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秀芬

作品数:48 被引量:60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气候
  • 8篇水稻
  • 7篇次生
  • 6篇生态
  • 6篇气候因子
  • 5篇次生林
  • 4篇灾害
  • 4篇太阳高度
  • 4篇太阳高度角
  • 4篇驱动力
  • 4篇林窗
  • 4篇雷达
  • 3篇森林生态
  • 3篇沙地
  • 3篇生态学
  • 3篇树种
  • 3篇天然次生林
  • 3篇土地利用
  • 3篇温度
  • 3篇稳定性分析

机构

  • 36篇沈阳农业大学
  • 34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大连市气象局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河南省气象科...
  • 1篇黑龙江省气象...
  • 1篇民航东北地区...
  • 1篇天津市气候中...
  • 1篇太原市气象局
  • 1篇辽宁省气象装...

作者

  • 48篇李秀芬
  • 16篇朱教君
  • 10篇刘江
  • 8篇贾燕
  • 6篇张金鑫
  • 5篇闫巧玲
  • 5篇刘利民
  • 5篇王庆礼
  • 5篇宋立宁
  • 5篇张广奇
  • 5篇郑晓
  • 4篇于立忠
  • 4篇高添
  • 4篇郑晓
  • 3篇刘利芳
  • 3篇黄元财
  • 3篇祝成瑶
  • 3篇杨凯
  • 3篇孙一荣
  • 3篇刘雪峰

传媒

  • 16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报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种子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首届中国植物...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9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确定林窗大小上限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学与生态学中林窗大小上限(最大值)的确定方法。在某一地区,根据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关键日期可照时段,确定理想状态下林窗边缘木在林窗内光学投影的最大影响范围值,采用该最大范围值与林窗边缘木高度比值表征林窗大小。...
朱教君张广奇李秀芬
一种确定林窗大小下限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学与生态学中林窗大小下限(最小值)的确定方法。某一地区,根据植被生长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确定理想状态下建群树种冠层厚度(平均值)最小投影长度,采用该最小范围值作为林窗最小直径,由林窗最小直径与林窗边缘木...
张广奇朱教君闫巧玲李秀芬
文献传递
基于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教学手段和方式也需与时俱进,而教学重点则应落在实践教学环节。本文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若干问题,从课程体系构建、师资资源配置、考核制度建设等方面探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改革,提出地理信息系统教学的调整和改革方案,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张涛殷红徐明洁李秀芬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不同穗型水稻群体中温湿度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气象条件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而小气候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作用更直接。为了研究水稻田间的温湿度特征,以不同穗型的3个品种沈稻11、辽粳294和沈农9816为试材,用HOBO(HO8-007-02)温湿度采集器记录群体中2/3高度的温度和湿度。结果表明,白天不同品种水稻群体中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趋势与大气一致。水稻群体中露点温度的脉动远大于温度和相对湿度,总的趋势是中午露点温度较高。不同水稻群体中温度的差异小于湿度。8月上旬—9月中旬水稻灌浆结实期,不同穗型群体中的温、湿度差异逐渐增大,弯穗品种群体中的温度低于直立、半直立穗品种,湿度大于直立、半直立穗品种,直立和半直立穗品种之间的差别不太大,这对直立和半直立穗提高产量和品质是有利的。
周立宏李秀芬赵凤艳王伯伦刘淑梅
关键词:水稻温度露点温度相对湿度
辽东山区春季极端低温时空分布特征及发生概率预测被引量:5
2020年
利用辽宁省东部山区13个气象站1960—2014年春季(3-5月)逐日最低气温等观测资料,采用EOF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研究区春季极端低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用Gumble-I型分布、Weibull分布和正态分布对各站极端低温序列进行了概率分布模型拟合,并检验筛选出最佳模型计算了不同重现期的极端低温及其发生的概率和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辽东山区春季极端低温空间分布主要表现为全区一致分布型、南北相反分布型和东西相反分布型;(2)全区域极端低温存在明显的5年和10年左右的周期变化;(3)所选13个站的极端低温概率分布模型拟合结果显示:Weibull分布为最适宜的分布模型。不同重现期极端低温预测与实测值对比结果表明,所选模型预测结果误差较小(绝对值<1℃,R 2=0.98);(4)北部区和高海拔区容易遭受春季低温的灾害,低温灾害发生的概率及分布区域范围以轻度为最大,中度次之,重度最小。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极端低温预测及春季回暖后再次遇到低温灾害的防御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蔡慧君金磊肇同斌陈庆达冯香程李秀芬
关键词:春季低温EOF
晋西北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被引量:24
2014年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相关统计资料,以典型生态脆弱区晋西北为研究对象,利用获取的1980、1990、2000及2010年4期土地利用信息,对该区1980—2010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草地和林地面积分别经历了增-减-增和减-增-减的过程,工矿居民地面积持续增加,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耕地主要流向草地和林地;工矿居民地的增加主要以耕地面积的减少为代价;减少的水域面积转为草地和耕地;未利用地的持续减少则是由于生态工程实施和城市扩张占用所致.2000年之前,研究区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高于后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以工矿居民地、未利用地及林地和草地的变化程度较剧烈.驱动力分析表明,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共同驱动了区域耕地和工矿居民地的演变;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驱动林草面积变化的主要对策因素;干旱化加剧的气候特征是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及林地恢复较慢的主要驱动因素.
李秀芬刘利民齐鑫张金鑫肇同斌王一刘雪峰周永斌
关键词:土地利用驱动力
近40年科尔沁沙地植被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被引量:15
2020年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沙漠化土地防治的重点工程区。近些年来,受气候变化、生态工程建设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该区的植被生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研究区域植被的动态变化,可为后期沙地的综合治理和工程的合理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此,以1981-2015年NOAA-NDVI、MODIS-NDVI数据及同期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为依托,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的方法,对科尔沁沙地NDVI的时空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981-2015年NDVI整体呈波动的增长趋势(增速为0.00114 a-1);空间上NDVI呈增长趋势的区域(面积占68.8%)主要位于东南缘及中部部分地区,而研究区的西北缘呈降低趋势。(2)不同程度沙漠化区的NDVI均表现为先降低(1981-2000年)后上升(2001-2015年)的变化过程,说明前期遭受破坏的植被在后期得以恢复。(3)驱动力分析表明,降水和温度是驱动科尔沁沙地部分区域NDVI变化的影响因素;人口变化和生态工程的实施均驱动了区域内植被的时空变化;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该区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吕家欣李秀芬郑晓郑晓刘思嫱
关键词:科尔沁沙地NDVI驱动力
水稻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稳定性及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辽宁省25个水稻品种的蛋白质(PC)和直链淀粉含量(AC)的稳定性,并对G×E互作与气候因子的关系及各品种的气候生态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C和AC稳定性高的品种分别有V3(辽粳294)、V15(沈农9810)、V11(0157)等和品种V2(辽农49)、V13(沈农693)、V1(仙S38)等。温度和日照是影响G×E互作的主要气候因子,PC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品种V12(花粳49)和V9(沈农9819)对相对低温和寡照的环境有特殊适应性。各品种AC的气候适应性表明,品种V20(兴3号)、V21(东亚03-51)和V6(茂洋1号)分别对低温寡照、低温多日照和高温多日照的环境具有特殊适应性。
黄元财贾燕刘江姜秀英沈枫李秀芬
关键词:水稻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稳定性分析气候因子
通用风速廓线模型在山区森林的适用性
2024年
基于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的解析方程(风速廓线模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被用于平坦地形上的风速预测,成熟且准确,但在非平坦地形适用性尚不清楚。其适用性标志着对非平坦地形近地层空气动力学参数(如零平面位移高度及粗糙度)估计的准确性,将决定基于涡度协方差法计算碳水及痕量气体通量中频率修正及其源区分析的准确性。因此,风速廓线模型在非平坦地形的适用性评价是确认通量模型是否需要改进的前提。本研究利用辽东山区清原森林站科尔塔群测量三维风速数据,并与辽河平原盘锦农田站同类数据相比较,评估了以莫宁-奥布霍夫相似理论为基础建立的通用风速廓线模型在非平坦地形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通用风速廓线模型无法准确预测清原森林站3座通量塔所在地的风速,不适用于复杂地形。在非生长季和生长季,清原森林站3座通量塔实际观测与模型预测风速的决定系数(R2)为0.12~0.30,观测数据与预测值的标准误超过2 m·s^(-1),模型风速约为实际观测风速的2.0倍,显著高估。然而,该模型可准确预测盘锦农田站平坦农田景观的水平风速,实际观测风速与模型预测之间的R2为0.90~0.93,观测数据与预测值之间的标准误仅为0.5 m·s^(-1)。经F检验指出,非平坦地形风速观测值与预测值的均方根误差远大于平坦地形,其中,地形是影响通用风速廓线模型适用性的主要因素,其次是季节性(无/有叶期)因素。风速廓线模型在非平坦地形上不适用,原因是零平面位移被低估,或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均被低估,进而使空气动力高度估计不准。
庞云超高添李秀芬李秀芬王兴昌李荣平于丰源王兴昌李荣平朱教君
沈阳地区气候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气候因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气候关键期,这个时段的温度是影响稻米品质最主要的气候因子,其次为日照,降水的影响最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各项稻米品质指标与其关键期气象要素的关系,得出整精米率与8月中旬至9月中旬的平均温度呈凸的抛物线关系,与日照总时数呈线性正相关;垩白粒率与8月中下旬的平均气温呈线性正相关;胶稠度和直链淀粉与8月中旬至9月上旬的平均气温分别呈抛物线关系和负的线性相关关系。最后,采用2个定点资料检验了各相关规律,证实回归值和实测值的总体残差较小,说明由历史资料所寻求的规律与实际情况相吻合,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李秀芬贾燕黄元财
关键词:稻米品质气候因子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