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少英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3H指数:6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美国洛克菲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圐圙之间:河套地区羊肩胛骨卜民俗与地方记忆
- 2024年
- 当前留存于内蒙古河套地区的羊肩胛骨卜民俗,并非游牧文化的专属,而是承载农牧共有的畜牧式记忆和村落百姓生活方法的凝聚性表征。作为历时性的信仰记忆,羊肩胛骨卜是一条“文化血缘纽带”,将以畜牧生计为主的各文化群体同农牧相宜的自然地域予以联结,形成人地血缘关系。作为共时性的生活方法,骨卜通过家内仪式及禁忌营造而成为一种生活本能,从家庭到村落社会的共享皆突破民族之别,并作为地方文化叙事而稳固运作于民间。伴随着官方组织的集体节俗活动的增多,相关文化主体亦会借此强调民俗的民族之别。村落百姓于整体日常与集体节俗的交互中呈现出圐圙式认知逻辑,骨卜实为此逻辑的非文本化记忆与表达。
- 谢珏璇和少英
- 关键词:民俗
- 边疆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12年
- 为加强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领域学者在边疆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问题方面的对话与交流,促进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由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研究》编辑部共同举办的边疆民族关系与和谐社会构建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6月下旬在云南腾冲召开。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研究》编辑部、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云南大学以及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0余名学者应邀出席了研讨会。
- 和少英黄彩文
- 关键词:和谐社会构建民族关系边疆
-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海外模式的启示被引量:4
- 1999年
- 如何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世纪之交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待民族文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我们民族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只有正确认识民族和文化的含义,弄清现存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实际情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并且尽可能保持民族文化的原生环境.处理好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协调互动关系,才能对优秀传统文化实行有效的保护和传承,为民族文化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 和少英叶海蓉
- 关键词:民族文化传承
- 政治人类学/民族政治学的又一力作——评《民族地区家族政治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民族地区家族政治研究》一书,以民族地区家庭势力的政治影响作为研究选题,以民族地区的村落家庭为主要分析对象、基于对民族地区村落文化转型和民族政治发展的关注,探索了不同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与当下的家庭政治行为的差异。
- 和少英
- 关键词:民族地区家族政治
- 金平傣族的民间信仰探析被引量:7
- 2006年
- 金平傣族是一个跨中越边境而居的特殊族群(ethnic group),其民间信仰表现出十分丰富多彩的特征。本文通过对该族群民间信仰情况的深入调查和描述,试图揭示出其中灵魂多元化的信仰、“神异性权威”(charisma)和“传统型权威”(tradition)两重性民间权威等多层面的社会文化内涵。由于存在着稳定的结构、广泛的群众基础以及存活的反思性空间,代表着所谓“小传统”的那些活生生的民间仪式及其活动,将会在金平傣族社会中持续不断地展演下去。
- 刀洁和少英
- 傣卯人功德观探析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运用法国结构人类学大师列维-斯特劳斯的意识模式和无意识模式理论,尝试对傣卯人信仰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功德观的建构情况作出初步探析。基于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透过地方性文化中的“小供”功德、生肖制度和取名规则,本文发现,傣卯人的功德观在意识模式方面主要表现为赕佛以力所能及之“物”,积极做“摆”奉献且以参与佛事为乐,受戒持戒、摒除俗念、仁慈守信、顺其自然;而在无意识模式方面则主要表现为首尾相接、循环往复的永恒完满之追求,同性相斥、异性相配的互补原则,正斜相抵、吉凶相消的化合之道。在此认知基础上对傣族功德观研究提出了三项补充:功德完满的需求使傣卯人对时间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互补以及化合的思维对傣卯人的行为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人与人之间的功德共享也是功德获取的方式之一。
- 和少英魏茜
- 关键词:功德
- 金平傣族的巫文化与心理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金平傣族是一个颇具特色的族群,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边陲的中越边境一带。该族群不信仰小乘佛教,却保留着十分古朴的以"万物有灵"为其核心内容的丰富多彩的巫文化信仰。在长期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所发现的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巫术事象,尤其是巫师、巫医及其心理治疗等,便充分说明了这样的信仰在当地人中的遗留。
- 和少英刀洁
- 关键词:巫文化心理疾患心理治疗
- 天主教与滇南苗族传统文化习俗的嬗变被引量:5
- 2010年
- 随着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文化正以一种强势文化姿态席卷世界各个角落。本文以滇南苗族村寨传统文化习俗在西方天主教传播过程中所发生的能动性嬗变为案例,揭示了地方文化也以强劲的自主性对西方文化进行着本土化改造;西方文化在地方文化搭建的舞台上进行着新的诠释与演绎,也因此被赋予了地方性意义。由之,从地方性知识的视角对目前流行的全球化话语进行了解构。
- 和少英吴兴帜
- 关键词:天主教嬗变地方性知识
- 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被引量:47
- 2009年
- 民族文化是各民族群众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以及和谐共存等特色的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为例证,提出坚持不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为主导、辅之以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等模式,并强调应重视实践层面的探究以及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民族文化事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突出培育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等方面。但在当前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讨论这个问题,尤为重要的是树立一种保护与传承本身就是根本目的的"本体论"观念,这样才有望真正探索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 和少英
- 关键词:民族文化本体论
- 直苴彝族倮倮颇祭“尼”仪式研究——兼与埃里克·缪格勒商榷被引量:3
- 2015年
- 在《野鬼的年代》中,美国人类学家缪格勒运用直苴彝族倮倮颇祭"尼"仪式素材,借助"野鬼"("尼"的一种)这一概念,讨论了民族国家与一个"受伤"的地方性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由此展现了倮倮颇这一群体的记忆和空间。作为一种描述工具,祭"尼"仪式被作者碎片化地加以使用,而有关祭"尼"仪式的逻辑、本质、动力等更为深入和关键的问题却被遮蔽了,由此不能不影响到本书结论的可靠性。本文在深入调查祭"尼"仪式的基础上,指出"尼"是鬼、神、妖魔、灵魂等的总称,"尼"产生的基础是万物有灵,祭"尼"的目的是祖荫庇护。人"尼"之间的使者毕摩,通过祭"尼",实现众"尼"归位,有效实现了人"尼"之间的动态平衡。
- 和少英罗明军
- 关键词: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