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会霞
-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乳酸脱氢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S-LDH)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初治的446例ALL患儿的临床资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S-LDH预测ALL预后的最佳临界值,以临界值分为高S-LDH组和低S-LDH,组间不同临床特征患者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对生存曲线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对各项影响因素先行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1)446例ALL患儿中,男284例(63.7%),女162例(36.3%),男女之比为1.75∶1,中位月龄60(7~168)个月。标危组137例(30.7%),中危组238例(53.4%),高危组71例(15.9%)。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至随访结束存活361例(80.9%),死亡85例(19.1%)。(2)根据ROC曲线确定S-LDH的最佳临界值为545.5 U·L^(-1),曲线下面积(AUC)为0.783,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61.8%。(3)高S-LDH组与低S-LDH组患儿在性别、激素预处理结果、第15天骨髓缓解状态、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第33天微小残留水平(MRD)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S-LDH组患儿月龄、白细胞计数、T系、中高危所占比例及复发率均高于低S-LD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存分析显示,低S-LDH组5 a累积生存率(90.4%)较高S-LDH组(63.1%)高(χ^(2)=54.398,P<0.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白细胞计数(HR=2.205,95%CI:1.320~3.683)、S-LDH(HR=3.972,95%CI:1.966~8.026)、复发(HR=10.907,95%CI:6.230~19.095)为影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S-LDH水平升高是ALL预后不良的因素之一,对评估ALL患儿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冉玉刘玉峰魏会霞苏淑芳魏林林李白张林楠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乳酸脱氢酶预后累积生存率
- 三个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pHLH)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其家系的基因突变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确诊的3例pHLH患儿为先证者,并且以先证者及其16例家系成员为研究对象。对先证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铁蛋白、自然杀伤(NK)细胞、可溶性CD25,以及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HLH相关基因突变检查。根据HLH-94方案和HLH-2004方案对先证者进行治疗。回顾性分析3例先证者的病史和相关检查结果、诊断、治疗及转归。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患儿1,女性,4个月,因"发热7 d,发现血小板减少6 d"于2016年11月4日至本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大。血常规结果示三系明显降低。骨髓检查示镜下可见噬血细胞现象。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铁蛋白值增高,可溶性CD25水平增高。头颅MRI示桥脑右后份、左侧桥小脑结合臂、双侧基底节区、左侧丘脑、双侧额顶枕叶多发异常信号,脑实质发育欠饱满,双侧额颞部蛛网膜下腔增宽。脑脊液检查结果示:总蛋白、白蛋白值均增高。HLH相关基因检测及家系分析结果示:患儿1的RAB27A基因第5外显子c.272delA(p.Asp91ValfsTer11)(杂合),第3外显子c.121delA(p.Thr41GlnfsTer44)(杂合),分别来源于其父母,为双重杂合突变。患儿1确诊为Griscelli综合征(GS)-2相关HLH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按照HLH-2004方案规律治疗1+个月后,病情未缓解,经患儿监护人放弃治疗后出院。②患儿2,男性,8岁,因"发热27 d"于2016年11月14日至本院就诊。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和颈部淋巴结大。血常规结果示三系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值降低,NK细胞活性降低,血清铁蛋白值增高,可溶性CD25水平增高。EB病毒(EBV)-DNA为1.42×106 copies/mL。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及免疫组化�
- 苏淑芳李白魏林林魏会霞徐岩柴方圆毛舒婷张林楠刘玉峰
- 关键词:爱泼斯坦巴尔病毒感染突变
- REG3α、sST2、TNFR1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aGVHD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 2024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REG3α、sST2、TNFR1对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aGVHD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行allo-HSCT后发生aGVHD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并发Ⅰ-Ⅱ度aGVHD的50例患儿作为轻度aGVHD组,并发Ⅲ-Ⅳ度aGVHD的20例患儿作为重度aGVHD组,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Luminex平台检测aGVHD发生时REG3α、sST2、TNFR1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差异;根据aGVHD治疗28 d内病情转归情况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58例,预后不良组12例,利用ROC曲线分析REG3α、sST2、TNFR1对aGVHD患儿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轻度aGVHD组、重度aGVHD组外周血中REG3α、sST2、TNFR1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重度aGVHD组显著高于轻度aGVHD组(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aGVHD患儿外周血中REG3α、sST2、TNFR1水平均显著升高(t=9.27,3.33 2.97;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REG3α、sST2和TNFR1联合检测评估aGVHD患儿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性、特异性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及各指标两两组合检测。结论:REG3α、sST2、TNFR1表达水平与aGVHD严重程度相关;REG3α、sST2和TNFR1联合对于aGVHD患儿预后评估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望为临床上评估aGVHD患儿预后提供可靠参考。
- 柴玉洁路娜丹李平苏淑芳魏会霞魏会霞王叨
- 关键词:TNFR1儿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发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法,以期给予早期、准确地诊断及恰当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NB患儿的发病分布、临床特征、常见误诊、治疗方法及疾病转归。结果本研究46例NB患儿中男33例(71.7%),女13例(28.3%),平均发病年龄3.6岁,中位年龄3.2岁,发病年龄〈5岁占78.3%(36/46),IV期占60.9%(28/46)。起病时常以发热、肿块、面色苍白等症状就诊,原发灶位于腹膜后肾上腺或盆腔36例(78.3%),误诊率高达41.3%(19/46),远期生存率较低。结论神经母细胞瘤多见于婴幼儿,I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诊断较困难。对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结节、肿物,并有长期低热、面色苍白等症状时,首诊医师应警惕该病可能性。对于接受治疗的惠儿,医务工作者及患儿家属要相互配合,坚持完成化疗,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及生存周期。
- 魏会霞刘玉峰刘炜青
-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儿童
- 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2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特点及远期预后情况,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患儿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24例ALL患儿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根据肾脏影像学检查分为异常组和正常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指标的差异,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生存率。结果以肾脏损害为首发表现的ALL患儿占同期初治ALL的2.33%(24/1030例)。其中男20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5∶1;中位年龄4.3岁(1.3~14.0岁)。浅表淋巴结大16例,肝脾大21例。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见幼稚细胞15例。肾脏影像学异常9例,化疗后8例恢复正常,1例因肾衰竭死亡。至2020年8月1日随访结束,骨髓复发9例,存活11例,死亡10例,失访3例。异常组(9例)和正常组(15例)在性别、年龄、免疫分型、脏器浸润情况、尿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异常组的高肌酐水平比例及骨髓复发率高于正常组[55.6%(5/9例)比0(0/15例),P=0.003;66.7%(6/9例)比20.0%(3/15例),P=0.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存分析显示,异常组3年累积生存率(17.3%)低于正常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7,P<0.05)。结论对于原因不明的以肾脏损害首发起病的患儿,临床医师应考虑到白血病浸润肾脏首发起病或肾脏起源的淋巴瘤的可能性,注重肝脾淋巴结的查体,送检外周血细胞行形态分析,尽早行骨髓穿刺学检查或肾脏穿刺活检明确诊断;白血病细胞浸润肾脏所致影像学异常可能是ALL患儿的预后不良因素,导致其更易复发且生存率较低。
- 徐甜甜刘玉峰魏会霞魏林林苏淑芳李白毛舒婷冉玉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肾脏损害首发表现预后
- 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通过检测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探讨PD-1/PD-L1信号通路在儿童ALL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作为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预测指标的可行性,为儿童ALL的诊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59例ALL患儿骨髓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9例ALL患儿(包括初诊ALL 47例,复发ALL 12例)初诊时、诱导治疗后、早期强化治疗后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D-1、PD-L1的表达,并收集患儿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15例非恶性血液疾病患儿骨髓标本为对照组。结果PD-1在初诊组、复发组及对照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402,P>0.05),PD-L1在复发组[(7.32±3.60)%]和初诊组[(3.18±2.37)%]的表达率均大于对照组[(0.84±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8.048,P<0.05)。初诊组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D-L1在不同治疗阶段的表达:治疗前(B=1.293)>诱导治疗后(B=0.036)>早期强化治疗后(B=0.000),提示随着治疗的推进呈下降趋势;PD-L1的表达在低危组(B=-3.912)<中危组(B=-3.595)<高危组(B=0.000),提示PD-L1的表达与ALL危险程度分级有关,危险程度分级越高,PD-L1蛋白表达越高。结论PD-L1高表达可能参与儿童ALL的发病机制,不仅可作为儿童ALL的不良预测指标,还可作为化疗疗效评价指标;PD-1/PD-L1信号通路可能是儿童ALL的潜在治疗靶点。
- 王叨丁艳杰周歌陈娇游红亮李欢欢李白魏会霞刘玉峰
-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
- 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三例并文献复习
- 2021年
- 目的探讨3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0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PCNS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例1,因"嗜睡、乏力1个月"起病,头颅磁共振(MRI)结果:双侧基底节区、双侧额顶叶及左侧枕叶多发异常信号,行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确诊为颅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化疗,随访50个月仍无病生存。例2,因"头痛8 d"起病,行脑MRI发现四脑室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病理确诊Burkitt淋巴瘤后行化疗及放疗,随访4.5个月因疾病进展死亡。例3,因"头痛14 d,抽搐、发热12 d"起病,脑MRI发现左侧顶颞岛枕叶异常信号,行脑脊液甩片、流式细胞学及TCR重排确诊为成熟T细胞淋巴瘤,规律化疗,随访21个月仍无病生存。结论儿童PCNSL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多以颅内压增高、头痛头晕、乏力等为首发症状,明确诊断依赖于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化疗安全有效。
- 魏林林李白苏淑芳魏会霞柴方园刘玉峰
- 关键词:儿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 儿童初治肝母细胞瘤83例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肝母细胞瘤(HB)患儿的临床特征、生存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83例初治HB患儿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首发临床表现、治疗前病变范围(PRETEXT)分期、病理类型、病初甲胎蛋白(AFP)、治疗方法及治疗结果。2018年之前确诊的患儿采用“武汉方案”治疗,2018年之后确诊的患儿采用“儿童肝母细胞瘤多学科诊疗专家共识(CCCG-HB-2016)”方案治疗。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生存率,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83例患儿中男51例、女32例;发病年龄25.2(9.0,34.0)月龄,<3岁64例(77%)。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为腹部包块(45例,54%)。PRETEXTⅠ期8例,Ⅱ期43例,Ⅲ期20例,Ⅳ期12例。随访时间40(17,63)个月,全组HB患儿1年总体生存率(OS)和无事件生存率(EFS)分别为(84±4)%和(79±5)%,5年OS和EFS分别为(78±5)%和(76±5)%。应用武汉方案治疗55例,5年OS和EFS分别为(73±6)%和(71±6)%,应用CCCG-HB-2016方案治疗28例,5年OS和EFS分别为(88±7)%和(82±9)%。多因素COX回归结果表明术后化疗3个疗程AFP未转阴(HR=9.228,95%CI 1.017~83.692)和PRETEXTⅣ期(HR=6.587,95%CI 1.687~25.723)是影响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应用武汉方案及CCCG-HB-2016方案治疗HB患儿疗效确切,术后化疗3个疗程AFP未转阴和PRETEXTⅣ期为影响HB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魏林林冉玉李白苏淑芳魏会霞毛舒婷刘玉峰
- 关键词:儿童预后
- 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37例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血液与肿瘤内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所收治的37例儿童原发性结外淋巴瘤( PENL)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进行分析。结果37例儿童PENL确诊时平均年龄7.8岁,男26例,女11例,男女比例为2.3:1,约占同期儿科收治儿童淋巴瘤患者的15%。病理分型: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及Burkitt淋巴瘤各7例(各18.9%),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6例(16.2%),B淋巴母细胞淋巴瘤5例(13.5%),未定型B系非霍奇金淋巴瘤4例(10.8%),未定型T系非霍奇金淋巴瘤及种痘水疱病样T细胞淋巴瘤各3例(8.1%),间变大B细胞淋巴瘤2例(5.4%)。原发部位多见于肠道、头颈部及胸腔内。确诊时最常见分期为Ⅲ期(48.6%)。约30%PENL患儿在确诊前有反复肺部感染或不明原因发热史。结论儿童PENL在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上具有特殊性,好发于儿童的不同病理类型的淋巴瘤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PENL的原发部位。
- 刘炜青刘玉峰魏会霞
- 关键词: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儿童原发部位病理
- 儿童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化疗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致顽固性低钠血症4例
- 2024年
- 目的探讨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化疗后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SACI)所致顽固性低钠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1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发生SACI致顽固性低钠血症患儿的年龄、性别、血清钠水平、出现低钠血症的时间、低钠血症持续时间、皮质醇水平、24 h尿钠水平、血尿渗透压、治疗及转归等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4例患儿均为男童,化疗方案均包含地塞米松;临床首要表现为乏力,中度低钠血症3例,轻度低钠血症1例;低钠血症在激素治疗1周后出现,持续时间10~20 d,平均14.25 d;24 h尿钠增高,血浆渗透压轻度降低或处于正常值低限,尿渗透压大于血浆渗透压;1例LBL早8点血皮质醇降低,1例ALL早8点血皮质醇升高、2例ALL正常,用氢化可的松[10 mg/(m^(2)·d),分2次口服]治疗后,低钠血症得以迅速纠正,纠正时间为3~5 d。结论儿童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在接受激素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SACI,其所致低钠血症一般出现在激素治疗1周后,持续时间长,实验室检查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类似,但对静脉/口服补充浓钠、限水治疗反应欠佳,加用氢化可的松治疗可迅速纠正,预后良好。
- 刘莹李白魏会霞刘玉峰
- 关键词:儿童顽固性低钠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