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丁勇
- 作品数:27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2013年南海北部东沙海域水合物区小型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 黄丁勇王建佳林荣澄曾千慧傅素晶
-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小型底栖动物
- 浅析白令海和楚科奇海小型底栖动物群落在11年间的变化
- 本文比较分析了1999年中国第一次北极科学考察和2010年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白令海和楚科奇海采集的14站小型底栖动物样品,结果显示:(1)白令海与楚科奇海所有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和丰度比例十分相似,主要...
- 黄丁勇王建佳林荣澄田鹏
- 关键词:北极科学考察白令海楚科奇海小型底栖动物生态学
- 楚科奇海与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 小型底栖动物是底栖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海洋碎屑食物链的中间环节,在底栖食物网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小型底栖动物主要摄食微型藻类、细菌和环境中的有机碎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营养物质...
- 曾千慧黄丁勇林荣澄傅素晶
- 关键词:楚科奇海白令海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线虫
-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厦门筼筜湖两种优势端足类食性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测定了厦门市筼筜湖(内、外湖)大型海藻群落两种优势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eoe valida和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及其潜在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分析研究了这两种端足类摄食习性的空间变动特征。研究发现,端足类的潜在食源包括悬浮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石莼(Ulva lactuca:Ulva)及其表面的附生生物(Epiphytes:Epi),它们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介于-24.0‰(POM)—-11.8‰(Ulva)和-1.7‰(POM)—4.7‰(Ulva)之间。其中,Ulva和POM的δ^(13)C值的内、外湖差异不显著;而外湖SOM和Epi的δ^(13)C值则明显高于内湖。采样区SOM有机质来源的空间差异是其δ^(13)C内、外湖差异的主要原因。除POM外,外湖有机碳源的δ^(15)N明显高于内湖,这与它们利用氮源的δ^(15)N的差异有关。潜在食源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差异,使得筼筜湖端足类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尤其是δ^(15)N值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动特征(强壮藻钩虾和上野蜾蠃蜚δ^(15)N的内、外湖差异高达1.6‰和4.2‰,变幅约1个营养级),但2种端足类食性的空间差异却不尽相同:强壮藻钩虾的食性相对稳定,其δ^(13)C值介于Ulva和Epi之间,表明它主要从Ulva及其表面的Epi获取碳源;而上野蜾蠃蜚的食性内、外湖差异较大:内湖从石莼表面的Epi获取碳源,约20%是来自POM的贡献,而外湖则主要以Ulva及其表面的Epi为食。分析显示,筼筜湖内、外湖端足类δ^(15)N的空间差异并不是端足类的营养级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端足类食源δ^(15)N的空间差异引起的,而不同端足类食性的内、外湖差异则可能与环境中饵料的丰度和生物量密切相关。
- 郑新庆王倩黄凌风王建佳林荣澄黄丁勇孙晓红
-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端足类食性
- 挪威海小型底栖动物的初步研究
- 于2012年我国第五次北极科考中首次在挪威海的3个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小型底栖动物的分析.站位分别为AT06、BB04、IS04,水深依次为3266m、2433.6m、1595.8m.每站样品按照0~2 cm、2~...
- 王建佳黄丁勇曾千慧林荣澄
- 关键词:小型底栖动物丰度生物量
- 基于PSR模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运用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模型,采用生态系统健康理论评价珊瑚礁生态状况.借鉴国内外现有生态系统评价方法,结合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珊瑚礁生态系统评价方法和模式,并对我国典型海域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基础资料.评价结果显示东山、涠洲岛、海南东部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为健康,徐闻和西沙海域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为亚健康,评价结果与我国相关生态监控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 纪雅宁牛文涛黄丁勇黄嵩林王初升
- 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珊瑚礁PSR模型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 大型经济藻类对湄洲湾泉港区网箱养殖水体的影响被引量:3
- 2009年
- 选择湄洲湾泉港水产养殖区作为调研对象,在海带和紫菜的养殖期间(2006年10月~2007年5月)对网箱养殖区、大型经济藻类养殖区、非养殖区和对照区各站位营养盐、叶绿素a、pH值、温度和盐度等水质参数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跟踪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在网箱养殖区,总氮含量0.41~0.60mg/L,均值0.49mg/L,接近富营养化水平,总磷含量0.046~0.17mg/L,均值0.10mg/L,显著超过富营养化水平,叶绿素含量0.71~1.54μg/L,均值0.93μg/L,低于富营养化水平;大型藻类养殖水域的水质相对较好,氨氮、硝氮、亚硝氮含量均值分别为0.025,0.170,0.010mg/L,与网箱养殖区存在显著差异;非养殖区的营养盐含量略高于大型藻类养殖区,对照区的营养盐含量较低,但总磷含量仍显示了较高的含量水平.本次调研结果为泉港水产养殖区建立鱼藻复合养殖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
- 蔡阿员王德祥潘滢黄丁勇苏永全
- 关键词:网箱养殖生物修复
- 西南印度洋深海热液区铠甲虾初探
- <正>本文简述了深海热液区铠甲虾的分类研究现状,整理出铠甲虾总科下属科的形态分类检索表,并对2008年10月—2009年2月中国大洋科考第20航次在西南印度洋深海热液区获得的铠甲虾样
- 黄丁勇林荣澄牛文涛王建佳
- 文献传递
- 三种大型绿藻光合能力的差异及其在珊瑚养殖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14年
- 利用水下饱和脉冲调制叶绿素荧光仪(Diving-PAM)测定了珊瑚养殖水处理中3种常见大型海藻石莼(Ulva lactuca)、条浒苔(Enteromorpha clathrata)和羽状蕨藻(Caulerpa mexicana)光能转化效率(Fv/Fm),快速光曲线(RLC)相关参数和非光化学淬灭(NPQ)。结果表明:石莼和条浒苔的Fv/Fm分别为0.808±0.004和0.816±0.009,显著高于羽状蕨藻。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17.52±2.92和19.59±4.43μmol e·m^-2·s^-1、半饱和光强Ik(53.41±8.18和59.71±13.52μmol photons·m^-2·s^-1)也明显高于羽状蕨藻(rETRmax和Ik分别为13.72±5.41μmol e·m^-2·s^-132.67±14.06μmol photons·m^-2·s^-1,表明石莼和条浒苔有着比羽状蕨藻更高的光合能力和对强光的耐受能力,光保护能力更强;羽状蕨藻较高的RLC初始斜率α表明其在弱光下拥有更强的光捕获能力,弱光下光合效率更高;随光照的增强(0-373μmol photons·m^-2·s^-1,羽状蕨藻NPQ的增幅有限(0-0.2),最大值仅为条浒苔和石莼的38.1%和62.5%,表明这种藻类更容易受到强光的抑制。因此,在珊瑚养殖的水处理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光照选择适宜的藻种或藻种组合并根据光梯度进行布局,反之也可以根据藻种来选择合适的光源,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率。
- 杨小舟郑新庆林荣澄黄丁勇施晓峰牛文涛
- 关键词:大型海藻光合能力快速光曲线
- 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区嗜热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 thermophilus)的形态和分布特征
- 2013年
- 在2009-2010年的中国大洋第21航次环球科学考察中,"大洋一号"考察船对东太平洋海隆1.2°N周边新发现的"宝石山"热液区进行了综合调查,并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电视抓斗采集到了贻贝类样品,经形态学研究鉴定为嗜热深海偏顶蛤Bathymodiolus thermophilus,Kenk&Wilson,1985,这是此物种在该区域分布的新纪录。文章对样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与其它海区发现的B.thermophilus进行了形态学上的比较和讨论。
- 王建佳林荣澄黄丁勇刘昕明牛文涛
- 关键词:东太平洋海隆热液区BATHYMODIOLUSTHERMOPHI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