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海荣

作品数:21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海南农垦总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脑梗
  • 8篇急性
  • 7篇脑梗死
  • 7篇梗死
  • 5篇动脉
  • 5篇血性
  • 5篇缺血
  • 5篇卒中
  • 5篇脑卒中
  • 4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颈动脉
  • 4篇急性脑梗死
  • 3篇动脉粥样硬化
  • 3篇颈动脉粥样硬...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硬化
  • 2篇多普勒
  • 2篇血清
  • 2篇血压
  • 2篇血脂

机构

  • 16篇海南农垦总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作者

  • 18篇吴海荣
  • 15篇曾超胜
  • 12篇蔡毅
  • 11篇周经霞
  • 10篇苏庆杰
  • 6篇李鹏翔
  • 6篇陈聪
  • 5篇吴映曼
  • 5篇龙发青
  • 3篇王德生
  • 3篇刘姝
  • 2篇余丹
  • 2篇吴硕琳
  • 1篇代鸣明
  • 1篇闫丽敏
  • 1篇黄佳丽
  • 1篇张余辉
  • 1篇黄少珠

传媒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12月经本院病原学确诊的23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结果 123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亚急性起病,11例患者为慢性起病,病程9 d至3个月不等,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头痛、脑膜刺激征,所有患者HIV-Ab检查均呈阴性;2患者病程9 d至3个月,平均病程:45.7±39.8 d;确诊时间1至23 d,平均天数:7.3±5.7 d;确诊腰穿次数1至9次,平均次数:2.3±1.7次;入院治疗前被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3例,误诊为狼疮性脑病1例;323例患者均检测到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脊液墨汁染色阳性的患者17例,脑脊液培养出新型隐球菌19例;4颅脑影像学检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脑膜强化、脑积水、脑室扩大以及肉芽肿等病变;523例患者中治愈11例,有效7例,无效3例,死亡2例,2例患者均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同时治愈患者与未治愈患者在年龄、病程时间、首次腰穿压力值、基础疾病、是否出现意识障碍以及脑积水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患者年龄超过60岁,基础疾病超过3种,病程≥3个月、颅内压超过420mmH_2O、脑脊液蛋白含量≥1.75 g/L时患者预后不良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陈聪苏庆杰吴海荣曾超胜周经霞刘姝
关键词: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预后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一级预防中高血压防治现状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调查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一级预防中高血压的防治状况。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1年中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伴有高血压的住院患者入院前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按文化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4组,分别比较各组的治疗率和控制率。针对各组中高血压病进行分级统计,比较相同级别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人群之间的控制率是否有不同。结果以急性脑梗死或TIA入院的高血压患者518例中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51.9%、47.5%和25.2%。269例高血压知晓者中,按受教育层次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及以上4组,各组总体治疗率和控制率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控制率比较,小学和初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初中和高中及高中与大学及以上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受教育组中,分别按高血压病分级法将患者分级,相同高血压分级患者,各组间总体的控制率有差异;在高血压病1级组中,各文化层次不同组产生的不同控制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高血压的防治工作仍旧十分滞后。需要提高针对低文化层次的患者宣教监督管理,来提高血压病的治疗率与控制率。
苏庆杰吴硕琳周经霞蔡毅曾超胜吴海荣吴映曼龙发青李鹏翔闫丽敏王德生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2007年
目的通过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临床、CT、MRl检查确诊,设计为脑梗死组,另设对照组50例,2组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溃疡斑为主,对照组以扁平斑、硬斑为主,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2.30,P<0.010)。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不稳定的软斑及溃疡斑为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吴海荣蔡毅余丹
关键词:彩色超声多普勒脑梗死颈动脉硬化斑块
进展性脑梗死与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探讨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进展性脑梗死组37例,非进展性脑梗死组60例)入院后1 d、3 d、5 d、7 d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和50例正常对照者的IL-6及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均P<0.05)。无进展性脑梗死组各时间点IL-6及TNF-α浓度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明显升高,可作为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血清蛋白标志。
吴海荣蔡毅苏庆杰曾超胜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的防治现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中糖尿病(DM)防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首次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含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DM住院患者182例,应用自行设计的脑卒中一级预防知识调查问卷,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患者DM、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肥胖等主要危险因素知晓率分别为34.6%,63.7%,46.7%,48.4%和17.6%;2182例患者中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4.6%(63/182)、27.5%(50/182)和19.2%(35/182);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是否医疗保险等因素对DM进行治疗和干预有统计学差异(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患者接受降糖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DM患者对DM治疗认识不够,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是否医疗保险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周经霞代鸣明吴硕琳苏庆杰蔡毅曾超胜李鹏翔吴映曼吴海荣龙发青
关键词:脑卒中糖尿病
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择2012-05-2015-07我院接诊的92例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24~72h的亚低温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GCS)和血流动力学评分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颅脑损伤和临床特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和搏动指数(PI)在1d的时候无明显变化,在之后3d、5d、10d观察组的Vs、Vm和PI和对照组相比较有较明显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GCS评分在1d和3d并无明显差异,但在5d、7d观察组GCS评分要明显好于对照组,在10d达到最高(10.43±3.33)分vs.(8.23±3.2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治疗老年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患者的脑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陈聪曾超胜吴海荣苏庆杰周经霞刘姝
关键词: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血流动力学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脑卒中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均无恶化和死亡病例出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观察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常规治疗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其减低患者的血液粘度,增加脑部血液供应有关。
周经霞苏庆杰曾超胜吴海荣
关键词: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脑卒中疗效血液流变
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血脂调控现状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中血脂调控现况。方法 2010年5月—2011年1月选择在我院住院的17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问卷方式对其血脂调控认识情况进行调查,并比较农村患者及城镇患者的血脂调控的知晓率、基本治疗率及有效控制率。结果 176例患者的总知晓率为18.2%(32/176),总基本治疗率为5.1%(9/176),总有效控制率为0.6%(1/176)。农村组患者血脂调控的知晓率及基本治疗率与城镇组患者(12.9%与25.3%,2.0%与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有效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血脂调控的认识严重不足,特别是农村患者,应加强血脂异常的防治,降低脑卒中的复发率。
李鹏翔苏庆杰蔡毅曾超胜吴海荣吴映曼龙发青周经霞
关键词:卒中血脂异常
青中年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hs-CRP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确诊中青年急性脑梗死92例住院患者和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同时采用全自动化仪分别检测其血hs-CRP浓度;将脑梗死组依斑块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非脑血管病为对照组,对所检测结果分析各组间的检出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s-CRP相关性。结果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1),脑梗死3个亚组中,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结论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有其相关性,尤其与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
吴海荣蔡毅曾超胜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塞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脑动脉内溶栓与静脉内溶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急性脑梗塞病人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和动脉介入溶栓组。治疗前和发病后1、7、14、28d做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结果两组溶栓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脑动脉溶栓组评分迅速增加,与静脉溶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动脉溶栓组与静脉溶栓组的颅内出血率分别为2.08%与8.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激酶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塞疗效好,而且尿激酶脑动脉内溶栓比静脉溶栓相对有效、安全。
吴海荣蔡毅曾超胜
关键词:溶栓疗法急性脑梗塞尿激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