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卫东

作品数:9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系统医学领先人才培养基金浦东新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起搏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肌梗死早期
  • 2篇心尖
  • 2篇心尖部
  • 2篇心室
  • 2篇血浆
  • 2篇右心
  • 2篇右心室
  • 2篇束支
  • 2篇束支传导阻滞
  • 2篇综合征
  • 2篇尖部
  • 2篇梗死
  • 1篇大型临床试验
  • 1篇代偿
  • 1篇凋亡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塞

机构

  • 8篇上海市第七人...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徐汇区...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甘肃省中医院
  • 1篇甘肃省中医药...

作者

  • 8篇汪卫东
  • 3篇金环
  • 3篇鲜玉琼
  • 3篇徐迎辉
  • 3篇施倩
  • 3篇王玉华
  • 3篇郑昌柱
  • 2篇张丽葳
  • 2篇李莉
  • 2篇奚希相
  • 2篇朱杰
  • 2篇王毅
  • 2篇顼志兵
  • 2篇张爱琴
  • 2篇居海宁
  • 2篇顾仁樾
  • 2篇贾晶莹
  • 2篇张莉芬
  • 2篇李俊
  • 1篇李永忠

传媒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心脏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疑难病杂志

年份

  • 2篇2015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DDD(R)与VVI(R)起搏模式对病窦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91例病窦综合征患者,分别植入DDD(R)(n=56)及VVI(R)(n=35)起搏器,术后平均随访28.5±10.7个月。随访结束时与植入起搏器前比较,两组的左房内径均增大;左室射血分数降低;血浆BNP水平增高;Ⅰ级心功能患者减少;Ⅲ级心功能患者增加。而两组间以上各指标均无差异。DDD(R)组心房颤动发生率比VVI(R)组有降低趋势,但未达统计学差异(P=0.061)。两组间因心力衰竭住院率、脑梗塞及因心血管死亡均无差异。结论 :DDD(R)与VVI(R)起搏效果类似,均使患者心脏重构、心功能减退。
鲜玉琼郑昌柱李莉金环施倩汪卫东张爱琴王玉华徐迎辉居海宁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起搏模式右室心尖部
心房颤动患者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的观察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通过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的比较,评价RVOTS起搏的临床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房颤)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68例,随机分配到RVOTS组(n=34)和RVA组(n=34),RVOTS组将螺旋电极导线主动固定于RVOTS,RVA组将传统的翼状电极被动固定于右心室心尖部。分别记录每例患者术中X线曝光时间;术中及术后15 min、1、6、12个月时电极导线测试参数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测量自身及术后起搏心电图的QRS时限。结果:RVOTS组术中X线曝光时间(12.8±5.4)min较RVA组(9.5±2.1)min长(P<0.01),但随着手术熟练程度的增加,RVOTS组X线曝光时间逐渐缩短并接近RVA组;RVOTS组电极导线植入即刻起搏阈值与RVA组无统计学差异,导线植入15 min后及术后1、6、12个月时两组间起搏阈值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R波振幅及阻抗在术中及术后各时期均无统计学差异;RVOTS组起搏心电图的QRS时限较RVA组显著缩短[(146±16)msvs.(155±13)ms,P<0.05];术中及随访期内无电极脱位、阈值增高、心肌穿孔及心包压塞等并发症。结论:使用主动固定电极导线进行RVOTS起搏安全可行,且心室激动的电同步性优于RVA组。
鲜玉琼郑昌柱金环汪卫东施倩徐迎辉王玉华
关键词:起搏主动固定电极可行性安全性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右束支传导阻滞对患者预后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2005年1月到2007年5月住院的AMI患者130例,根据入院时有无合并新发RBBB分为AMI不伴发RBBB组及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观察两组的临床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并随访平均20.8±7.37月,观察各组患者随访期间的预后。结果:AMI伴新发RBBB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AMI而伴新发RBBB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1.88%,不伴新发RBBB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9.18%。在AMI新发BBB患者中QRS波宽度<160ms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7.86%,QRS波宽度≥160ms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5.56%,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随访期间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住院期间,AMI伴新发RBBB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发RBBB,QRS的宽度又会增加其临床心血管事件。因此,AMI伴新发RBBB的患者可从早期再灌注治疗中获益最大。
李永忠徐义先汪卫东杨宝平包海军杨阿妮崔文建
关键词:预后
冠心病中医证型与血浆vWF、Ps、hs-CRP、FIB、TXB_2、6-keto-PG_(1α)关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与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将152例冠心病患者辨证分为心血瘀阻、痰阻心脉、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测定血浆v WF、Ps、hs-CRP、FIB、TXB2、6-keto-PGF1α值。结果: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4型血浆v WF、Ps、FIB、TXB2水平明显升高,心血瘀阻、痰阻心脉2型高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2型,心血瘀阻、痰阻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4型血浆6-keto-PGF1α水平明显降低,心肾阴虚、气阴两虚证型2型低于心血瘀阻和痰阻心脉2型。各证型血浆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提示心肾阴虚、气阴两虚两型病机为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心血瘀阻、痰阻心脉是炎症损伤血管内皮基础上,抗血栓能力下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顼志兵汪卫东张莉芬李俊王毅奚希相朱杰马金苗贾晶莹张丽葳顾仁樾
关键词:冠心病中医证型P-选择素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伴发束支传导阻滞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新发不同类型束支传导阻滞(BBB)的临床意义。方法145例住院的STEMI患者,根据入院时有无伴新发BBB分为不伴发BBB组(A组),伴新发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组(B组)及伴新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组(C组)。观察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及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1)STEMI患者年龄越大越易发生BBB,C组多见于前壁心肌梗死,B组多为更大范围的梗死。(2)B、C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1.6%(8/37),与A组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3%(9/1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发生率为25.0%(5/20),B组为17.6%(3/1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C组患者QRS波宽度与住院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4)在随访期间各组STEMI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伴发BBB患者住院期间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高,而伴新发RBBB患者可能比伴新发LBBB院内预后更差。
汪卫东李丽李永忠
关键词:束支传导阻滞再灌注治疗
慢性心力衰竭失代偿患者血浆β-内啡肽与脑钠肽变化的意义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β-内啡肽(β-EP)在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材料和方法 CHF患者71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Ⅱ-Ⅳ)。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患者血浆β-EP浓度,采用床旁Triager BNP测定仪测定同期血浆脑钠肽(BNP)量。结果 CHF各组血浆β-EP和BNP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并随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p<0.01)。CHF组血浆β-EP与BNP呈显著性线性正相关(p<0.01);血浆β-EP和BNP水平与EF值及FS呈显著性线性负相关(p<0.01)。血浆中β-内啡肽含量越高则半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p<0.01)。结论血浆β-内啡肽和BNP的水平是诊断CHF的重要实验室指标,并可用于心功能及预后的评估。
汪卫东张晓雪李丽李永忠
关键词:Β-内啡肽脑钠肽慢性心力衰竭
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当今生理性起搏,不仅关注房室同步性,更加关注心室的同步性。随着新近国外几项大型临床试验结果的陆续发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所引起的心室激动不同步的弊端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研究表明,随着RVA起搏比率的增加,
鲜玉琼郑昌柱李莉金环施倩汪卫东张爱琴王玉华徐迎辉居海宁蒋年新
关键词: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大型临床试验生理性起搏RVA
银杏叶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干预的实验研究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银杏叶胶囊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HHcy)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干预的实验研究,探寻其作用的细胞分子水平靶点。方法选用Wistar雄性大鼠制备HHcy模型。将42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只)、模型组(11只)、银杏叶组(11只)和叶酸组(10只)。对照组给予1%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3%蛋氨酸混悬液(1.5 g/kg)灌胃,叶酸组给予3%蛋氨酸混悬液(1.5 g/kg)加叶酸混悬液(0.06 g/kg)灌胃,银杏叶组给予3%蛋氨酸混悬液(1.5 g/kg)加银杏叶混悬液(0.02g/kg)灌胃。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主动脉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各组大鼠血浆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和胸主动脉对不同浓度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采用RT-PCR测定c-Fos、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细胞抑制剂-凋亡蛋白2(cellular 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 2,c-IAP2)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表达。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主动脉内皮层增厚、内皮细胞水肿脱落,可见少量泡沫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肌瘤样增殖,银杏叶组、叶酸组病变较轻。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cy水平升高(P<0.05),模型组Ach 10^(-6)mol/L、Ach 10^(-4)mol/L和SNP 10^(-7)~10^(-3)mol/L不同浓度血管内皮舒张率均降低(P<0.01,P<0.05),Bax、c-Fos及iNOS基因表达均增加,c-IAP2基因表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杏叶组及叶酸组Hcy水平降低(P<0.05);除银杏组SNP 10^(-6)mol/L浓度外,银杏叶组和叶酸组其他各浓度SNP血管内皮舒张率均增加,银杏叶组和叶酸组浓度为Ach 10^(-6)mol/L和Ach 10^(-4)mol/L时Ach血管内皮舒张率增加(均P<0.05);银杏叶组和叶酸组Bax、c-Fos及iNOS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叶酸组c-IAP2基因表达增高(P<0.05)。结论银杏叶胶囊可降低血浆Hcy水平,下调Bax、c-Fos及iNOS基因表达,�
顼志兵汪卫东张莉芬李俊王毅奚希相朱杰马金苗贾晶莹张丽葳顾仁樾
关键词:银杏叶胶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