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永中 作品数:100 被引量:1,208 H指数:17 供职机构: 西南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MODIS-EVI时间序列重庆夏季干旱研究 被引量:1 2010年 选取重庆市2000~2009年MODIS EV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BISE去云处理方法,首先进行EVI时间序列的变化矢量分析,研究了EVI对干旱的响应情况;再选取4个典型区域,研究了2006年在干旱严重发生时EVI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最后基于时间序列植被状态指数(VCI)和降水距平百分率研究了2006年重庆大旱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重庆夏季EVI明显低于其他年份相应时间EVI的平均值;重庆市夏季旱情发生期间主要以高温少雨天气为主;除东南部外,其他大部分区域均处于严重干旱状态下。 易佳 高阳华 杨世琦 田永中关键词:降水距平百分率 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特点与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被引量:4 2013年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指数模型,从处于三峡库区腹地的涪陵区选取了9个村作为研究区域,从整体空间分布和局部斑块形态两个方面分析了村域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特点,并从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村域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特点差异明显。其中,空间分布集聚的村落,其居民点内部空间的利用却相对粗放;海拔高度对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影响较明显,农村居民点主要集中在村域平均海拔值附近区域;坡度的影响较弱;过境公路对农村居民点布局影响较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与面积都与其到公路的距离成负相关关系。 刘心怡 田永中 林森 高凡 王晓燕关键词:农村居民点 GIS空间分析 布局特点 驱动力 CAC技术支持下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编制 被引量:6 2000年 讨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的特征及传统编图方法的局限性 ,着重论述了如何利用CAC技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强调了用CAC技术编制规划图的高效、优质、经济等特性 ,指出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 田永中 邱道持 朱莉芬关键词:CAC 丘陵山地地区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研究目的是针对现有方法对区域差异考虑上的不足,合理确定丘陵山地地区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中的基本农田保护图斑.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传统TOPSIS法进行改进基于联系度的改进,研究丘陵山地地区基本农田图斑的划定.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所得基本农田图斑土壤质量高,坡度小,靠近交通线和居民点,空间布局上集中,符合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的要求和指导思想.说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丘陵山地地区的永久性基本农田中图斑划定问题. 唐小龙 田永中 黄九松 赵琳 屈清 梁甜关键词:GIS 基于方位角夹角的三岔路口道路中线优化算法 被引量:1 2007年 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法是从已有面状道路图层数据中自动获取道路中线的常用算法.根据此算法得到的岔路口处的道路中线需要进一步优化处理,三岔路口道路中线的优化处理为其中问题之一.提出了方位角夹角的概念和基于方位角夹角三岔路口道路中线的优化处理算法,根据三岔路口三条道路中线的方位角夹角的大小,求取岔路口中线交点,实现三岔路口的道路中线的优化处理. 徐永进 陈义华 田永中 吴文戬一种水稻种植区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水稻种植区的确定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所属的技术领域为图像处理技术领域。所述水稻种植区的确定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第一遥感数据和第二遥感数据;第一遥感数据为目标区域在水稻收割期之前的遥感数据,... 田井涟 田永中 曹衍 汪洋 刘康甯 万文昊基于FME与ArcGIS的空间数据连接与数值模拟 被引量:3 2014年 在已有GIS理论与空间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根据涪陵区DEM、降水、温度、农用地质量等级和永久基本农田等数据,综合使用FME与ArcGIS的数据链接集成、可视化与图解建模等功能,并结合数据统计分析软件SPSS,发现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分布与其他地理要素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此模型主要用于解决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中利用等指数部分缺失问题。 屈清 田永中 王龙 郭金铭 刁德彬关键词:基本农田 GIS 空间数据 我国耕地休耕研究回顾与现状分析——基于可视化文献分析法 被引量:3 2019年 耕地休耕有助于耕地休养生息、恢复地力,实现真正的"藏粮于地"。随着耕地休耕制度的探索实行与休耕区域试点的进一步扩大,通过对耕地休耕文献进行整理统计,可以分析探索国内耕地休耕研究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现状。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人工甄别后的共计199篇有关耕地休耕的文献进行梳理,分别从发表时间、基金来源、关键词频、研究机构、文献内容5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数据表明,耕地休耕问题研究逐渐成为热点,但就目前国内研究现状而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相对局限单一,研究成果的质量、规范化、内容多样性等方面亦有待提升。 田林 田永中 刘瑾关键词:休耕 文献计量分析 可视化分析 基于RS和GIS的高分辨率白天城市人口分布模拟——以重庆市北碚城区为例 被引量:7 2011年 城市是人口最密集的区域,及时、准确掌握城市人口的空间分布情况是解决城市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关键。以北碚区为例,使用高分辨率QuickBird遥感影像,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适于高分辨率城市人口密度模拟的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使用实地调查数据和解译成果,建立了白天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模型,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格网化处理,得到了高分辨率的城市人口密度模拟结果。 杨海 田永中 王冰关键词:高分辨率 云南鲁甸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特征 被引量:8 2015年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Ms6.5级地震,地震诱发大量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次生山地灾害.结合现场调查,通过遥感图像共解译次生山地灾害点235处,灾害面积约8.59 km2.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利用次生山地灾害面积百分比及中心点密度2个参数,研究次生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地震的关系;同时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岩性、距河流距离等因子统计分析了地形、岩层及河流对次生山地灾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区次生山地灾害面积百分比约为0?79%,中心点密度约为0.2个·km-2.结果表明:次生山地灾害点的排列受 NE 向昭通—鲁甸主断裂控制,63?83%的次生山地灾害发生在发震断裂带2-8 km 范围内,距震中越远,次生山地灾害发育率越低;次生山地灾害集中分布在1000-1200 m高程之间和35°-45°坡度范围内,而20°-30°坡度范围内次生山地灾害中心点密度和面积百分比最大;碳酸盐岩等硬岩地层上次生山地灾害最为发育,而软岩地层中多引发高陡坡次生山地灾害;次生山地灾害整体上沿牛栏江呈线状分布,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加,其发生概率逐渐减小. 陶媛 胡凯衡 田永中 葛永刚 陈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