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洪杰

作品数:29 被引量:24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天文地球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生物学
  • 4篇天文地球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6篇硝酸还原酶
  • 6篇还原酶
  • 5篇营养盐
  • 5篇硝酸还原酶活...
  • 5篇酶活性
  • 4篇营养化
  • 4篇中肋骨条藻
  • 4篇富营养化
  • 4篇赤潮
  • 3篇微藻
  • 3篇壳聚糖
  • 3篇海洋微藻
  • 3篇海域
  • 2篇东海原甲藻
  • 2篇原甲藻
  • 2篇浒苔
  • 2篇污染
  • 2篇夏季
  • 2篇离体法
  • 2篇磷营养

机构

  • 27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自然资源部海...

作者

  • 29篇唐洪杰
  • 12篇王修林
  • 10篇石晓勇
  • 6篇张传松
  • 6篇王丽莎
  • 5篇杨茹君
  • 4篇祝陈坚
  • 3篇李雁宾
  • 3篇韩秀荣
  • 3篇王金花
  • 3篇陆小兰
  • 3篇单宝田
  • 2篇陆金仁
  • 2篇苏荣国
  • 2篇郭娟娟
  • 2篇丁雁雁
  • 1篇任素梅
  • 1篇任素梅
  • 1篇高先池
  • 1篇辛宇

传媒

  • 7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海洋科学
  • 3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环境科学
  • 2篇中国药物化学...
  • 1篇海洋渔业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化学教育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探索和效果被引量:20
2006年
介绍了我校有机化学设计实验的教学探索与实践,阐述了有机化学设计性实验的可行性,并对其内容、开展方式以及所取得的效果等进行了探讨。实践证明,开展设计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提高学生的创新与综合能力,效果良好。
陆小兰唐洪杰高先池
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
偏异目标海域污染物域均浓度校正及年均浓度估算方法被引量:2
2010年
王长友王修林梁生康苏荣国唐洪杰张传松杨胜鹏
关键词:网格化
黄海绿潮浒苔提取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8年
化感作用是浒苔绿潮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结构、种类以及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黄海浒苔绿潮致灾藻种,利用毒性鉴别程序(TIE)对其体内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明确了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首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3种有机溶剂分别对新鲜浒苔进行提取,得到3种不同溶剂粗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最强,对测试物种中肋骨条藻的半数有效浓度(96h-EC_(50))值为22.25 mg/L;其次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初步提纯物,其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_(50)值为21.12 mg/L;然后用硅胶层析柱对上述初步提纯物进行分离,共得到6种组分,其中抑藻活性最强的组分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_(50)值为10.57 mg/L;最后,对新鲜浒苔提取物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化感物质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2-十六碳烯酸、棕榈酸、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六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13-二十二碳烯酸等8种脂肪酸。研究结果对于系统阐释浒苔绿潮暴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高红周飞飞唐洪杰石晓勇苏荣国
关键词:浒苔中肋骨条藻化感物质
有机波谱分析课程考试模式的改革与探索被引量:13
2006年
在本科教学中,我们对有机波谱分析课程的考试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建立了一套多形式、分阶段、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的综合考试模式。实践证明,该模式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效果良好。
陆小兰唐洪杰张桂玲杨桂朋
关键词:有机波谱分析波谱分析考试教学改革
东海赤潮频发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07年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3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污染状况进行的四季现场调查,探讨了该海区石油烃的季节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受到了石油烃的轻度污染,表层海水中石油烃的含量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石油烃的平均浓度夏季最高(0.124mg/L),春、秋季居中(约0.08mg/L),冬季最低(0.032mg/L)。并根据调查区域油类污染物排海量及水文情况,对各季节石油烃的水平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唐洪杰杨茹君张传松陆金仁石晓勇王修林
关键词:赤潮石油烃
基于熵最大化的富营养化二级模糊评价模型——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评价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为进一步丰富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参数水质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方法体系,本文在确立富营养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富营养化模糊判别方法的比较,从富营养化症状和近海生态系统的响应角度出发,确定并建立了"致害因素-效应"框架下的基于熵最大化原理的二级模糊评判方法。不同评价方法对中国典型河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程度的评价结果显示,基于熵最大化原理的二级模糊评价模型所得结果最符合以逼近理想解排序所得的合理营养等级,并且在对各种方法所得评价结果进行理想解的接近度以及广义距离排序时,基于熵最大化的二级评价模型均排在较前的位置,可知该模型的评价结果最接近研究海域水环境系统各指标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戴爱泉石晓勇唐洪杰王修林
关键词:富营养化长江口及邻近海域
温度对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选用东海常见的两种赤潮肇事藻种:旋链角毛藻和米氏凯伦藻,采用一次性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两种赤潮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力(NRA)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0℃-30℃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均能正常生长,且生长曲线均符合S-logistic2种群增长模型;而米氏凯伦藻在10℃和30℃条件下不能正常生长,在其他温度条件下生长情况与旋链角毛藻相似.温度适宜时,两种藻的硝酸还原酶活力最大值(NRAmax)、最大生长速率(μmax)和终止生物量(Bf)随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温度的高低可通过影响细胞硝酸还原酶活力大小间接影响藻类的生长.旋链角毛藻单位体积的NRAmax和最大生长速率均大于米氏凯伦藻,说明旋链角毛藻能够更好地吸收利用硝酸盐.
戴爱泉石晓勇丁雁雁唐洪杰王丽莎王修林
关键词:米氏凯伦藻硝酸还原酶活力温度
氮磷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生长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6
2008年
通过实验室培养,在不同氮磷浓度及氮磷比率的营养条件下,对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的生长及藻细胞硝酸还原酶的活性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中肋骨条藻属于营养型藻类,氮磷营养盐的添加,极大地促进了藻细胞的增殖。在接种后的第4~5天,各培养组藻密度达到最大值并与对照组形成极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进一步发现,环境中的氮、磷浓度及氮磷比率都会影响中肋骨条藻的生长及藻细胞硝酸还原酶活性(NRA)。此外,在各培养组中,中肋骨条藻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最大值(NRAmax)均出现在指数生长期(接藻后第1,2天),早于最大藻密度的出现时间(第4,5天),这表明藻对营养盐的同化速率与生长速率并不一致,后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在本实验条件下,中肋骨条藻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存在一定的阈值。
王金花唐洪杰杨茹君王修林
关键词:硝酸还原酶硝酸还原酶活性比生长率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壳聚糖(Chitosan)是甲壳素(Chitin)的脱乙酰化产物,本身为线型分子,分子链中含有反应性基团羟基(-OH)和氨基(小飓)。在酸性溶液中,由于-OH和-NH2的存在,壳聚糖可形成高电荷密度的阳离子聚电解质,能够凝聚溶液中带负电的悬浊液、有机物质,具有良好的络合性能和絮凝性能;同时,其分子中的-OH和-NH2具有亲水性,使得壳聚糖分子还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可用做污泥脱水剂。由于壳聚糖本身无毒、生物可降解性好、使用后不产生二次污染,在废水处理中具有独特优势。但是壳聚糖也存在相对分子质量小、架桥能力差、使用成本高的缺点。
郭娟娟唐洪杰单宝田王悦江
关键词:壳聚糖阳离子聚电解质生物可降解性相对分子质量酸性溶液
几种海洋微藻的碱性磷酸酶性质初步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对5种海洋微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确定了碱性磷酸酶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8.2的环境中,各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最佳反应温度在40~50℃内,且存在一定差异;40℃下酶促反应恒速时间及米氏常数也有所不同,酶活恒速时间顺序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rn)〈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rnarense);米氏常数大小顺序为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强壮前沟藻〈旋链角毛藻。碱性磷酸酶测定条件为: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底物浓度260μmol/L。
唐洪杰杨茹君张传松李雁宾祝陈坚王修林
关键词: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最适温度米氏常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