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长发
- 作品数:33 被引量:157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农业科学更多>>
- 氯氟氰菊酯滞留喷洒防治吴氏白蛉效果观察
- 目的:观察高效氯氟氰菊酯滞留喷洒对野栖型吴氏白蛉的防治效果.方法:实验室结合现场试验,以观察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药物有效期、灭蛉或防蛉效果.结果:高效氯氟氰菊酯在喷洒后10 d内能降低吴氏白蛉20~60%入侵率;在白蛉活动期...
- 顾灯安左新平金长发危芙蓉周晓俊张仪
- 关键词:氯氟氰菊酯
- 文献传递
- 多重PCR鉴别我国南疆3种常见蛉种
- 2014年
- 分别于我国南疆地区捕获长管白蛉64只、吴氏白蛉66只和亚历山大白蛉20只。本研究基于COⅠ基因序列差异,建立了鉴别我国南疆3种常见蛉种的多重PCR。结果显示,长管白蛉、吴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的PCR产物分别为248、632和395 bp,且多重PCR结果与形态学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 周正斌张仪朱淮民施文琦金长发
- 关键词:多重PCR
- R-301驱避剂化学合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阐述新型R-301驱避剂的合成及其驱避效果;方法:驱蚊活性按GB/T 17322.10-1998规定进行试验,驱蠊活性用选室法进行试验,驱螨活性采用计算驱避率法进行试验;结果:7%浓度R-301对白纹伊蚊有效保护时间平均为3.80±0.86 h,100%保护率的时间为3 h,0.1%和0.3%浓度对德国小蠊1~10 d具有杀灭作用,11-46 d有驱避作用,驱避率均为100%。对尘螨的驱避率,其浓度为0.1%、0.3%和0.5%均为100%,R-301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糠秕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TC)分别为0.125、0.25和0.01;结论:R-301驱避剂合成线路简便合理,对蚊、蠊、螨和菌具有生物活性,为一新型广谱的驱避剂,有开发推广应用前景。
- 贾家祥金长发施恒华蔡国英倪齐珍王乃健
- 关键词:驱避剂化学合成生物活性
- 甘肃文县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检测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评价PCR法、ELISA法和试条法检测我国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潜能。方法用两组PCR引物RV1-RV2和K13A-K13B检测动物源型黑热病疫区健康犬静脉血和骨髓中利什曼原虫特异DNA,以利什曼原虫可溶性抗原为包被抗原的ELISA法和rk39-dipstick试条法分别检测利什曼原虫特异抗体,并比较各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差异。结果PCR法检测抗凝静脉血和骨髓的阳性率分别为50.63%(40/79)和69.62%(55/79),两种样本总检出率为77.21%(61/79);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22.22%(16/72),而rk39-dipstick试条检测的阳性率为33.33%(19/57)。结论我国动物源性黑热病疫区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犬的比例相当高,以骨髓为样本的PCR检测法为较精确的犬无症状感染检测方法。
- 汪俊云陈生邦高春花金长发冯宇张丑吉何慧娴杨成明杨涛包意芳
- 关键词:婴儿利什曼原虫无症状感染PCRELISA
- 陇南川北中华白蛉生物学及其与人、犬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s)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5
- 1992年
- 本文报告陇南川北山区中华白蛉若干生物学观察的结果及其与人、犬内脏利什曼病的关系。中华白蛉为本区的优势种,具有野栖习性,发生季节自5月至10月,7月为高峰期,峰幅宽和持续时间长为其特点。我们对中华白蛉全季节的性营养周期变动作了观察和分析,指出它是阐明蛉口动力学、预报和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指征。饲血测试表明中华白蛉吸犬血率为61.5%(198/322),当地犬感染内脏利什曼病是与当地中华白蛉吸犬血的习性密切相关。不同垂直高度中华白蛉的发育史比较观察,证明其发育期长短是受自然因素的严格制约。提高温度和增加光照并不能使滞育幼虫提前解除滞育;相反,在自然室温和自然光下饲养的滞育幼虫是实验室饲养越冬幼虫的理想方法。中华白蛉人工感染试验和自然感染调查数据表明,本区中华白蛉是传播人、犬内脏利什曼病的唯一媒介。同时证明本区存在黑热病的自然疫源地。调查说明了媒介生态习性与其传病有直接的关系,并可表达在相互间传播,它们是怎样起着不同的传播作用,因此,研究媒介的生物学及其传病的各种因素有重要的意义。
- 熊光华金长发陈信忠洪玉梅苏忠伟刘丕宗陈生邦任文蔚魏露生李万宏袁海树张勇
- 关键词:中华白蛉前鞭毛体杜氏利什曼原虫
- 灯诱法监测白蛉的初步试验被引量:5
- 2007年
- 现场观察了3种诱蚊灯诱白蛉的效果,并试验了无光源灯诱和以葡萄糖水作引诱剂的效果。结果表明,本文试用的3种诱蚊灯所诱的虫种较杂,分拣鉴定的难度较大;无光源诱蚊灯在白蛉栖息地可以捕获少量白蛉,而且标本较为纯净,葡萄糖水没有明显的诱蛉作用。目前用于诱蚊的3种诱蚊灯不适合直接用于白蛉监测,建议试用更有效的白蛉诱引剂。
- 顾灯安金长发兰勤娴张丑吉李凡张仪
- 关键词:黑热病白蛉诱蚊灯
- 白蛉栖性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06年
- 作者对我国传播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的4种重要白蛉媒介的生物学及生态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用于指导利什曼病白蛉媒介防制实践,取得较好的效果。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的全面总结。
- 熊光华金长发
- 关键词:白蛉内脏利什曼病中华白蛉
- 内蒙古白蛉种类分布的调查被引量:2
- 1993年
- 1980-1982年,在内蒙古不同景观地带的21个旗(县)内对白蛉种类进行了调查。仅在6个旗(县)查见6种白蛉,即白蛉属的中华白蛉,硕大白蛉吴氏亚种,蒙古白蛉,安氏白蛉和亚历山大白蛉;司蛉属的微小司蛉新疆亚种。对不同景观地带的调查结果表明,白蛉主要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带,平原和山丘地区的数量很少,而在半荒漠(沙地)及干旱草原地带则未查见白蛉。
- 管立人许永湘金长发霍守梁康明祥
- 关键词:白蛉
- 吴氏白蛉与斯氏白蛉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鉴别吴氏白蛉 (Phlebotomus wui)和斯氏白蛉 (Phlebotomussmirnovi)的主要形态特征 ,有助于区分该两种白蛉。 方法 用两种白蛉原描述的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以图、表对比的方法说明两种白蛉在形态特征上的不同。 结果表明吴氏白蛉与斯氏白蛉均属于劳蛉亚属的种类 ,是两个不同的独立种。 结论 吴氏白蛉与斯氏白蛉是两个形态特征完全不同的蛉种 ,存在着严格的地理隔离。吴氏白蛉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典型的野生野栖种类 ,是新疆、内蒙古黑热病自然疫源地的传播媒介。微小司蛉新疆亚种 (S.minutussinkiangensis)在描述上不需要更改的情况下 ,根据种名优先法勿需更名。
- 熊光华金长发
- DNA条形码技术鉴定我国部分白蛉蛉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在白蛉物种鉴定中的可行性。方法通过研究白蛉亚科3个属9个物种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序列,以Kimura双参数模型进行种内种间遗传距离分析、使用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8%)远远小于种间平均遗传距离(11.2%),同种个体聚为高支持度的单一分支。结论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将不同蛉种很好的区分开来,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在白蛉物种鉴定中应用。
- 周正斌张仪吕山施文琦金长发朱淮民
- 关键词:白蛉COIDNA条形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