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剑峰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神经阻滞
  • 4篇臂丛
  • 4篇臂丛神经
  • 3篇镇痛
  • 3篇术后
  • 3篇臂丛神经阻滞
  • 2篇神经传导阻滞
  • 2篇术后镇痛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性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镇痛
  • 1篇远端
  • 1篇镇痛方法
  • 1篇人胃癌
  • 1篇上肢
  • 1篇神经刺激

机构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马剑峰
  • 4篇南洋
  • 4篇李挺
  • 4篇李军
  • 3篇施通
  • 2篇叶琦刚
  • 2篇连庆泉
  • 2篇叶仙华
  • 1篇温怀凯
  • 1篇黄志莲
  • 1篇刘若海
  • 1篇胡明品
  • 1篇金胜威
  • 1篇刘志东
  • 1篇姜爱芬
  • 1篇高伟阳
  • 1篇余微萍
  • 1篇徐旭仲

传媒

  • 2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持续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比较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拟行上臂或肩部手术患者50例,年龄18~7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技术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随机分成两组:0.1%罗哌卡因组(A组)与0.25%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5例,无背景持续输注,单次PCA量为5 mL,锁定时间15 min,1 h限制剂量为20 mL。术后0.5、3、6、24 h(t1~4),评估患者静息和活动时的疼痛VAS评分及运动阻滞程度,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与B组比较,A组静息和活动的疼痛VAS平均评分、平均运动阻滞评分较高(P<0.01)。静息状态下,A组t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活动状态下,A组t2~4时的疼痛VAS评分高于B组(P<0.01);A组患者患肢手部麻木感的病例多于B组(19:8,P<0.05),Horner综合征的病例少于B组(3:13,P<0.05)。结论:0.25%罗哌卡因用于自控肌间沟臂丛神经镇痛的效果优于0.1%罗哌卡因,但对颈交感神经的影响较大。0.1%罗哌卡因可满足静息状态下的镇痛,并保持一定自主活动功能。
李挺马剑峰刘若海南洋余微萍李军
关键词:臂丛神经神经阻滞术后镇痛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与神经刺激器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肢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间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拟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超声组(U组)与神经刺激器组(E组),每组30例。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等量混合液20ml。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神经阻滞前及阻滞后30min尺、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TA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管横截面积(Area)及血流量(Q)。注药后30min测定感觉阻滞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阻滞前尺、桡动脉的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E组比较,U组阻滞后尺动脉EDV和TAMAX较快(1.88倍和1.71倍)(P〈0.01),Q较高(1.84倍)(P〈0.05),PI和RI较低(P〈0.01),桡动脉EDV较快(1.47倍)(P〈0.01),PI和RI较低(P〈0.05)。两组间阻滞完善患者动脉血流参数的比较,U组阻滞后尺动脉EDV和TAMAX较快(1.68倍和1.55倍)(P〈0.01),Q较高(1.62倍)(P〈0.05),PI较低(P〈0.01),桡动脉EDV和TAMAX较快(1.54倍和1.26倍)(P〈0.01或P〈0.05),PI和RI较低(P〈0.05)。U组臂丛神经阻滞完善率93.3%,高于E组的73.3%(P〈0.05)。结论超声引导较神经刺激器定位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明显提高上肢交感神经的阻滞效果,尤其是支配尺动脉的交感神经,可进一步增加尺动脉的血流量。
李挺叶仙华南洋施通叶琦刚马剑峰李军
关键词:介入性臂丛自主神经传导阻滞血流动力学
自控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被引量:5
2013年
静脉自控镇痛是小儿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但存在诸多不良反应。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是成人上肢术后镇痛的有效措施之一,而该技术用于小儿术后的镇痛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自控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术后镇痛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李挺施通李军南洋马剑峰刘志东连庆泉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小儿术后术后镇痛上肢镇痛方法阻滞镇痛
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远端尺、桡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仪,评估臂丛神经阻滞对上述动脉血流或Ⅱ级。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完成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等量混合液,共20ml。注药30min后,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均被完全阻滞,入选该病例,否则排除该病例。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神经阻滞前及阻滞后30min尺、桡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速度(EDV)、平均速度(TA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血管横截面积(area)及血流量(Q)。结果 35例患者臂丛神经的阻滞效果达到了入选标准。与各自的基础值比较,尺动脉和桡动脉阻滞后的PSV、EDV和TAMAX增快(P<0.01),area和Q均增大(P<0.01),PI和RI降低(P<0.01)。与桡动脉比较,尺动脉阻滞前的area较小(P<0.01),Q较低(P<0.05),EDV较高(P<0.05);阻滞后尺动脉的EDV仍高于桡动脉(P<0.05),两动脉的其他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尺、桡动脉TAMAX的相对比均大于各自的EDV(P<0.05)、PSV(P<0.01)和area(P<0.01)。与桡动脉比较,尺动脉的area相对比和Q相对比较大(P<0.01和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扩张尺桡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速度和血流量;对尺动脉的影响程度大于桡动脉。
李挺南洋高伟阳叶仙华施通叶琦刚马剑峰李军
关键词:介入性臂丛神经传导阻滞前臂
老年人胃癌术后硬膜外镇痛对IL-1、IL-6、TNF-α及皮质醇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对胃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和应激激素的影响。方法:32例年龄≥60岁胃癌患者,随机分为Ⅰ组(术后硬膜外镇痛组)和Ⅱ组(术后间断肌注哌替啶镇痛组)。分别于麻醉前、切皮30min、术后6h、24h、48h测定血清IL-1、IL-6、TNF-α、皮质醇的水平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后VAS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患者IL-1在各个时点均有上升,而IL-6、TNF-α在Ⅱ组上升显著(P<0.05),两组间IL-1、IL-6、TNF-α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皮质醇水平Ⅱ组显著上升,术后6h达峰值。血流动力学变化表现为Ⅰ组和Ⅱ组收缩压/舒张压超过160/95mmHg次数的发生率为18%和45%,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心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各个时点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加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于老年胃癌患者而言,不仅能减轻患者主观上的痛苦,更能保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维持细胞因子的相对平衡。
姜爱芬徐旭仲黄志莲金胜威连庆泉胡明品马剑峰温怀凯
关键词:镇痛硬膜外细胞因子胃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