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穆利英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4篇心房
  • 4篇心房颤动
  • 4篇房颤
  • 3篇蛋白
  • 3篇心脏
  • 3篇血管
  • 3篇血浆
  • 3篇氧化三甲胺
  • 3篇综合征
  • 3篇综合征患者
  • 3篇卒中
  • 3篇脑血
  • 3篇脑血管
  • 3篇脑血管意外
  • 3篇颈动脉
  • 3篇SYNTAX...
  • 2篇动脉硬化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18篇穆利英
  • 7篇杜凤和
  • 4篇徐秀英
  • 4篇郭彩霞
  • 4篇胡宏宇
  • 3篇李群
  • 3篇徐晓薇
  • 3篇陈威
  • 3篇李晶玮
  • 2篇杨红莲
  • 2篇杨红廉
  • 2篇付强
  • 2篇吴昱
  • 1篇赵性泉
  • 1篇王雪莲
  • 1篇韩丽军
  • 1篇李子孝
  • 1篇鞠奕
  • 1篇隋滨滨
  • 1篇杜丽娟

传媒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分子心脏...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负荷量瑞舒伐他汀配合复方丹参滴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观察高负荷量瑞舒伐他汀配合复方丹参滴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0例STEMI经PCI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患者随机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d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口服,2组均治疗2周。记录2组的临床疗效,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谱[血浆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缩短分数(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和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肱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及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及2组PCI后30 d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浆心肌酶谱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LVEF、FS、E/A、FMD、NMD及血浆NO、NOS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LVEDD及血浆NT-proBNP、ET-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PCI后均随访30 d,观察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负荷量瑞舒伐他汀配合复方丹参滴丸可有效促进STEMI患者PCI后的心电图ST段回落,减轻心肌缺血损害程度和改善心功能,降低MACE发生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改善心肌微循环状态有关。
李蒙胡宏宇穆利英韩丽军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复方丹参滴丸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1.回顾性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调查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及服药情况.2.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结论:1.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穆利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纤溶系统
文献传递
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9
2020年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有关,但其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尚不清楚。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ACS患者108例,根据SYNTAX评分分为轻度病变组(SYNTAX评分<23分,n=74)和中重度病变组(SYNTAX评分≥23分,n=34)。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高血压发生情况、糖尿病发生情况、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冠心病病史、吸烟史〕、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脑钠肽(BNP)、总胆固醇、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纤维蛋白原、同型半胱氨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男性比例、年龄、BNP、纤维蛋白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MI、高血压发生率、糖尿病发生率、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有冠心病病史及吸烟史者所占比例、总胆固醇、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平均血小板体积、同型半胱氨酸、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SYNTAX评分与呈正相关(r=0.348,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9,95%CI(1.021,1.226)〕、纤维蛋白原〔OR=3.458,95%CI(1.038,11.523)〕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纤维蛋白原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是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穆利英吴昱孟帅杜凤和郭彩霞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纤维蛋白原冠状动脉狭窄SYNTAX评分
用超声回声跟踪技术评估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颈动脉硬化的研究
2015年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颈动脉硬化情况。方法选取具有相似危险因素分层的CSF患者和冠状动脉血流正常(normal coronary arteries,NCA)的人群各45名。通过实时血管回声跟踪(echo-tracking,ET)系统,获得双侧颈动脉的硬化指数(stiffness parameter,β)、压力-应变弹性指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和脉搏波传递速度(pulse-wave velocity,PWV)。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分析评价Hs-CRP和颈动脉硬化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SF组β、Ep和PWV显著高于NCA组(β:11.80±3.19 vs 9.70±3.76,P<0.01;Ep:149.90±44.47 vs 130.10±41.56,P<0.05;PWV:7.40±0.84 vs 7.00±1.08,P<0.05),AC低于NCA组(0.640±0.180 vs 0.760±0.192,P<0.01)。CSF组Hs-CRP水平显著的高于NCA组(13.90±10.66 vs 9.30±6.33,P<0.05)。Hs-CRP水平可能与β(r=0.272,P=0.005)、Ep(r=0.411,P=0.003)和PWV(r=0.452,P=0.001)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是和AC(r=-0.293,P=0.025)呈负相关。结论在CSF患者,ET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的评估颈动脉硬化的方法;CSF和颈动脉动脉硬化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穆利英李晶玮李群杨红廉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冠状动脉慢血流回声跟踪技术超敏C反应蛋白
核素心室造影研究VVI型起搏器术后病人的心功能
2001年
为评价VVI型起搏器术后病人的心功能 ,用平衡法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测定 2 0例VVI型起搏器术后病人及 1 9例对照组的心功能。结果 :VVI起搏器组心室收缩功能参数LVEF、RVEF、LVPER、LV1 / 3EF、LV1 / 3ER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舒张功能参数LVPFR、LV1 / 3FF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LV1 / 3FR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心室收缩协调性参数PS和LVPHSD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提示 :VVI型起搏器使心室收缩协调性下降 ,但对心功能无显著影响 ,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杨红莲穆利英王雪莲杜凤和
关键词:心脏起搏放射性核素显像心室功能VVI型起搏器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B型钠尿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1~5月连续收治的115例ACS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应用SYNTAX评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SYNTAX评分将ACS患者分为两组,即冠状动脉轻度病变组(SYNTAX评分≤22)和中重度病变组(SYNTAX评分≥23),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析其与SYNTAX评分的相关性及其对冠脉严重程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在ACS患者中,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组血浆中BN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411.13±357.40pg/ml vs 151.68±191.09pg/ml,P=0.000),血浆BNP水平与SYNTAX评分呈正相关(r=0.465,P=0.000),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随着BNP的升高而增加。进一步分析显示,两组患者之间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支数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组患者三支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轻度病变组患者(P<0.05)。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显示,BNP仍然是ACS患者冠状动脉中重度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1.51,95%CI:1.30~2.61,P=0.000)。结论在ACS患者中,血浆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BNP水平是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独立预测因素。
穆利英熊筱伟郭彩霞孟帅杜凤和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B型钠尿肽SYNTAX评分
血浆氧化三甲胺及其前体物质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血浆中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及其前体物质的浓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关系。方法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内科可疑CHD患者8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CHD组和对照组。利用高效液相法测患者血浆TMAO及其前体物质胆碱、肉碱、三甲胺乙内酯和三甲氨基丁内盐的浓度,分析两组患者血浆TMAO浓度及其前体物质与CHD的关系。结果CHD组患者血浆TMAO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0±3.57)μmol/L vs(3.90±2.26)μmol/L,P<0.05];两组血浆中胆碱、肉碱、三甲胺乙内酯和三甲氨基丁内盐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浆TMAO浓度与CHD有关联(OR=1.35,P<0.05),血浆TMAO浓度升高,CHD的危险性增加。结论血浆中TMAO的浓度与CHD密切相关,而与TMAO前体物质浓度无显著相关性。
熊筱伟郭彩霞徐晓薇穆利英胡宏宇陈威陈步星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氧化三甲胺胆碱
老年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负荷的关系。方法入选2013年1月~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可疑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79例,根据颈动脉斑块是否形成富脂质坏死脂核(LRNC)分为无LRNC组23例和LRNC组56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血浆TMAO水平,进行MRI检查,计算颈动脉斑块的LRNC大小和总管壁体积(TWV),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无LRNC组比较,LRNC组血浆TMAO水平明显升高[(7.00±6.29)μmol/L vs(3.29±1.99)μmol/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和高脂血症以及合并疾病等因素后,血浆TMAO水平依然是LRNC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所有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TWV呈正相关(r=0.295,P<0.05);LRNC组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LRNC大小呈正相关(r=0.576,P<0.01)。结论老年患者血浆TMAO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LRNC形成及大小密切相关,且与TWV也密切相关。
熊筱伟穆利英付强徐晓薇胡宏宇陈威陈步星
关键词:颈总动脉血脂异常氧化三甲胺
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
颤动(房颤)是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随着欧美房颤管理指南的不断更新,房颤治疗的两大目标已达成共识,即“率”和“律”的控制以及抗栓治疗,为实现这两大目标,治疗主要包括两方面,药物治疗和非...
穆利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非药物治疗疗效评价
房颤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简称脑卒中)分为两组,房颤1组为未发生脑卒中者,房颤2组为发生脑卒中者,每组50例。入选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对房颤患者和健康者测定血浆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纤维蛋白原(Fg)。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房颤1组和房颤2组患者的血浆t!PA、PAI!1、F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房颤2组患者的血浆t!PA、Fg水平显著高于房颤1组(P<0.05﹚;PAI!1水平在两组房颤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A、PAI!1、Fg水平均与卒中发生显著相关。结论房颤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发生脑卒中者的低纤溶状态较房颤无脑卒中者更为明显,这可能是房颤患者易发生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穆利英宋宁杜凤和徐秀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脑血管意外纤溶系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