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切口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单切口Wiltse入路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我科手术治疗的44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PIPELINE通道下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手术治疗的23例纳入MIS-TLIF组,采用PLIF手术治疗的21例纳入PLIF组。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肌酸激酶值、并发症及末次随访椎间融合情况。结果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定期随访,MIS-TLIF组随访时间为(16.91±3.37)个月,PLIF组随访时间为(16.81±3.04)个月。MIS-T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2天肌酸激酶值均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术后下床时VAS评分低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TLIF组出现2例硬膜撕裂,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PLIF组出现4例硬膜撕裂,2例一过性神经根损伤。末次随访时,按照Bridwell融合评价分级,MISTLIF组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3例;PLIF组Ⅰ级7例,Ⅱ级11例,Ⅲ级3例。结论与PLIF相比,单切口Wiltse入路MIS-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但在长期随访中,两者在疼痛、功能恢复及融合效率等方面基本一致。 李丁 江涛 王烨 秦佳霖 顾晓峰 王俊芳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18年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01月-2015年12月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1例。选取术前白蛋白水平、Sanders分型、切口选择、术中拉钩方式、是否使用人工骨或异体骨植骨、手术时间、伤口缝合方式、术后是否引流作为相关因素。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术前白蛋白水平大于30g/L,手术时间小于1.5h,伤口缝合采用Allgower-Donati缝合方式可减少跟骨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维持患者白蛋白水平,减少手术时间,使用Allgower-Donati缝合伤口,可减少跟骨骨折术后伤口并发症。 李丁 王烨 王俊芳 江涛 顾晓峰关键词:跟骨骨折 切口并发症 自制定位模版行小切口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自制定位模版改良传统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12月行手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8例,记录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伤口长度4cm(3.8-4.4cm),平均手术时间131min(120-153min),包括通过牵引床牵引及闭合复位时间),平均术中出血105ml(80~120ml),平均住院时间12a(8~17d)。所有患者围手术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患肢活动情况良好。结论:自制定位模版改良了传统DHS手术方式,可缩小伤口,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 李丁 王烨 程力关键词:动力髋螺钉 DHS 脓毒症患者临床指标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可以早期预测脓毒症预后的临床指标。方法前瞻性观察脓毒症患者28 d,分析与预后相关的临床指标。结果共观察42例,其中19例(45%)死亡。一些临床指标水平在死亡者或生存者间差别较大,其中包括血总胆红素、血 pH值、红细胞压积、氧合指数、动静脉血氧差(AVDO_2)、四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指标积分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等。结论脓毒症时感染所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紊乱、酸中毒和缺氧状态影响患者的生存。脓毒症发生初期的一些临床指标水平有助于早期进行预后评估。 时兢 宋秀琴 俞亚芬 陆荣国 王烨 衡军锋关键词:脓毒症 预后 血总胆红素 红细胞压积 氧合指数 黄韧带骨化研究热点及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2025年 背景:既往认为黄韧带骨化在人群中罕见发生,随着研究深入,发现其发病率逐渐上升,这引起大量学者的研究兴趣。目的:通过检索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核心集自1999年以来的有关黄韧带骨化的研究成果,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回顾黄韧带骨化的研究历史,指示重要文献,梳理研究热点,为学者寻找研究方向提供思路。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为主,搜索并筛选黄韧带骨化相关论文,使用VOSviewer 1.6.19和CiteSpace 6.2.R6软件对年度发文量、研究国家、机构、被引文献、期刊、作者和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共纳入347篇文献,自1999年发文量呈螺旋上升,中国研究较日本起步晚,但是发文量后来居上,北京大学是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北京大学的陈仲强教授是发文量最多的学者。②被引用最多的10篇文献中5篇都与黄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有关。③去除与研究主题直接相关的关键词,综合词频和中介中心性的结果发现,“胸椎脊髓病”“硬膜骨化”“微创手术”“后纵韧带骨化”处于领域研究的核心地位。④关键词聚类分析显示,黄韧带骨化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在疾病的研究中占比较大。⑤关键词时间线图及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微创手术”作为关键词出现在2015年前后,是突现强度最高的关键词,也是突现开始时间最晚的关键词,2019年开始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关键词“硬膜骨化”的突现尚未结束。⑥黄韧带骨化的手术治疗一直处于研究前沿,微创手术方式的开发和研究、黄韧带骨化继发硬膜骨化的研究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徐强 秦佳霖 连泽双 王傲廷 李丁 王烨 王烨关键词:黄韧带骨化 骨化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江苏省医务人员对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评价研究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通过分析江苏省医务人员关于分级诊疗制度的认知及评价情况,为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典型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6个城市31家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半结构式访谈进行补充调查。结果: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建设的必要性认知程度均较高,对在基层医疗机构可以诊治的患者比例、基层医生能否承担基层首诊任务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信息化建设等制度建设评价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制度建设过程中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结论:应该加强分级诊疗政策宣传、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细化双向转诊规范标准、加强医疗机构间协作和分级诊疗信息化建设,完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设。 王烨 曹江翎 钱东福 林振平关键词:医务人员 持续高浓度微氧治疗对ICUⅢ期压疮患者的效果观察 杨正宇 白明月 倪敏 王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40例单节段脱出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18~52岁,平均32岁。病变节段:L3/4 4例,L4/5 29例,L5/S1 7例。腰椎间盘突出的严重程度按照Lee分型标准,Ⅰ型3例,Ⅱ型7例,Ⅲ型21例,Ⅳ型9例。40例患者均接受PELD ,其中采用椎间孔侧入路34例,椎板间入路6例。观察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6个月复查MRI了解有无髓核再脱出情况,并采用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5.9~72.0(59.8±12.5)min,术中出血量均<18 mL。术后椎间孔侧入路手术患者出现椎间隙感染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出现症状残留1例。4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8.2±2.7)个月。术后第1天、1个月、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2.3±0.7)、(0.8±0.3)、(0.3±0.1)分,ODI分别为21.3%±3.4%、11.9%±2.9%、3.1%±1.5%,均低于较术前的(7.2±1.3)分、62.8%±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0.812、8.750,P值均<0.05)。术后6个月复查MRI,1例椎板间入路手术患者存在脱出髓核残留,其余患者均未见髓核残留及复发。术后6个月按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6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为95.0%。结论 PELD治疗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但头、尾端高度脱垂移位的患者对手术者来说仍是一项挑战。 陆彬彬 高爱国 金祺 周颖川 王烨 张钦 李丁 顾晓峰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4例分为两组:A组,36例,行腰椎后路减压+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固定术;B组,38例,用传统的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随访2年,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A组术后腰椎前凸角和骶骨倾斜角矫正值分别为(20.5±2.2)度和(15.8±2.9)度,均明显大于B组的(14.1±1.1)度和(12.3±2.2)度(P<0.05)。A组术后6个月、1年和2年后的JOA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8.89%、94.44%和97.22%,均明显高于B组的65.79%、73.68%和76.32%(P<0.05)。结论 Isobar TTL动态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优于传统的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 黄晓文 程力 姜正先 刘仪 王烨 朱浩明关键词:腰椎退行性疾病 ISOBAR 国人肱骨远端解剖学测量与肘关节非限制性假体设计及应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为国人肘关节非限制性假体的设计和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重新确定肱骨远端解剖学标志点的基础上,对42支国人肱骨标本远端的有关数据进行采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包括小头-滑车旋转轴内旋角(α)及外翻角(β),小头-滑车结构下缘外翻角(δ),肱骨滑车、小头的最大半径(R、r),小头-滑车结构长度(CD、CD’),以及反映小头-滑车结构在肱骨远端确切部位的相关数据(E-AB、CF1和CF2)。结果α角和β角相对恒定,δ角个体差异较大;R、r、CD、CD’呈不同程度变异;E-AB、CF1和CF2的值和变异程度均较小。结论α角和β角决定了小头-滑车结构的方向,R、r和CD、CD’反映了小头-滑车结构的体积。这几项指标在肘关节非限制性假体设计和应用时须重点关注。肱骨远端标志点E和F与小头-滑车结构的距离(E-AB、CF1和CF2)相对恒定,可作为参照点帮助假体在肱骨远端的准确置入。 冯德宏 王烨 王凌 程力关键词:肱骨 远端 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