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红英
- 作品数:18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我市农村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 2003-2004年,我院对我市13个乡镇进行了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精神病患者2301人,精神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与家庭护理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 魏方艳左红英孙长友
- 关键词:精神病家庭护理流行病学调查
- 文献传递
-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42例临床观察
- 2015年
-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 TMS)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社会功能影响。方法: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实验组患者接受真性r TMS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假性r TMS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疗效进行评定,使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对社会功能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疗效以及社会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治疗后实验组PANS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SP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r TMS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社会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 左红英黄建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头晕症状抑郁症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头晕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住院的伴头晕症状抑郁症患者120名,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开始剂量5 mg/d,1~2周内根据个体耐受情况将剂量调整为10~20 mg/d,疗程4周。试验组在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同时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周连做5次,连续治疗4周。每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副反应量表(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对疗效以及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进行评价,4周后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治疗2周、3周、4周后,试验组的HAMD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4周后,试验组的TES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伴头晕症状抑郁症的疗效较好,能较好改善患者HAMD评分以及降低TESS量表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 左红英
- 关键词:抑郁症头晕症状艾司西酞普兰重复经颅磁刺激疗效
- 抗抑郁药物合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疼痛抑郁症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物合并奥氮平治疗伴躯体疼痛抑郁症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伴有躯体疼痛症状抑郁症患者8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抗抑郁药合奥氮平治疗)和对照组(抗抑郁药治疗),每组各40例,疗程4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疼痛量表进行临床疗效评定;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合并奥氮平治疗伴有躯体疼痛抑郁症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建左红英杨惠左小云
- 关键词:抗抑郁药奥氮平
-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患者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培酮治疗。用2-back工作记忆测试对患者进行工作记忆测评,测试时间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进程为参考,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程治疗结束后1 d较2周正确率低,反应时长;治疗前较疗程治疗结束后2周正确率低,反应时长;疗程治疗结束后1 d,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正确率高,反应时短;疗程治疗结束后2周,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正确率低,反应时长。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将对患者工作记忆产生短暂的、可逆的影响,恢复后可得到一定改善。
- 左红英黄建
-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工作记忆精神分裂症
- 家庭干预对分裂症患者的影响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家庭干预对分裂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对精神科200例分裂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观察接受了系统家庭干预的家属和未接受系统家庭干预的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情况,对比两组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治愈率、病残率和复发率。结果:家庭干预明显地提高了患者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疾病病残率和复发率。结论:在家属中开展系统的家庭干预有利于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 陈蕾左红英沈红
- 关键词:家庭干预分裂症家属
- 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在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47例中的应用
- 2015年
- 目的:观察应用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的效果,探究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94例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小组人际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项功能指标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睡眠问题、情绪低落等指标以及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人际心理治疗可以显著地改善儿童期受创伤抑郁障碍患者的社会心理功能及抑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黄建左红英
- 关键词:抑郁障碍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围绝经期抑郁(PM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8例PMD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与对照组(单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每组49例。2组均治疗8周。在治疗2、4、6、8周末分别比较2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17、HAMA及PSQ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在治疗6、8周末,观察组HAMD-17、HAMA及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T治疗PMD患者安全有效。
- 李艳巴文强郭晶左红英李娜
- 关键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认知行为治疗围绝经期抑郁
- 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探究
- 2015年
- 目的探究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8例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固定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治疗8周后,参照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对两组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高于对照组的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有轻微的不良反应。结论可变剂量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黄建左红英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 孝感市农村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调查及对策
- 目的:了解孝感市农村精神病患者家庭护理现状,分析精神病患者疾病控制效果与家庭护理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4年我市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的230l例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工具是自行编制的《精神疾...
- 魏方艳左红英孙长友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