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柳裕
- 作品数:45 被引量:15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 2014年度“中国梦”研究:场域、进展及其评判
- 2016年
- 回顾和梳理2014年度"中国梦"研究文献可以发现,内涵、外延和与其他梦的比较是当年度"中国梦"研究的主要场域。就前者而言,学者们主要从如何全面理解"中国梦"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史的角度展开了深入研究。就中者而言,学者们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个面向对"中国梦"的外延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就后者而言,学者们主要从"中国梦"与"世界梦"、"中国梦"与"美国梦"的比较角度展开研究。总体而论,当年度"中国梦"研究成果丰硕,亮点迭出,呈现了理论学术界关注度高、官方扶持力度大、国际性特征显现、自反性认识突显等年度特征。
- 陈柳裕李哲罕
- 论信访法制的完善被引量:5
- 2005年
- 陈柳裕
- 关键词:信访工作诉权
- “地方法治”的正当性之辩——在特殊性与统一性之间被引量:11
- 2006年
- 在“地方法治”与“法治××”的提法逐渐成为官方和学界的时髦话语之际,围绕“地方法治”概念正当与否的分歧亦日益显现。在理论上,我们可以从社会学、宪法学、政治学以及制度经济学等多个维度论证“地方法治”的正当性基础;而在实践上,“地方法治”的提出更能够激励制度创新。与此同时,“地方法治”的提法始终位于“法治统一性”理念的涵摄之下,只要全面把握其内涵,便不会有造成所谓“法治割据”之虞。在论证“地方法治”的正当性问题时,实际充斥着两个悖论,这两个悖论的解决是在实现法治目标设定之下的一个利益衡量过程。
- 陈柳裕唐明良
- 县级区域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基本经验及其启示——以绍兴县为例被引量:3
- 2010年
- 流动人口的激增对现行社会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面对挑战,浙江省绍兴县积极探索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制度创新,形成了一些基本经验。这些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管理服务主体的多元化,管理服务内容的综合化,管理服务方式的现代化,管理服务形态的动态化,管理服务要素的丰富化。绍兴县的基本经验和若干制度创新不仅对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具有直接的启迪意义,而且能对整个基层政府的行政改革提供认识方法:具体工作的展开,应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制度创新这个关键,惟其如此,才能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 唐明良陈柳裕
-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 党内法规:内涵、外延及与法律之关系——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思考被引量:23
- 2017年
- 党内法规是由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反映党的意志,以党组织和党员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党内关系和党内秩序为目的,以党内约束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或行为规范的总称,具有相应的基本特征。既要辨明党内法规与党内制度、党内纪律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也要客观看待"党内法规是不是法"的争论。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既是并列的两种规范体系,又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完美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要确保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充分协调,又要确保党内法规在必要时可以及时转化为国家法律。
- 陈柳裕
- 关键词:党内法规法律
- “义乌公安经验”的总结路径:以法学为中心
- 2006年
- 缺失了“义乌公安经验”的法学思考,我们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就先天失却了“全方位性”和“多层次性”。从法学角度深入梳理“义乌公安经验”,既是全方位、多层次总结“义乌公安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继续推进义乌公安工作深入发展的客观需要。就法学角度而言,以治安防控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义乌公安经验”有诸多可圈可点之处。从“紧扣发展主题增强服务力”和“驾驭复杂治安增强控制力”两个角度,我们显然可以对“义乌公安经验”做出独特的法学解读。当然,“义乌公安经验”的法学思考命题,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角度予以梳理。
- 陈柳裕
- 关键词:法学
-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视野下的“法治浙江建设”
- 2006年
- 最近,中共浙江省委作出了建设“法治浙江”的重要决定,这是我省继全面实施“八八战略”,推进“平安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之后作出的又一个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法治浙江”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在浙江的具体实践,将会对浙江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秩序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2006年5月15日浙江省委党校召开了“贯彻省委全会《决定》,推进法治浙江”建设理论座谈会,邀请省内一批专家领导就“法治浙江”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法治浙江”的价值取向及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研讨。这里刊载的是与会部分专家学者的发言概要。
- 徐邦友陈信勇张卫星陈柳裕董明燕广王一义丁祖年林学飞
- 关键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法治浙江:以地方治理为视角
- 2006年
- 作为地方治理模式的“法治浙江”的合理性,自然可以从浙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个层面进行合理性论证,而“法治浙江”之所以是一种地方治理模式或者说是对原有地方治理模式的优化,盖在于法治能够进一步维护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 陈柳裕
- 关键词:法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关系社会和谐
- 强势政府下的维权机制建设:浙江经验及其对策建议
- 2008年
- 多年来,浙江在维权机制的依托力量、资源整合、工作机制、组织建设和法制保障上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在维权机制建设中强调政府责任、利用政府资源、坚持多管齐下的浙江经验:在维权机制建设的依托力量上,立足于强势政府背景,强调政府责任;在维权资源整合上,对接强势政府优势,建立健全行政维权、司法维权与社会维权之间的联动机制;在维权手段上,探索创新各种维权工作机制,有效降低公民维权成本;在维权组织建设方面,着力发挥各类基层维权组织的功能;在维权机制建设的法制保障上,注重将相关维权政策适时上升到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层面。
- 陈柳裕唐明良
- 关键词:强势政府维权机制建设
- 全面小康与法治建设
- 2007年
- 在小康社会与法治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我们还存在诸多模糊认识。亟需辨明下述三个问题:其一,小康社会是否就是法治社会。应当认为,小康社会理当是崇尚法治的社会,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但小康社会与法治社会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定位。认识这一点,对于我们推进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陈柳裕
- 关键词:法治建设全面小康法治社会小康社会社会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