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
- 作品数:21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卫生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一种转运氧气袋加压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运氧气袋加压装置,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加压囊、封口件、加压件、连接件,加压囊具有加压腔,加压腔的内壁具有气囊体,加压囊还具有开口,开口与加压腔连通,封口件连接于开口处,封口件用于控制开口...
- 张俊胡锦杨伟健杜倬婴袁强汪美华吴刚陈龙余纯
- 垂体脓肿的诊断和治疗(14例报告和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垂体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头痛13例,垂体功能低下6例,视力视野影响6例,多饮多尿3例,发热3例。MRI增强病灶均呈环状强化。11例经蝶手术治疗,3例经开颅手术。术后随访头痛缓解者10例,视力、视野改善者4例,尿崩者2例恢复正常,垂体功能低下者中4例恢复正常,3例开颅手术者中2例复发,再经蝶手术治愈。结论:应用常规CT和MR术前诊断垂体脓肿困难,对鞍区囊性病变应考虑到垂体脓肿的可能。及早手术、正确选择手术入路、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和适当的对症治疗是治疗垂体脓肿的关键。
- 郑康周翔吴刚张海石周范民黄峰平
- 关键词:垂体脓肿手术治疗
- 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05年
-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手术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子,以指导神经外科临床更好地预防及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建立<神经外科术后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量表>,采用时间段取样法抽取1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史,根据量表内容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研究最后有效病例1430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数为75例,发生率为5.24%.分析结果表明神经外科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男性6.64%(54/813),女性3.40%(21/617);50岁以上患者的发生率达9.88%(41/415),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的患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分别达17.5%(14/80,术前GCS 7~10)和20.9%(14/67,术前GCS 3~6),以及20.25%(16/79,术后第1天GCS 7~10)和23.75%(19/80,术后第1天GCS 3~6).择期手术中第四脑室肿瘤术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5.79%(3/19),急诊手术中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消化道出血高达46.43%(13/28).随着神经外科手术后并发症数的增加,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随之上升. 结论神经外科手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50岁;男性;手术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病变位于脑干及第四脑室;高血压脑出血;脑内及脑室内出血的颅脑外伤;术后出现肺炎、脑水肿、颅高压、颅内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 郑康吴刚程能能姚成军周良辅
-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消化性溃疡出血高危因素脑室内出血
-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 2024年
- 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高发,显著增加颅内进展性出血及术中大出血风险、救治难度及患者病死率。颅脑创伤后大量组织因子暴露导致凝血异常激活是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理机制,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创伤性凝血病。目前,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起病隐匿、出现时往往不合并大出血、诊断标准不一、诊治不规范,尚缺乏相关共识或指南。为此,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指南、共识和临床研究,通过改良德尔菲法征集专家建议,共同制订《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就颅脑创伤急性期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提出18条推荐意见,旨在规范临床诊治。
- 袁强虞剑陈建陈文劲丁天凌方文华冯军峰高国一高亮杭春华贺晓生胡荣胡颖红黄齐兵江荣才蓝胜勇李立宏李育刘劲芳马驰原马辉毛青帕珠任学芳石广志苏作鹏苏忠周孙晓川王玉海王中魏俊吉徐福林许汪斌张立平张云东周建新王之敏周强陈菊祥李强冯光孙晓欧孙成法王加充吕胜青侯立军杜倬婴吴刚胡锦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
-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出血创伤凝血功能障碍
- 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及治疗被引量:1
- 2007年
- 中枢神经系统的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一种血管畸形,可以发生在脑内任何部位。然而生长任第三脑室内的海绵状血管瘤极为罕见。本研究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自2001年以来收治的4例三脯室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对二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
- 郑康吴刚鲍旭辉庄冬晓张海石周翔黄峰平
- 关键词:海绵状血管瘤三脑室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畸形神经外科
- 脑出血后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过度表达与脑水肿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导致脑出血(ICH)后脑水肿的机制。方法将血红蛋白注入sD大鼠的右侧基底节区,24h后将其处死取脑组织检测脑水含量及钠离子含量。同时,采用Westernblot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来检测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PARP)的表达,并观察铁螯合剂——去铁敏(DFX)对PARP表达的影响。结果脑内注射血红蛋白后24h发现注射侧脑水含量明显升高[基底节含水量由(78.7±0.3)%上升至(82.1±1.2)%],同时PARP表达上调;而在脑内注射血红蛋白同时腹腔注射500mg/kg的去铁敏则能使PARP表达下调并且使脑水肿减轻[基底节含水量由(82.1±1.2)%降至(80.4±1.0)%]。结论在脑出血后血红蛋白诱导的迟发性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PARP起到了潜在的重要作用;而螯合血红蛋白的降解产物铁并抑制PARP过度表达,有可能成为减轻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 吴刚鲍旭辉胡枢坤黄峰平
-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血红蛋白铁
- 脊髓蛛网膜下腔梗阻1例病例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管内囊虫的疾病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椎管内囊虫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病理报告、免疫学检查和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和总结椎管内囊虫的诊治。结果患者因双下肢进行性、上行性麻木伴行走不稳入院。胸腰椎MRI在T8-9椎体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可见条片状异常信号,伴上段蛛网膜下腔扩张和下段脊髓表面蛛网膜强化。术中见硬膜下多个囊性病灶,取出病灶后可见大量脑脊液涌出。术后病理考虑为寄生虫感染性肉芽肿。进一步检查血清囊虫抗体示弱阳性,予吡喹酮治疗,患者恢复良好。结论椎管内囊虫病罕见,诊断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免疫学资料,以免误诊误治。
- 周成丞吴刚郑佳骏黄峰平周范民郑康
- 关键词:囊虫病脊髓椎管内蛛网膜下腔
- 磁共振成像T2*WI观察大鼠自发性脑出血含铁病灶的演变过程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旨在研究用MRI T2*WI检测自发性脑出血后含铁病灶的演变过程。方法:大鼠脑内注射不同体积的自体动脉血(A组10μL;B组50μL;C组100μL)。各组术后第1、3、7、14和30天行脑部MRI T2WI和T2*WI扫描,记录图像特征。由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大鼠脑内注射自体血后,MRI T2*WI图像较T2WI明显清晰;A、B组大鼠术后7和14 d含铁病灶体积T2*WI较T2WI所测得的体积更大(P<0.05);C组大鼠术后第7、14和30天,T2*WI比较T2WI测得的体积也更大(P<0.05)。结论:在自发性脑出血后含铁病灶的检测中,MRI T2*WI较MRI T2WI更为清晰和敏感。
- 胡枢坤吴刚常川黄峰平
- 关键词:脑出血铁离子
- CD47在小胶质细胞吞噬红细胞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 2017年
-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对红细胞的吞噬现象。探讨红细胞表面CD47表达变化对小胶质细胞吞噬红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用PKH26标记红细胞后分为年轻红细胞组和衰老红细胞组,将标记好的红细胞加入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中,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吞噬现象;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年轻红细胞组与衰老红细胞组的CD47表达差异;用流式细胞仪对吞噬进行定量研究。结果年轻红细胞组CD47表达较高,CD47/β-actin为(0.46±0.03);衰老红细胞组CD47表达明显降低,CD47/β-actin为(0.20±0.07),衰老红细胞的CD47表达降低>50%(P<0.05)。衰老红细胞组较年轻红细胞组更容易被小胶质细胞吞噬(P<0.05)。结论红细胞表面CD47表达降低导致促进红细胞被小胶质细胞吞噬。
- 周翔胡枢坤郑佳骏吴刚
- 关键词:CD47小胶质细胞
- 去铁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临床初步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用去铁敏治疗临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临床自发性脑出血病例共29例进入观察序列,其中去铁敏治疗组19例,对照组10例,发病后静脉注射去铁敏针剂,发病第1、7和14天行脑部MRIT2WI和T2%wI扫描,Image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发病第7、14和90天行神经功能评估。结果患者使用去铁敏后,未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患者脑出血后第1、7和14天治疗组脑组织相对水肿程度(1.08±0.57、1.37±0.68、1.52±0.69)比对照组(1.89±0.77、2.03±0.71、2.07±0.87)明显减轻(P〈0.05);脑出血后第7和14天治疗组相对血肿体积(0.96±0.21、0.89±0.23)比对照组(1.16±0.23、1.24±0.49)明显缩小(P〈0.05);脑出血后第7和14天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11.7±4.1、7.4±2.6)比对照组(15.1±4.9、11.8±5.6)明显好转(P〈0.05)。结论去铁敏对临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 吴刚胡枢坤常川陈炜沙龙贵高翔郑康
- 关键词:脑出血铁去铁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