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飞龙

作品数:66 被引量:109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卫生厅创新课题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5篇动脉
  • 17篇冠状
  • 15篇心肌
  • 15篇起搏
  • 15篇冠状动脉
  • 10篇动脉导管
  • 10篇起搏器
  • 10篇未闭
  • 9篇导管未闭
  • 9篇动脉导管未闭
  • 9篇心房
  • 9篇心室
  • 9篇心脏
  • 9篇血管
  • 9篇封堵
  • 7篇心房颤动
  • 7篇心律
  • 7篇心律失常
  • 7篇栓塞
  • 7篇房颤

机构

  • 66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州总医院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66篇张飞龙
  • 60篇陈良龙
  • 39篇林朝贵
  • 32篇陈建华
  • 30篇郑行春
  • 17篇彭亚飞
  • 13篇王伟伟
  • 8篇胡榕
  • 8篇鄢晓平
  • 7篇陈学海
  • 6篇罗育坤
  • 5篇李炽华
  • 5篇傅发源
  • 5篇李淑梅
  • 5篇李金国
  • 4篇吴黎明
  • 4篇蓝玉福
  • 4篇王一波
  • 3篇孙旭东
  • 3篇钟玲

传媒

  • 10篇福建医科大学...
  • 7篇心血管康复医...
  • 6篇临床心血管病...
  • 5篇中国心脏起搏...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上海医学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首届中国先天...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 3篇1999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弹簧圈堵塞法治疗冠状动脉瘘
2003年
张飞龙林朝贵陈良龙
关键词:冠状血管畸形栓塞弹簧圈冠状动脉瘘
移植心脏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一例
2004年
陈良龙林朝贵张飞龙陈建华吴锡阶陈良万陈道中
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移植心脏支架置入术血管重建术同种原位心脏移植
多次穿刺肱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肱动脉结构与功能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多次穿刺肱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G—PCI)后肱动脉结构与功能的变化。方法经多次穿刺肱动脉进行CAG—PCI的患者34例,男性24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8±19.2)岁。CAG—PCI 后对所有患...
陈良龙林朝贵张飞龙郑行春陈建华彭亚飞
文献传递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2004年
目的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切割球囊成形术 (CBA)治疗初治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的疗效。 方法  35例冠心病病人 (初治病人 7例 ,支架内再狭窄病人 2 8例 )施行CBA。左前降支病变 2 5处 ,左回旋支病变 10处 ,右冠病变 7处。初治病变平均狭窄 (85 9± 7 2 ) % ,支架内再狭窄的平均狭窄程度是 (89 6± 8 9) %。CBA后即刻行冠脉造影评价近期手术成功率 ,随后严格的临床随访每个月 2次 ,共 6个月 ,以评价中期疗效。 结果 共使用切割球囊 4 2个 ,直径 (3 2± 0 3)mm(3 0~ 3 75mm) ,长度 10~ 15mm ,扩张压力 (72 7± 6 0 )kPa(6 0 6~ 10 10kPa) ,扩张次数 (5 0± 2 1)次 (4~ 7次 ) ,扩张时间 (2 0 3 6± 90 8)s。CBA近期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严重冠脉闭塞等并发症。术前病变的狭窄程度为 (89 6± 8 9) % ,术后残余狭窄为 (8 8± 3 7) % (P <0 0 1)。 6个月随访未发现心绞痛复发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无心肌缺血加重的证据。 结论 切割球囊不论对初治还是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病人 ,都是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其近期手术成功率高 ,中期的临床疗效确切。
林朝贵陈建华郑行春张飞龙陈良龙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气囊扩张术
联合损伤电流与R波感知优化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的植入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损伤电流及起搏参数与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优化植入之间的关系,寻找判断起搏导线优化植入的理想参数。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的306例符合纳入排标准的行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植入的患者分成2组,单次植入(SP)组229例,术中主动固定右心室起搏导线1次植入成功的患者;多次植入(MP)组77例,术中右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螺旋后发生脱位或术中测试参数不满意,需重新进行起搏导线植入的患者。比较两组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即刻损伤电流(COI1)和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损伤电流(COI10)、起搏阈值、R波感知(R10min)和起搏阻抗的大小。筛选可以预测主动固定起搏导线优化植入的参数,并探讨这些参数的量化标准。结果(1)与MP组比较,SP组COI1[(9.34±2.44)mV比(3.19±1.36)mV,P〈0.001]、COI10[(4.99±2.04)mV比(1.91±0.62)mV,P〈0.001]及R10min[(14.2±4.5)mV比(5.4±0.7)mV,P〈0.001]较高,起搏阈值较低[(0.65±0.18)V比(1.90±0.40)V,P〈0.001],2组起搏阻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7±135)n比(790±140)n,P=0.251]。(2)起搏导线植入的稳定性与COI,(OR=0.247,95%C10.098—0.623,P=0.003)和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的R波感知(OR=0.081,95%C10.015—0.428,P:0.003)相关。(3)COI,的最佳节点值为4.77mV(敏感度0.97,特异度0.95);R10min的最佳节点值为7.25mV(敏感度0.96,特异度1.00)。术后3个月时随访,右心室起搏导线起搏阈值(0.68±0.19)V,R波感知(12.1±3.6)mV,阻抗(543±107)Ω。结论心室主动固定起搏导线螺旋固定后的损伤电流(〉4.77mV)和起搏导线螺旋固定10min后R波感知(〉7.25mV)是判断右心室主�
陈建华张飞龙范林陈学海王伟伟傅发源陈良龙
关键词:心脏起搏器心电描记术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初步评价 Am 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安全性 ;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封堵治疗随访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动脉导管未闭 4 5例应用 Amplatzer封堵器经皮静脉导管封堵法治疗。以降主动脉造影及心脏超声测定 PDA最小内径 ,并应用心脏超声评价其疗效及术后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  4 5例手术全部成功 ,4 2例在封堵器到位后 30 min经主动脉造影证实完全堵闭 ;2例术中发现仍有少量分流 (1例术后 1 0 d复查心脏超声证实无残余分流 ,1例 2 0月后超声检查仍有少量残余分流 ) ;1例术后有较多残余分流 ,术后 4 h发生溶血 ,随后行外科手术治疗。X线造影、2 DE及 CDEI所测得 PDA的最小内径分别为 5 .5± 2 .0 ,6 .9± 2 .0及 5 .8± 3.2 mm。2 DE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86 ;CDEI与 X线相关系数为 0 .97。随访中未发现封堵器发生位置变化、占位效应、局部湍流现象及压力阶差。封堵术后 1 0月患者 PA、EDD、EDV、ESV均有下降 ,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是一种安全有效、创伤小、成功率高、操作简单的介入治疗方法。超声心动图在适应证及封堵器的选择、术后疗效观察。
彭亚飞陈良龙钟玲张飞龙郑行春林朝贵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超声心动描记术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研究
林朝贵郑行春胡榕张飞龙陈良龙
该研究的目的在于置入三腔起搏器(左、右心房和右心室)后,左、右心房同时收缩,纠正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人中由于房间传导阻滞所引起的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带来的不利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目的。该研...
关键词:
关键词: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双房单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并快速房性心律失常被引量:1
2001年
观察双心房、单心室三腔起搏器治疗病窦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三根电极导线分别置入冠状静脉窦内、右心耳和右室心尖部行三腔起搏。冠状窦电极导线与右心房电极导线通过一个Y型转接器构成心房部分。结果 :10例患者 ,9例经左锁骨下静脉径路置入导线 ,1例因存在残存左上腔静脉 ,从右锁骨下静脉置入。 10例中 9例冠状窦电极导线置于冠状静脉窦中部、1例置于冠状静脉窦远端。冠状窦起搏阈值为 1.0 6±0 .2 0V、起搏阻抗 6 11± 115 .8Ω、P波振幅为 4.0 7± 0 .88mV ;右室电极起搏阈值为 0 .5 3± 0 .12V、起搏阻抗 6 70 .3±191.7Ω、R波振幅为 9.6 6± 1.87mV。随访 5~ 2 4个月有 9例起搏器呈DDD工作方式 ,1例呈AAT工作方式。起搏和感知功能良好。 10例中 8例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完全控制 ,2例发作次数减少 ,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三腔起搏器技术安全、可靠。
林朝贵陈良龙郑行春李炽华张飞龙胡榕王一波
关键词:病窦综合征并发症快速房性心律失常三腔起搏器
家兔慢性冬眠心肌MMP-2、MMP-9和TIMP-2表达与胶原重构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家兔慢性冬眠心肌(CHM)心肌间质胶原纤维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及其抑制剂(TIMP-2)的表达。方法27只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CHM,n=15)及假手术组(SHAM,n=12)。观察心肌间质胶原容积百分比(ICVF)、Ⅰ型和Ⅲ型胶原纤维比例、计算Ⅰ/Ⅲ型胶原纤维比例记分(CRS);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观察MMP-2、MMP-9及TIMP-2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HM组ICVF显著增加(P<0.01);Ⅰ/Ⅲ胶原比例增高;CRS显著增加(P<0.01);MMP-2及MMP-9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TIMP-2的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在CHM过程中,MMPs/TIMPs比例失平衡,可能是CHM间质胶原重构的机制之一。
陈艳孙伏清李淑梅张飞龙陈良龙
关键词:冬眠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胶原重构
核因子B激活在大鼠冠状动脉微栓塞后的心肌组织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激活在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88只,其中64只经左心室内注射自体微血栓、同时短暂夹闭主动脉建立大鼠CME模型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及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干预组,分别于术后1、3、7、14d处死;余24只为假手术组。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EMSA)检测不同时间点心肌组织NF-κBDNA结合活性,Westernblot测定肿瘤坏死因子仅(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TNFα、IL-6及ICA-1mRNA表达含量。结果NF-κBDNA结合活性在CME后1d增高,3d时达到高峰;7d时明显降低,14d时与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CME组在不同观察时间点心肌TNFα、IL-6、ICAM-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较假手术组均明显增强(P〈0.05)。NF-κBDNA结合活性与TNFα、IL-6、ICAM-13种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是r=0.72,P〈0.05;r=0.94,P〈0.01;r=0.62,P〈0.05)。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干预显著抑制CME后心肌中TNFα、IL-6及ICAM-1蛋白及mRNA的表达(P均〈0.05),同时也改善心功能。结论CME后NF-κB激活促使炎性因子TNFα、IL-6、ICAM-1在基因及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是诱导CME心肌炎症反应、心功能减低的重要早期事件。
李淑梅曾凯王伟伟张飞龙孙旭东陈良龙
关键词:栓塞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