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傅发源

作品数:16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心肌
  • 8篇微栓塞
  • 6篇栓塞
  • 6篇微栓
  • 5篇冠脉
  • 4篇心室
  • 4篇冠状动脉微栓...
  • 4篇大鼠冠状动脉
  • 3篇血栓
  • 3篇起搏
  • 3篇综合征
  • 3篇微血栓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微栓塞
  • 3篇冠脉综合征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16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天津市胸科医...

作者

  • 16篇傅发源
  • 12篇陈良龙
  • 5篇张飞龙
  • 3篇陈学海
  • 3篇王伟伟
  • 3篇陈建华
  • 2篇江琼
  • 2篇洪华山
  • 2篇李淑梅
  • 2篇范林
  • 2篇李金国
  • 2篇叶明芳
  • 2篇林朝贵
  • 2篇钟玲
  • 1篇曾凯
  • 1篇卢仁荣
  • 1篇陈若菡
  • 1篇孙旭东
  • 1篇林军华
  • 1篇罗育坤

传媒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外医学(心...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4
  • 1篇200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损伤电流与R波感知优化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植入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及起搏参数与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优化植入之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起搏导线优化植入的理想参数。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306例符合纳入排标准的行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植入的患者分成2组,单次植入(SP)组229例,术中主动固定右心室起搏导线1次植入成功的患者;多次植入(MP)组77例,术中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螺旋后发生脱位或术中测试参数不满意,需重新进行起搏导线植入的患者。比较两组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即刻损伤电流(COI1)和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损伤电流(COI10)、起搏阈值、R波感知(R10min)和起搏阻抗的大小。筛选可以预测主动固定起搏导线优化植入的参数,并探讨这些参数的量化标准。结果(1)与MP组比较,SP组COI1[(9.34±2.44)mV比(3.19±1.36)mV,P〈0.001]、COI10[(4.99±2.04)mV比(1.91±0.62)mV,P〈0.001]及R10min[(14.2±4.5)mV比(5.4±0.7)mV,P〈0.001]较高,起搏阈值较低[(0.65±0.18)V比(1.90±0.40)V,P〈0.001],2组起搏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135)n比(790±140)n,P=0.251]。(2)起搏导线植入的稳定性与COI,(OR=0.247,95%C10.098—0.623,P=0.003)和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的R波感知(OR=0.081,95%C10.015—0.428,P:0.003)相关。(3)COI,的最佳节点值为4.77mV(敏感度0.97,特异度0.95);R10min的最佳节点值为7.25mV(敏感度0.96,特异度1.00)。术后3个月时随访,右心室起搏导线起搏阈值(0.68±0.19)V,R波感知(12.1±3.6)mV,阻抗(543±107)Ω。结论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的损伤电流(〉4.77mV)和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R波感知(〉7.25mV)是判断右心室主�
陈建华张飞龙范林陈学海王伟伟傅发源陈良龙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电描记术
慢性冬眠心肌的间质重塑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慢性冬眠心肌(CHM)间质变化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小型猪采用球囊扩张及内膜剥脱术,造成心脏左前降支中段狭窄、心肌慢性缺血,建立CHM模型。24只小型猪被分成:CHM组和假手术组,于模型建立后4周、12周终止实验。心脏切片以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组织形态学;以苦味酸天狼星红(PSR)染色,偏光镜观察间质胶原纤维类型和比例;以免疫组化法测定间质糖蛋白、纤维结合蛋白(FN)和骨桥蛋白(OPN);以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收缩功能。结果:较之假手术组(1)CHM的间质空间扩大,成纤维细胞增多,胶原增生;(2)CHM的间质胶原容积分数(ICVF)、血管周围胶原容积分数(PCVF)及光密度积分(IOD)、FN和OPN均明显增加,并随时间延长而增加(P<0.01);(3)PSR染色偏光镜观察示CHM组Ⅰ型胶原大量聚集,排列紊乱,Ⅲ型胶原少量,Ⅰ/Ⅲ胶原比例增高;(4)CHM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室壁增厚率(%WT)显著降低(P<0.01);(5)胶原纤维含量与LVFS、LVEF和%WT呈高度负相关(r=-0.754~-0.872,P<0.01)。结论:慢性冬眠心肌出现间质重塑。
郭进建陈良龙林朝贵李金国钟玲叶明芳傅发源江琼卢仁荣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心肌顿抑糖蛋白类心室重构
房室结消融结合希氏束起搏治疗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一例被引量:7
2017年
患者女,79岁。主因“活动后气促9个月,加重3d”就诊入院。患者入院前9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气促,步行2~3m即感气促明显,伴心悸,偶有夜间端坐呼吸。就诊福州市第一医院,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9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25%;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
傅发源林军华张飞龙罗育坤陈良龙
关键词:房室结消融心房颤动起搏治疗希氏束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活动后气促
瑞舒伐他汀对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瑞舒伐他汀干预对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微栓塞组、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0.5 mg/(kg.d)]和高剂量组[3.0mg/(kg.d)],每组分为术后3天、28天两个观察时间点,每时间点6只,瑞舒伐他汀干预的时间从术前7天到术后7天。术后3天,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10的表达,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术后28天,检测心肌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的变化,观察左心室功能改变。结果与微栓塞组比较,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表达,增加白细胞介素10表达;同时减少心肌组织微梗死灶数量,减轻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心肌胶原纤维增生,并改善左心室功能。而低剂量组则不能。结论围术期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干预能抑制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局部炎症反应,减轻心脏重塑,并改善左心室功能。
傅发源张飞龙陈良龙
关键词:瑞舒伐他汀冠状动脉微栓塞炎症反应
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的建立(英文)
2004年
背景: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时相当常见,并且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目的:建立大鼠冠状动脉微血栓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冠状动脉微血管阻塞的病理生理意义奠定基础。地点、材料和干预:实验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鼠类动物实验室完成。实验选取24只SPF级雄性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只。钳夹升主动脉后自主动脉根部注入月桂酸钠1.0mg/kg,1.5h后取标本。主要观察指标:注入月桂酸钠后大鼠冠状动脉微血管内皮损害及微血栓形成情况;早期缺氧心肌情况。结果:①注入月桂酸钠1.5h后冠状动脉微血栓组所有大鼠均出现微动脉血管内皮损伤及微动脉血栓形成,对照组无此情况(P<0.01);冠状动脉微血栓组微动脉内皮损伤率为(10.17±2.33)%,血栓形成率为(9.42±2.02)%。②Nagar-Olsen染色显示心肌缺血区域占所观察心肌横截面面积的(7.52±2.26)%,对照组无心肌缺血(P<0.01)。结论:月桂酸钠可稳定地诱发冠状动脉微血栓形成,此模型可作为冠状动脉微血栓及微栓塞研究的平台。
叶明芳陈丹傅发源陈良龙洪华山吴黎明林朝贵
关键词:动物模型心肌缺血病理学
损伤电流的动态变化与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稳定性的关系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损伤电流(COI)的动态变化与主动固定起搏电极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将13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A组,90例,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测得的COI10>3.5mV;B组,48例,COI10值<3.5mV。比较两组COI0(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即刻测得COI)值和COI10值的变化,观察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起搏阈值和R波感知的变化。结果:A组与B组比较:①COI0值为(10.54±1.98)mV∶(6.54±0.81)mV(P<0.001),COI10值为(6.84±1.70)mV∶(2.47±0.53)mV(P<0.001),导线螺旋固定10 min后测试结果:起搏阈值(0.61±0.18)V∶(1.40±0.31)V(P<0.001),R波感知(15.40±4.18)mV∶(5.10±0.77)mV(P<0.001),电极阻抗(716.47±150.03)ohms∶(745.00±149.93)ohms,P=0.479。②B组中有9例患者于术中稍用力向后提拉导线后发生起搏导线脱位;15例患者10min后测得的起搏阈值和(或)R波感知不良而进行重新植入;有2例患者10min后测得的起搏参数均满意,但分别于术后10h和24h发生起搏导线脱位,予重新植入。而A组患者术中提拉导线均未发生导线脱位,10min测得的起搏参数均满意。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右心室电极起搏阈值、R波感知以及电极阻抗等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各参数P>0.05。结论: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即刻测得的COI0值较低(<7.0mV),COI值迅速下降,COI10值<3.0mV,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测得的起搏阈值无明显降低,R波感知降低,提示起搏导线固定不良,容易造成起搏导线脱位,需要寻找新的位置进行重新植入。
陈建华张飞龙陈学海王伟伟傅发源陈良龙
关键词:心律失常起搏
大鼠冠脉微栓塞后心脏重塑及通心络干预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冠脉微栓塞模型,探讨冠脉微栓塞后慢性期心肌细胞凋亡、间质胶原纤维含量及心肌内小冠脉密度的变化,探讨冠脉微栓塞后上述三方面的变化对心脏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观察通心络干预的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
傅发源
关键词:微血栓冠脉微栓塞细胞凋亡胶原纤维心脏重塑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的实验研究
冠脉微栓塞(Coronarymicroembolization,CME)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冠脉介入治疗中常见的事件,CME的发生意味着患者不良的预后和更高的死亡率,目前未有理想的治疗方法[2]。本研究利用注射自体微血栓法...
傅发源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瑞舒伐他汀冠脉微栓塞急性冠脉综合征
文献传递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1例报告
2002年
陈若菡洪华山傅发源
关键词: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冠状动脉微栓塞与心肌重塑
2004年
急性冠脉综合征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冠状动脉微栓塞的现象普遍存在。反复、多次的微栓塞也可引发心肌重塑,从而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首先阐述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重塑的证据,然后从心肌细胞、细胞外基质、冠状动脉系统三方面就冠状动脉微栓塞后心肌重塑进行讨论。
傅发源陈良龙
关键词:冠状动脉微栓塞心肌重塑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理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