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钟灵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瑞典国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0篇贝斯
  • 14篇水牛
  • 10篇虫病
  • 9篇体外
  • 9篇体外培养
  • 9篇牛巴
  • 9篇巴贝斯虫病
  • 8篇牛巴贝斯虫
  • 5篇东方巴贝斯虫
  • 4篇牛病
  • 4篇镰形扇头蜱
  • 3篇血清
  • 2篇免疫
  • 2篇免疫保护
  • 2篇黄牛
  • 2篇红细胞
  • 2篇4℃保存
  • 1篇犊牛
  • 1篇血清钙
  • 1篇血清流行病学

机构

  • 21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湖北省畜牧局

作者

  • 21篇刘钟灵
  • 15篇赵俊龙
  • 9篇马丽华
  • 8篇姚宝安
  • 3篇刘恩勇
  • 2篇王长江
  • 2篇罗永香
  • 1篇丁书田
  • 1篇汪承相
  • 1篇程新阶
  • 1篇黄定余
  • 1篇彭伏虎
  • 1篇尹绪军
  • 1篇石俊华
  • 1篇丁明星
  • 1篇段颖华
  • 1篇邓干臻
  • 1篇张德明

传媒

  • 7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畜牧兽医学报
  • 2篇中国兽医科技
  • 2篇中国兽医寄生...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中国动物检疫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4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1
  • 1篇1990
  • 3篇1989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技术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赵俊龙刘恩勇姚宝安刘钟灵石俊华马丽华段颖华丁书田黄定余汪承相程新阶罗永香
该成果通过对影响体外培养的多种黄连素进行筛选,成功建立了一套东方巴贝斯虫的微气静相培养的成熟技术,利用该技术对数株虫体进行了培养,利用上述方法培养获得的分泌性抗原经处理后制成疫苗,在实验室和流行区用于免疫预防水牛巴贝斯虫...
关键词:
关键词: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
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4℃保存的红细胞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1998年
在采用微气静相培养技术对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基础上 ,观察了 4℃保存不同时间的悬浮于 199培养液中的染虫红细胞和健康牛红细胞用于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时的虫体生长情况 ,结果表明 ,染虫红细胞在 4℃保存 2 0d仍可用于建立起始培养 ;健康牛红细胞保存 6d ,对培养影响不明显 ,而保存 9d即严重影响东方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这对东方巴贝斯虫的虫体保存和培养条件的选择均具有重要意义。
赵俊龙刘钟灵姚宝安马丽华
关键词:东方巴贝斯虫体外培养
水牛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研究Ⅱ.冷冻血清的应用和筛选被引量:2
1994年
应用冷冻血清对1株采自自然感染的水牛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72d的体外连续培养,共继代20次,培养72h红细胞染虫率最高达14.1%,平均为8%~10%。培养20d和30d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复苏后,接种于去脾水牛犊均引发了严重的牛巴贝斯虫病,从而说明已建立了水牛牛巴贝斯虫的体外连续培养,且经培养后的牛巴贝斯虫致病力没有改变。本试验利用6头份的冷冻健康水牛血清同时进行培养,结果发现,并非所有的健康水牛血清均适合于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
赵俊龙姚宝安马丽华刘钟灵
关键词:血清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水牛
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调查研究 Ⅴ.镰形扇头蜱经卵传递牛巴贝斯虫的证实被引量:13
1989年
1986年从病牛身上摘下饱血雌蜱,经实验室饲养,孵化为第二代成蜱,人工越冬。于1987年将上述蜱100只接种于已去脾23天的一岁龄健康水牛,以后每天从该牛身上取蜱查其唾液腺。结果在吸血期间,始终查到梨形虫体,其平均大小为1.3×0.68微米。接种后第4天,牛血中开始出现巴贝斯虫,至第19天,红细胞感染率高达9.6%,单梨形虫体大小为0.84~2.64×0.42~1.22微米,双梨形虫体大小为0.64~1.64×0.37~0.97微米,以后逐渐下阵。该牛出现体温升高)41.6℃)、严重贫血(血红蛋白量2克,红细胞压积14%,红细胞总数177万/毫米~3)、黄疸及精神萎顿等症状。上述结果表明,该牛感染了巴贝斯虫病,由此证实镰形扇头蜱是经卵传递巴贝斯虫,其感染阶段是成蜱。
马丽华刘钟灵赵俊龙
关键词:巴贝斯虫病镰形扇头蜱
巴贝斯虫病水牛血清钙镁浓度变化与染虫率的关系被引量:1
1997年
自水牛巴贝斯虫病非疫区购买的无任何血液原虫寄生的健康水牛犊2头,人工摘除脾脏后,用从疫区采集的饥饿镰形扇头蜱叮咬感染,观察巴贝斯虫的消长与血清钙、镁浓度的变化,结果发现二者关系密切,其中钙离子浓度与红细胞染虫率呈负相关,镁离子浓度与红细胞染虫率呈正相关,这一发现为进一步研究水牛巴贝斯虫病及在体内外研究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均具有重要意义。
赵俊龙尹绪军刘钟灵
关键词:巴贝斯虫病血清钙血清镁牛病
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致病力的观察
1994年
体外培养的牛巴贝斯虫,经液氮保存5个月后取出,迅速解冻,皮下接种于二头去脾水牛犊(含虫均为2×10 ̄8个)。接种后二头牛分别从第11天和第17天体温升高,最高达40℃和39.8℃,红细胞压积分别降为29%和26%,血红蛋白含量最低分别降为50g/L和40g/L。接种后第15天和第19天,外周血液中虫体含量最高,红细胞染虫率分别达5%和6%,试验牛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如贫血、结膜黄染、粪便稀薄、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其中1头死亡。说明体外连续培养20、30天的牛巴贝斯虫,其毒力没有下降,对牛具有感染性并能使其发病,与自然发病的强毒株人工感染牛没有差异。
马丽华姚宝安赵俊龙刘钟灵
关键词:牛病巴贝西焦虫病体外培养
培养液容积、深度和更替时间对水牛牛巴贝斯虫体外培养的影响
1997年
采用改进的微气静相培养技术,研究了培养液容积、深度、更替时间对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液层深度对牛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影响明显,理想的液层深度是6.2mm;在保持单位面积上培养液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培养容积大小对培养无影响;隔24h更换上清液,能使牛巴贝斯虫稳定地生长,延长更换培养液的时间能显著地抑制牛巴贝斯虫的生长繁殖。试验还在此基础上,利用较大容积(16.0ml)对1株牛巴贝斯虫进行了长达27d的体外培养,继代8次,牛巴贝斯虫生长良好。本试验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水牛巴贝斯虫病及其免疫提供了有利条件。
赵俊龙刘钟灵姚宝安马丽华
关键词:体外培养牛巴贝斯虫水牛培养液
荧光抗体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研究被引量:2
1989年
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和直接荧光抗体试验(FAT)对水牛巴贝斯虫病进行了研究。IFAT结果表明,我国的水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与伊氏锥虫、环形泰勒虫、瑟氏泰勒虫相边缘边虫无交叉免疫反应,而与双芽巴贝斯虫有较低的交叉免疫反应。IFAT和FAT交叉免疫反应及FAT抑制反应证明,国内水牛牛巴贝斯虫、黄牛牛巴贝斯虫和澳大利亚黄牛牛巴贝斯虫三者抗原性相同。用IFAT测定,实验水牛感染后3—8天产生抗牛巴贝斯虫抗体,第23天达到最高峰(1:10240),并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感染后第143天抗体效价仍为1:1280,而水牛血液中的虫体已于感染后第23天消失。水牛巴贝斯虫病疫区内的水牛和黄牛血清学调查显示,100%抗体阳性(水牛16/16,黄牛12/12),而非疫区水中则100%抗体阴性(29/29)。水牛牛巴贝斯虫玻片抗原在4℃.—30℃相—70℃下分別深存3.5个月、1年和1年,其抗原性无明显变化。荧光抗体技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水牛巴贝斯虫病的方法。
王长江刘钟灵
关键词:荧光抗体试验水牛巴贝斯虫病
寄生于中国水牛Bubalus Vbubalis的巴贝斯虫一新种(梨形虫目:巴贝斯科)被引量:10
1997年
经作者等深入研究,发现湖北省水牛巴贝斯虫病病原不是牛巴贝斯虫Babesiabovis与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而是一新种——东方巴贝斯虫Babesiaorientalissp.nov.。病牛红细胞中的虫体呈梨形(单梨形多于双梨形)、椭圆形、指环形、边虫形及杆状。以梨形虫体居多,病的初期其长度均小于红细胞半径,其平均大小为2.2×1.3μm,双梨形虫体尖端相连多排列成钝角或一字形,位于红细胞偏中央处。病的后期(出现虫血症后5~6d)及体外培养72h,有少部份(1~2%)虫体直径大于红细胞半径。新种的传播者为镰形扇头蜱Rhipicephalushaemaphysaloideshaemaphysaloides经卵传递(由第二代成蜱传给健康牛)。在成蜱的血淋巴中的虫样体(裂殖子)呈圆锥状、一端钝圆、尾部直而尖,不形成钩。新种对黄牛不能感染致病,只能使水牛致病。
刘钟灵赵俊龙马丽华姚宝安
关键词:双芽巴贝斯虫镰形扇头蜱水牛
水牛巴贝斯虫病可溶性抗原疫苗的疫区应用试验被引量:1
2000年
体外培养获得的东方巴贝斯虫可溶性抗原与等量弗氏完全佐剂混合后用作疫苗进行疫区免疫保护试验。试验动物共分 2组 ,免疫组 82头牛在发病季节前 1个月用疫苗间隔 2周免疫 2次 ,对照组不作处理。所有试验动物在试验前和发病季节后分别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水平 ,同时 ,在发病季节观察试验动物的发病情况。结果表明 :在发病季节内 ,免疫组牛无一发病 ,血清抗体水平与试验前相比升高明显 ,而对照组 86头牛有 5头出现临床症状 ,虽经治疗仍有 2头死亡 ,血清抗体水平与试验前相比变化不明显。
赵俊龙刘恩勇石俊华丁书田刘钟灵姚宝安赵胜明刘朝华罗永香
关键词:可溶性抗原免疫预防水牛巴贝斯虫病免疫保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