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文亮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直肠癌患者
  • 2篇染色
  • 2篇微转移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结
  • 2篇美蓝
  • 2篇美蓝染色
  • 2篇免疫
  • 2篇蓝染色
  • 2篇甲状腺
  • 2篇癌患者
  • 2篇肠癌
  • 1篇单倍型
  • 1篇阳性
  • 1篇阳性率
  • 1篇移情
  • 1篇乳头
  • 1篇乳头状

机构

  • 4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1篇暨南大学

作者

  • 6篇何文亮
  • 3篇周冬仙
  • 3篇刘新杰
  • 3篇许楠
  • 2篇高恒元
  • 2篇左敏
  • 2篇陈小春
  • 2篇潘凯
  • 2篇钟克力
  • 2篇夏利刚
  • 1篇刘新杰
  • 1篇周文斌
  • 1篇麦沛成

传媒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直肠癌患者淋巴结美蓝染色及微转移的临床研究
2005年
目的 探讨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直肠系膜及淋巴结染色后淋巴结的检出率及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方法 对 30例直肠癌患者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 6ml,使直肠系膜及各组淋巴结染色 ,统计淋巴结数目 ,与同期 32例常规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数目对比 ,比较其淋巴结检出率 ;对美蓝染色组淋巴结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化染色 ,检测其微转移情况。结果 美蓝染色组肠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大于常规根治术组 (P均 <0 .0 5 ) ;美蓝染色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阴性者经CEA免疫组化染色其转移阳性率增加 (8 4 .7% ) ,13例Duke’sB期患者经淋巴结CEA免疫组化染色需重新确定为Duke’sC期 (46. 7% )。结论 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淋巴结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 ;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EA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微转移灶 ,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 ,使病理分期更准确 ,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
夏利刚左敏何文亮潘凯陈小春钟克力
关键词:淋巴结美蓝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微转移直肠癌移情
直肠癌患者淋巴结美蓝染色及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直肠系膜及淋巴结染色后淋巴结检出率的变化,同时在此基础上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情况。方法对30例直肠癌患者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插管注射美蓝6 ml,使直肠系膜及各组淋巴结染色,统计淋巴结数目,与同期32例常规直肠癌根治术淋巴结数目对比,比较其淋巴结检出率;对美蓝染色组淋巴结行癌胚抗原(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微转移情况。结果美蓝染色组肠旁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检出数目均明显大于常规根治术组(P均<0.05);美蓝染色组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阴性者经CEA免疫组化染色其转移阳性率增加(8.47%),13例Duke's B期患者经淋巴结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需重新确定为Duke'sC期(46.7%)。结论术中经直肠上动脉注射美蓝行淋巴结染色能提高淋巴结检出率;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E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其微转移灶,能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使病理分期更准确,从而指导进一步治疗。
夏利刚左敏何文亮潘凯陈小春钟克力
关键词:淋巴结美蓝染色微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直肠癌阳性率
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35例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甲状旁腺全切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与安全性等问题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探讨.方法: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35名,均行甲状旁腺全切术,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1 d、1周和6个月检测患者的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和血钙、血磷水平,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瘙痒、骨痛等症状及生质量等方面改变,观察术后并发症,了解继发性甲旁亢的复发情况.结果:35例患者(100%)甲状旁腺病理上均有结节性增生,部分合并弥漫性增生.在35例患者中共发现138枚甲状旁腺,其中有2例(5.7%)仅有3枚甲状旁腺.术前iPTH(2 152.59±937.88)pg/mL,术后7 d iPTH(14.11±14.42)pg/mL,iPTH显著性降低(P<0.05);术后7 d血钙水平为(1.61±0.32)mmol/L,多数患者存在手足麻木症状,但经过静脉及口服补钙治疗,低血钙症状可以控制,患者能够良好耐受,均未发生严重低血钙事件.术后患者骨痛、皮肤瘙痒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许楠刘新杰周冬仙何文亮高恒元王元阳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激素
一个新的BRCA1单倍型的发现和临床应用技术的建立
周冬仙邵超鹏徐红先熊文何文亮刘新杰
该项目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cDNA测序方法,对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进行全长序列的测定。国内首次发现腺癌易感基因BRCA1变异单倍型(分别在BRCA1基因第11、13、16外显子存在7处碱基多态性(BR...
关键词:
关键词:乳腺癌BRCA1单倍型
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65例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美容性。方法对65例甲状腺肿瘤(甲状腺滤泡性腺瘤2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41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1例)患者采用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结果本组64例顺利完成腔镜下手术,1例因瘤体出血无法控制中转开放手术。其中单侧甲状腺部分切除术14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3例、甲状腺近全切除术2例,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4例,甲状腺癌根治术1例。手术时间90~240 min,平均160 min,术中出血量3~20 m L,平均9 m L。术后无声音嘶哑、低钙抽搐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18个月,均无复发,全部患者对手术美容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可行、安全、美容效果好。
高恒元许楠何文亮刘新杰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微创手术
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6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5月至2008年5月手术治疗的65例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肿瘤直径0.13~0.96cm,全部施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其中12例(18.5%)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无颈侧淋巴结转移病例。术后出现暂时性手足发麻7例,声音嘶哑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4~63个月,未发现复发及转移病例。结论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术前确诊困难,根治性手术切除+内分泌抑制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预后好。
周文斌许楠周冬仙刘新杰何文亮麦沛成
关键词:甲状腺微小癌冷冻超薄切片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