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陶传敏

作品数:162 被引量:739H指数:14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3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1篇耐药
  • 24篇耐药性
  • 24篇病毒
  • 18篇单胞菌
  • 16篇杆菌
  • 14篇细菌
  • 13篇喹诺酮
  • 13篇喹诺酮类
  • 13篇抗体
  • 12篇球菌
  • 12篇抗菌
  • 11篇药物
  • 11篇阴性杆菌
  • 11篇嗜麦芽窄食单...
  • 11篇免疫缺陷
  • 10篇人类免疫
  • 10篇人类免疫缺陷
  • 10篇缺陷病
  • 10篇免疫缺陷病
  • 9篇人类免疫缺陷...

机构

  • 14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2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省人民医...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3篇甘肃省人民医...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医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攀枝花市中心...

作者

  • 147篇陶传敏
  • 42篇李冬冬
  • 33篇陈慧莉
  • 31篇王婷婷
  • 22篇陈文昭
  • 22篇康梅
  • 21篇范红
  • 21篇陈知行
  • 18篇吕晓菊
  • 17篇过孝静
  • 16篇谢轶
  • 13篇杨廷富
  • 12篇李萍
  • 8篇于建生
  • 7篇刘义刚
  • 7篇苟瑜
  • 6篇简君
  • 6篇王兰兰
  • 6篇罗岚
  • 6篇魏彬

传媒

  • 25篇华西医学
  • 10篇四川医学
  • 7篇中国抗生素杂...
  • 7篇中华检验医学...
  • 6篇四川大学学报...
  • 6篇首届全国细菌...
  • 5篇预防医学情报...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4篇中国艾滋病性...
  • 3篇中国抗感染化...
  • 3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四川生理科学...
  • 2篇中国检验医学...
  • 2篇检验医学教育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9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14篇2017
  • 1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1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原抗体筛查联合免疫印迹或核酸补充实验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对第四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原抗体试剂筛查联合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或核酸补充实验的检测策略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HIV抗原抗体筛查的所有样本资料,采用HIV第四代抗原抗体试剂筛查,用第三代抗体试剂对筛查阳性样本进行双份复检,复检样本均进行WB或HIV RNA的补充实验。结果HIV第四代抗原抗体试剂筛查217803例,其中筛查阳性718例,确证阳性513例,筛查阳性率为0.33%,确证阳性率为0.24%。所有筛查阳性样本经WB补充实验,确证阳性513例(71.45%)、阴性163例(22.70%)、不确定42例(5.85%);对于WB阴性和不确定的15例样本经HIV RNA检测6例阳性,随访4例患者有2例血清学转阳。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阳性样本536例,经WB确证阳性513例(95.71%),阴性6例(1.12%),不确定17例(3.17%);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阴性样本182例,经WB确证阳性0例(0.00%),阴性157例(86.26%),不确定25例(13.74%)。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阳性样本的确证阳性率(95.71%,513/536)明显高于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阴性样本(0.00%,0/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0.091,P<0.001)。WB确证阳性条带以全带和次全带为主(占82.26%),条带数≥5条带组的临界值指数值更高(P<0.001)。结论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阳性样本,确证阳性率高,需尽快做补充实验以明确诊断;第四代阳性+第三代阴性样本,确证阳性率低,但对于有高危史的患者,应尽快做HIV RNA实验进行早期诊断。
陈丽唐卓芸张可依李冬冬李冬冬罗岚陶传敏
关键词:免疫印迹试验
某综合医院首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某综合医院首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生对HIV/AIDS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首次确诊并有病历信息的HIV/AIDS患者资料,对其流行病学信息、临床特征以及机会感染谱进行分析。结果1036例首诊HIV/AIDS患者主要来源于成都市外的四川省其他地区,男女性别比为3.26∶1,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83.20%),职业分布中家务及无业占比最多(36.39%),文化程度中初中占比最多(27.70%),婚姻状况中已婚占比最多(52.41%);民族中汉族占比最多(87.64%);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82.05%),其中异性传播占65.64%,同性传播占16.41%。确诊患者临床科室来源广泛,位居前5位的临床科室分别为通科门诊、感染中心、急诊科、皮肤性病科和神经内科。66.99%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33.01%的患者出现1种或以上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有发热、乏力和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临床表现。HIV/AIDS患者临床分期以无症状期和AIDS期为主,占98.65%。首诊HIV/AIDS患者中,内科患者明显多于外科患者,内科患者主要就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头痛、乏力和腹痛;外科患者主要就诊症状包括头痛、腹痛和淋巴结肿大。与外科HIV/AIDS患者相比,内科患者更年轻(Z=-2.647,P=0.008)、血小板计数更低(t=-2.110,P=0.036)、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Z=-4.639,P<0.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性传播的HIV/AIDS患者相比,异性传播的患者更年长(t=25.477,P<0.001)、CD4+T淋巴细胞计数更低(Z=-2.779,P=0.005),且在男性中其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更低。合并机会性感染的患者共214例(20.66%),合并肿瘤的患者共50例(4.83%)。结论该综合�
黄曦悦魏彬王婷婷李冬冬陶传敏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带教体会被引量:2
2002年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临床实习的先决条件,在临床实习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强调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的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医学检验人才。
过孝静陶传敏康梅陈慧莉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岗前培训
HIV阴性患者皮肤隐球菌感染1例被引量:1
2022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8岁,体质量59 kg,务农,有饲养家禽(鸡)史。因“左侧腹股沟、左侧胸壁红色斑疹伴疼痛4个月,斑疹溃疡、糜烂2个月”于2020年11月3日入院。2020年7月,无明显诱因患者左侧腹股沟出现数个融合的红色斑疹,伴局部皮温升高、烧灼样疼痛,斑疹肿大、疼痛进行性加重致坐立和行走困难,无皮肤瘙痒、麻木感,无全身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2020年8月于当地医院就诊考虑“细菌性皮炎”,使用头孢菌素抗感染治疗半月无缓解,左侧腹股沟斑疹肿大形成脓疱,经细针穿刺引流出黄色黏稠脓液。9月于外院就诊考虑“细菌性感染”,使用三代头孢菌素、甲硝唑等抗感染治疗(具体不详)。经治疗后患者症状无缓解,左侧胸壁上部出现类似红色斑疹伴疼痛,腹股沟、胸壁皮损中央逐渐出现糜烂、溃疡,伴有淡红色黏稠脓液。10月31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加重,伴发热,遂来我院急诊科就医。患者既往一般情况良好,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HIV感染等传染病史,否认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史。
侯钧王方陈知行陶传敏
关键词:左侧腹股沟红色斑疹传染病史麻木感
某医院临床分离肠球菌药敏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肠球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 96SI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对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409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菌株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分离出409株肠球菌,常见的是粪肠球菌(47.2%)、屎肠球菌(41.8%)和酪黄肠球菌(8.1%);临床标本前5位依次是尿液(30.1%)、分泌物(20.5%)、腹水(15.4%)、血液(9.8%)和胆汁(7.1%);临床科室分离菌株数量前5位是普外科(16.6%)、ICU(11.7%)、骨外科(11.5%)、内分泌科(9.0%)和感染科(8.8%)。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低于12%,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利福平的耐药率为40%~48%,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为66%~75%,高耐链霉素和高耐庆大霉素分离率分别是45.1%和60.1%。除四环素外,酪黄肠球菌比粪肠球菌更耐药,而屎肠球菌是最耐药的。结论临床分离的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酪黄肠球菌常见,主要来源于尿液、分泌物和腹水。除四环素外,耐药性从低到高依次是粪肠球菌、酪黄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万古霉素耐药率最低。
刘义刚陶传敏陈文昭李冬冬范红陈慧莉
关键词:肠球菌属耐药性抗生素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铁蛋白检测在判断肝脏受损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铁蛋白(SF)含量与肝脏受损之间的关系。方法 2014年7月-10月检测98例慢性乙肝患者的SF,检测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载量(HBV-DNA),统计分析不同HBVDNA载量组间SF水平的差异,并将SF与甲胎蛋白及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8例慢性乙肝患者SF升高异常率为53.06%、SF升高者的SF浓度为(878.69±837.98)ng/m L;HBV-DNA低载量与高载量两组间SF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与ALT、AST、总胆红素呈正相关(P值均<0.01),与总蛋白、白蛋白呈负相关(P值均<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的SF升高程度与肝损伤密切相关,可反映机体的炎症状态。
邓测川李立新唐江涛陶传敏罗俐梅严可宁王兰兰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血清铁蛋白肝损伤
HIV合并血流感染者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比非感染者更易并发血流感染[1],死亡率也更高[2]。HIV感染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非伤寒沙门菌、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同地区病原谱存在差异[3]。
张可依黄曦悦石明巧李冬冬肖玉玲陶传敏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血流感染病原菌
结核感染的实验室方法联合应用研究
杨婷婷李冬冬丰姝王婷婷苟瑜陶传敏
乙型肝炎患者肝移植后抗病毒治疗的远期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通过观察乙型肝炎相关肝移植受体在拉米夫定或(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预防性用药时,体内HBV标志物的变化,探讨预防复发及个体优化治疗措施。方法ELISA法、HBV DNA荧光定量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定期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期血清及肝穿刺组织中的HBV标志物,回顾性观察96例受体术后HBV标志物在随访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术后最长7年随访时间内共有17例(17.71%)乙型肝炎复发患者。2年乙型肝炎实际总体复发率为22.0%,术前病毒复制状态对术后乙型肝炎复发有影响(P〈0.05);82.4%(14/17)乙型肝炎复发者发生在术后3年内,是3年后复发人数的4.7倍(P〈0.01);3年内复发者中,术前为HBV活跃复制者占78.6%(11/14)。抗-HBc和抗-HBe检出率随时间下降,但仍长期存在。结论术后乙型肝炎复发依然存在。对于术前非HBV活跃复制受体,在术后严格联合预防用药且有补救方案前提下,以术后3年作为时间尺度来尝试停用或降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用量,从而建立一套不同病毒及免疫状态下的个体用药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戴军卢实春严律南李波赖威赵冀金圣杰文天夫赵纪春曾勇顾梅陶传敏张秀辉
关键词: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核苷类似物
2003~2007年血培养中肠球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了解近5年我院血培养中肠球菌的分离率及药敏情况,为临床经验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3-2007年住院患者血培养中肠球菌属的数量及药敏试验结果,并就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作分析。结果2775份临床血培养阳性标本中肠球菌97株,5年平均分离率为3.49%。菌种以屎肠球菌为主(58.76%),其次是粪肠球菌(31.96%)。检出率较高的科室是ICU科(20.62%)、外科(19.59%)和血液科(15.46%)。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高度耐药;粪肠球菌对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结论我院血培养中常见的肠球菌是屎肠球菌,其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仍然是治疗本地粪肠球菌感染的首选。对屎肠球菌或粪肠球菌引起的感染,万古霉素仍是最敏感的药物。
郭靓范红陈知行陶传敏陈慧莉
关键词:血培养肠球菌细菌耐药性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