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松
- 作品数:98 被引量:1,039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海洋化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理学更多>>
- 荧光光谱结合主成分分析对赤潮藻的识别测定被引量:16
- 2007年
-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非负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我国近海常见的11种赤潮藻在属水平上的活体荧光识别测定技术.利用Delaunay三维插值法,消除浮游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瑞利散射和拉曼散射峰,根据Fisher判别分析方法对各主成分及其组合的分辨能力的判别结果,确定赤潮藻三维荧光光谱的第一主成分得分谱和第二主成分得分谱作为赤潮藻识别特征谱,建立赤潮藻荧光特征谱库,在此基础上,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对11种赤潮藻在属水平上进行识别测定,赤潮藻的识别正确率≥85%,其中9种赤潮藻的识别正确率≥90%,特别是对于近几年东海发生赤潮频率极高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识别正确率≥95%.本研究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赤潮藻三维荧光光谱特征以实现赤潮藻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是可行的.
- 苏荣国胡序朋张传松王修林
- 关键词:荧光光谱主成分分析赤潮藻
- 基于小波高频分量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识别技术研究被引量:10
- 2012年
-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高频分量的浮游植物活体荧光识别技术。通过测量近海常见52种浮游植物的三维荧光光谱,利用小波函数将光谱分解6层后得到系列正交高频分量cd1~cd6,通过标准偏差选择稳定而特异性强的分量特征点及其组合作为浮游植物荧光识别特征谱,并对其稳定性和判别能力进行贝叶斯判别分析,以判别正确率为基准选择分量组合cd3~cd6作为最佳荧光识别特征谱构建浮游植物荧光标准特征谱库,结合非负最小二乘法实现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测定:单种浮游植物在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95.5%和85.7%;浮游植物混合样品(混合比例分别为100%,75%,25%)在门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分别为100%,90.9%,53.3%,平均识别相对含量分别为79.7%,68.3%,17.5%;优势藻(单种优势度达75%)在属水平上的识别正确率为81.2%。将该技术用于围隔实验和现场调查采集水样,有效实现了浮游植物在门水平上的定性定量识别测定。
- 段亚丽苏荣国石晓勇刘金涛张传松王修林
- 关键词:光谱学三维荧光光谱浮游植物
- 2008年浒苔消亡末期35°N断面颗粒有机物垂直分布情况的初步研究
- 008年夏季对35°N断面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在浒苔消亡末期该断面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和颗粒有机氮(Particulate Orgainc Nitrog...
- 张婷张传松石晓勇吴家林张姗姗
- 关键词:颗粒有机碳浒苔
- 东海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分布被引量:13
- 2008年
- 在对测定沉积物中生物硅常用的连续提取法的条件进行详细的摸索,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在特定的离心条件下,多次测定结果表明:试验组数据的标准偏差为0.029和0.036,相对标准偏差为2.41%和3.03%,方法的精密度较高)的基础上,对现场采集的东海近岸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005年东海近岸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呈现近岸低、远岸略高的趋势,东海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在0.7%~1.6%之间,与表层水体叶绿素的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其在柱状样中的垂直变化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该海域水体的浮游植物历史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 王丽莎石晓勇张传松
- 关键词:沉积物生物硅
- 几种海洋微藻的碱性磷酸酶性质初步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对5种海洋微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确定了碱性磷酸酶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8.2的环境中,各藻产生的碱性磷酸酶最佳反应温度在40~50℃内,且存在一定差异;40℃下酶促反应恒速时间及米氏常数也有所不同,酶活恒速时间顺序为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强壮前沟藻(Amphidinium carterae)〈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rn)〈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rnarense);米氏常数大小顺序为塔玛亚历山大藻〈东海原甲藻〈中肋骨条藻〈强壮前沟藻〈旋链角毛藻。碱性磷酸酶测定条件为:温度40℃,反应时间90min,底物浓度260μmol/L。
- 唐洪杰杨茹君张传松李雁宾祝陈坚王修林
- 关键词:海洋微藻碱性磷酸酶最适温度米氏常数
- 浒苔绿潮区营养盐分布特征
- 自2007 年起,我国连年爆发大面积浒苔绿潮,浒苔绿潮的爆发会引起一系列的次生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浒苔绿潮的发生起源于苏北浅滩的紫菜养殖基地及虾蟹养殖池塘,因风和海流的作用,浒苔向北漂移聚集,南...
- 周艳蕾张传松苏荣国石晓勇
- 关键词:浒苔南黄海营养盐
- 2005年春夏季东海赤潮过程中营养盐作用初探被引量:35
- 2008年
- 张传松王江涛朱德弟王修林李京
- 关键词:赤潮营养盐硅藻甲藻
- 春季黄渤海海水中尿素分布特征及溶解态氮的组成被引量:10
- 2015年
- 2014年4~5月对黄渤海海域进行了一次大面现场调查,分别采用二乙酰一肟-盐酸氨基脲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调查水样中尿素及各形态氮的浓度,分析了该海域尿素的浓度状况、分布特征以及溶解态氮的基本组成,并分析了该海域尿素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黄海渤海海域尿素的浓度范围是0.21~2.17μmol·L-1,平均浓度为(0.84±0.20)μmol·L-1.各调查海区中,北黄海海域尿素平均浓度最高,南黄海浓度最低.同时结果表明尿素是调查海域中溶解有机氮(DON)的重要组成部分,占DON的7.90%.在黄海海域尿素浓度由近岸到远海逐渐降低,高值区主要位于大连、青岛等人口密度较高且离岸较近城市的外海海域.渤海海域尿素浓度呈现由近岸到远海依次增加的趋势,说明河流输入不是渤海尿素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可能存在着河口附近泥沙对有机氮的吸附作用.
- 李志林石晓勇张传松
- 关键词:氮尿素
- 2004年东海原甲藻赤潮爆发的现场调查和分析被引量:44
- 2006年
- 2004年4~5月对东海赤潮高发区开展了赤潮原因种的大面观测并对期间爆发的特大赤潮进行跟踪调查,在56个站位采集了171份样品。表层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变化范围为2.5×103~6.0×107cells·L-1,最大值出现在122.94°E,30°N的rb12A站;中层东海原甲藻变化范围为1.0×103~5.32×106cells·L-1,最大值出现在rf40站。从水平分布看,东海原甲藻呈不均匀分布,从垂直分布看,赤潮爆发前原甲藻细胞在水体中层密集,大量增殖后上升到表层,爆发赤潮。
- 陈翰林吕颂辉张传松朱德弟
- 关键词:东海原甲藻赤潮
- 2002年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结构及分布特征的比较被引量:54
- 2004年
- 20 0 2年 8月 2 6日— 9月 4日在东海赤潮高发区 ( 2 9°0 0′— 32°0 0′N、1 2 2°0 0′— 1 2 3°30′E)进行了夏季航次的调查 ,利用春、夏季东海赤潮高发区的调查数据 ,系统分析比较了其营养盐结构和分布特征 ,并初步探讨了夏季爆发的中肋骨条藻赤潮与营养盐的关系。与 2 0 0 2年春季相比 ,2 0 0 2年夏季调查海区中SiO3 Si、PO4 P、NH4 N、DON和PN平均浓度比春季有所增加 ,而NO3 N、NO2 N、DOP和PP浓度则有所减小。夏季各种形态磷营养盐主要由PO4 P和PP组成 ,其中PO4 P比春季明显增加 ,PP略有减少 ,DOP显著减少 ;各种氮形态营养盐主要由DIN和DON组成 ,与春季相比DON比例略有增加 ,DIN略有减少。DIN仍以NO3 N为主并有所增加 ,而NH4 N比例基本不变 ,NO2 N有所减少。主要溶解无机态营养盐 ,如SiO3 Si、PO4 P和NO3 N ,以及PP的平面分布整体上呈沿岸海域浓度高、外海浓度低的趋势 ,等值线与海岸线平行的趋势已减弱 ,甚至消失。NO2 N和NH4 N具有明显的水团分布特征 ,与春季有所不同 ;DON和PN与春季具有相同的斑点状分布趋势。另外 ,本航次调查中在 1 1站发现中肋骨条藻赤潮 ,该站表层SiO3 Si浓度较高 ,PO4 P很低 ,其余溶解态氮营养盐及PP与调查海区表层平均浓度接近 ,PN较高。营养盐结构中 1 1站表层?
- 王修林孙霞韩秀荣祝陈坚张传松辛宇石晓勇
- 关键词:赤潮高发区营养盐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