1例,阑尾周围及盆腔脓肿9例,胎粪性腹膜炎2例。29例中男16例,女13例,其中17例病变位于右侧中下腹部及盆腔,CT大多表现为边界清、形态规则的低密度肿块,75.9%(22/29)无分隔,51.7%(15/29)为薄壁,58.6%(17/29)可见钙化。结论婴幼儿腹盆腔脏器外囊性病变不同的病理类型可以有相似的CT表现,但根据临床病史、性别、病变的位置等可以作出较准确的定性或提示诊断。 许新堂 周莹 王江涛 袁刚关键词:婴幼儿 腹腔 盆腔 囊性病变 肺癌双能量成像、微血管密度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成指标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价值。方法对62例非小细胞肺癌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根据病理结果分为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并对肿瘤标本行MVD计数和VEGF分析,分析NSCLC两组指标间差异以及与MVD及VEGF的关系。结果 (1)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SCLC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MVD和VEGF参数值均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与MVD、VEGF均成正相关。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中的碘浓度、NIC、动脉期斜率可作为术前判断肺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 顾艳 苗重昌 袁刚 王宗盛 周莹关键词:肺癌 淋巴转移 食管癌MSCT灌注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食管癌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组织学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MSCT灌注成像无创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价值及可行性,并对CT灌注参数作为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指标的可能性做初步探讨。方法:对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1例食管癌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检查,绘制感兴趣区(ROI)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S)数值;切取与CT灌注靶层面相同的肿瘤组织切片,经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食管癌MSCT灌注成像各参数与MVD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肿瘤组织不同分化程度、组织学分型和浸及深度的CT灌注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31例食管癌BF、BV、MTT、PS平均值分别为:(93.58±4.9)ml.100g-1.min-1、(6.57±1.70)ml.100g-1、(9.15±6.83)s(、12.99±7.30)ml.100g-1.min-1,MVD计数为:(24.80±8.63)。BF、PS与MVD呈正相关(P<0.05),r值分别为0.426、0.362,BV、MTT与MVD无相关性(P>0.05)。不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分型的CT灌注参数均无差异,BF在侵及深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结论:MSCT灌注成像可间接反映活体食管癌肿瘤血管生成情况,为治疗方案的确定、疗效的判定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袁刚 周胜利 白玲 黄连庆 刘雨成关键词:食管癌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