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联军
- 作品数:126 被引量:634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CT 引导下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分析
-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和临床表现特征,分析骨样骨瘤射频消融治疗的治疗效果. 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骨样骨瘤病例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11-58岁,平均2...
- 丁晓毅杜联军陆勇黄蔚吴志远王子寅刘钦刘晶晶王忠敏
- 关键词:骨样骨瘤射频CTMRI
- 原发性长骨骨干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肿瘤特征
-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分析骨干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并对照分析其与干骺端骨肉瘤的肿瘤特征.方法 由2名骨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干骨肉瘤的X线平片(n=18),CT(n=12)和MRI (n=15)征...
- 丁晓毅王承胜陆勇杜联军颜凌廖金生娄江华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 1例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骨样骨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术,瘤巢部位分别为:股骨近端7例、髋臼3例、肱骨头1例;操作步骤为:①对整个瘤巢采用1~3mm层厚 距的扫描,选择穿过瘤巢中心的层面和手术路径;②将导引用的克氏针钻入瘤巢内;③沿克氏针将套筒引入至骨皮质;④经套筒沿克氏针,采用环钻将整个瘤巢切除;⑤CT扫描复查确定是否已将整个瘤巢切除。结果 1 0例患者在治疗后2 4~4 8h内原来性状的疼痛消失,患者住院时间7d。在3~1 2个月(平均7.9个月)随访中均无疼痛复发。1 0例有最后典型病理表现而经病理确诊,另1例,其切除病理标本中未发现有典型骨样骨瘤表现,但在治疗后6个月的随访中,疼痛消失。1 1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切除骨样骨瘤是一种简单有效、安全可靠的微创性治疗方法。
- 丁晓毅徐健强陆勇杜联军张伟滨沈才伟陈克敏
- 关键词:CT引导骨样骨瘤手术方法疗效观察
- 骨骼破坏性病变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方法比较与应用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 比较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经皮穿刺不同活检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经X线和MR发现的89例骨骼破坏性病变,在CT导引下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①穿刺负压抽吸法;②1 8~2 0G半自动活检切割针取样法;③1 1~1 3G骨钻+半自动活检切割取样法。对组织样本分别进行常规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 75例获得完整病理学标本或培养出结核杆菌,穿刺准确率84 .3%(75 / 89) ,假阴性率1 5 .7%(1 4 /89) ,未出现假阳性。骨钻+活检切割法准确率高于其他方法,3种穿刺方法准确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CT导引穿刺活检对骨骼破坏性病变诊断有很大帮助;②根据病灶类型合理选择穿刺方法可提高准确率。
- 陆勇丁晓毅杜联军陈克敏
- 关键词: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
- 磁共振扫描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在胃癌术前TN分期中的价值。方法:26例经胃镜活检确诊的患者术前行磁共振成像,MR动态增强图像、DWI图像对胃癌术前TN分期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MR对胃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率为76.9%。MR对胃周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41.8%,胃癌病变的表面扩散系数(ADC)值较相应正常胃壁的ADC值偏低(P=0.145)。胃癌病变ADC值与浆膜浸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0.05)。结论:MRI能对胃癌术前TN分期做出准确的判断。
- 张华贾海鹏宋立涛潘自来张欢杜联军丁蓓凌华威宋琦陈克敏
- 关键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胃肿瘤术前分期
- 磁共振膝关节软骨形态表现的组织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对照膝关节软骨磁共振和组织学表现,分析不同磁共振序列反映关节软骨厚度和组织学分层的能力与限度。材料和方法:分别对12例新鲜离体人膝关节标本采用以下序列行软骨磁共振成像:①SET1加权序列;②FSET2加权序列;③STIR序列;④3D-FS-SPGR序列;⑤FS-PD序列;⑥T2*加权GRE序列。选取各序列图像髁间凹中央层面髌软骨最厚区域为感兴趣区,测定软骨厚度及各分层大致厚度。成像后在标本相应部位取材以获得深及软骨下骨的软骨组织并行甲苯胺蓝染色。光镜下测定软骨厚度各组织层次厚度。对MR和组织学测定的参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不同MR序列所显示的髌软骨厚度差异明显(F=36.470,P=0.041);②FS-PD、FS-SPGR和T2*GRE所测软骨厚度与组织学测量值之间无显著差异(P=1.432,0.097,0.064),以FS-PD序列显示的髌软骨厚度值的组织学相关性最高(r=0.787);③MR与组织学检查所显示的关节软骨层次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两者的软骨层次厚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13.12,P=0.012);两者之间无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MR成像技术能精确反映关节软骨整体厚度变化;但MR软骨分层表现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与组织学层次之间无相关性。
- 陆勇丁晓毅何川周琦杜联军刘建军杨庆铭江浩陈克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关节软骨组织学
- 基于EOSTM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轴面旋转分析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EOS影像系统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椎体轴面旋转角度与冠状面、矢状面和骨盆畸形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2月在我院拍摄的EOS脊柱全长片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有49...
- 秦乐杜联军严福华师小凤
- 关键词:EOS三维模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 髋臼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
- 目的探讨髋臼软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髋臼软骨肉瘤病例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X线、CT和MRI表现特点,对病变范围的显示能力和对治疗方案制定的...
- 亢延卿杜联军丁晓毅陆勇束敏张佩佩颜凌陈克敏
- 关键词:髋臼软骨影像学表现
- 文献传递
- 骨化性肌炎的MRI表现特点与演变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分析骨化性肌炎的MRI表现特点与演变规律,以提高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方法对13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1~65岁,平均年龄39.69岁)经手术或穿刺组织病理学诊断证实为骨化性肌炎的共16例次MRI检查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期(2~3周,4例次)为边界不清的T1WI中等偏高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的软组织肿块;中期(1~12个月,11例次):T1WI由不均匀中等偏高信号逐渐变为中低信号,T2WI以团块和分叶状不均匀中低信号为主,夹杂有片状高信号区的软组织肿块,周边有低信号带形成。1例次内见有出血和液-液平,周围的水肿带(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变窄。晚期(1~2年,1例次):肿块缩小,T1WI和T2WI上以高信号为主,夹杂有条带状低信号影。结论骨化性肌炎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提高对其MRI表现的认识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颜凌刘晓薇丁晓毅陆勇杜联军江浩陈克敏
- 关键词:骨化性肌炎磁共振成像影像诊断
- 颈深筋膜间隙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2
- 2004年
- 目的 分析颈深筋膜间隙蜂窝织炎和脓肿的CT和MRI表现 ,探讨深筋膜间隙感染的诊断标准。方法 回顾分析 2 8例经临床及穿刺证实的颈深筋膜感染的CT和MRI表现。包括咽后间隙 11例 ,咽旁间隙 5例 ,嚼肌间隙 4例 ,多间隙感染 8例。结果 颈深部筋膜间隙感染包括蜂窝织炎和脓肿 ,15例蜂窝织炎 ,CT可见软组织肿胀 ,伴有脂肪间隙移位、变小或消失。炎性组织在T1WI呈等、低信号 ,T2 WI呈高信号。 13例脓肿 ,CT可见局部低密度灶 ,边界清或不清 ,有强化。脓肿在MRIT2 WI上见显著高信号 ,边界可有强化。结论 CT和MRI对颈深筋膜间隙蜂窝织炎和脓肿的诊断和定位十分准确 ,能为临床医生提供十分有价值的信息。
- 庄奇新顾一峰杜联军殷善开朱莉莉潘玉萍李明华杨世埙尚克中
- 关键词:影像学表现软组织感染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