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祥
- 作品数:256 被引量:5,045H指数:36
-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生活的重建--回归生活世界的基础教育论纲
- 人是存在,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生是人的生命展开的过程.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生活,是教育本质所规定的.理想地说,教育应该是使人文和人化,并确立人的独立地位和主体地位的活动;是不断地觉醒人的自我意识,促使人反思自我的存在...
- 郭元祥
- 关键词:教育新生活教育
- 文献传递
- 学习的边界
- 2017年
- 伴随深度学习、深度教学的兴起,"无边界学习""无边界教学""跨界学习"等新理念不断产生。这些新的教学理念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重新审视学习及其过程。学习观是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的重要基石,没有学习观的教学模式充其量只是一种教学技巧。当下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学习观,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 郭元祥
- 关键词:学习观教学理念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理论教学技巧
- 论深度教学:源起、基础与理念被引量:482
- 2017年
- 从深度学习走向深度教学,是教与学的一致性与相融性所决定的必然选择。追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深度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深度教学的根本基础是知识观和学习观的深刻转变,强调知识处理的充分广度、充分深度和充分关联度,突显学习的丰富性、沉浸性和层进性,通过突出知识学习的文化敏感性和包容性,增强课堂的画面感,促进反思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的意义生成和多样性价值。
- 郭元祥
- 关键词:深度教学知识观学习观课堂教学改革
- “素养表现型”教学的本质被引量:1
- 2020年
- 深化育人方式改革,实现课程育人、知识育人、文化育人功能,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课题。从课堂教学的角度看,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如何重建教学价值观、课程知识观、教学过程观学习观,回归教学的育人本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必须回答的根本问题。
- 郭元祥
- 关键词:教学过程学科能力育人功能精神发育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个别化与情景化——课程目标解析(一)
- 2006年
-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内在要素,是指每一门课程实施所应达到的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质量规格或标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实验稿)》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体目标包括.增进学生对自然韵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主动积极地参与社会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 郭元祥
-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目标情景化个别化服务社会
- 破解核心素养培育的难题被引量:14
- 2022年
-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各科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统领,构建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素质形象及其具体的质量标准,强化了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综合性,倡导跨学科学习、真实情境的知识学习、任务群学习,主张通过多维度的学科实践进一步深化学习方式变革。
- 郭元祥
- 关键词:义务教育课程时代新人学习方式变革立德树人真实情境跨学科学习
- 中小学学业质量标准的理论思考被引量:21
- 2012年
- 学业质量标准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以教育质量观为基础所规定和设计的学生课程学习活动所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和发展水平。每一个学校对学生的学业质量都应形成合理的期待,制订出适合学校实际的规范的质量标准系统。中小学研制学业质量标准应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基础理论的阐述、学生学业表现标准的描述和评价工具的研制。学校在研制学业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应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确立合理的标准期望、形成规范的操作程序,同时还要鼓励和邀请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专家学者、社区代表等参与到研制工作中来。
- 姚林群郭元祥
- 关键词: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标准学业成就课程标准
- 论实践教育被引量:75
- 2012年
- 实践是人的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性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有目的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与体验客观世界,并基于多样化操作性学习过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性实践是体验性实践、反思性实践、综合性实践,具有体验性、反思性等基本特点;实践教育的基本过程是情境理解、过程体验、反思感悟,其过程价值在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实践课程、注重实践学习、构建实践德育、是当前我国促进人才培养方式创新的根本要求。
- 郭元祥
- 关键词:实践教育
- 语文的学科观及其价值超越
- 2022年
- 语文课程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必须树立学科互涉的语文课程观或学科观。语文是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文学为载体,关于文化自信、价值观念、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和审美创造的一门基础性综合课程或综合学科。语言、文字、文学在本质上是思维的形式、历史的记忆、民族的标记和文化的载体。文史一体、文论结合、人文统一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基本准则;语文课程与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实践、文化实践、审美实践、社会实践和生命实践养成核心素养。
- 郭元祥汤雪平
- 关键词:语文观
- 质量时代,如何让课堂更有教育涵养被引量:9
- 2016年
- 如今,教育已迈人以质量为核心的新时代。这一时代,与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互联网+、个性化定制为特征的工业4.0时代紧密相联。此时,单一知识授受取向的教育,停留于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解题能力训练的教学,偏重对书本知识的对象化学习和表层学习等,弊端日益显现。
- 郭元祥
- 关键词:教育涵养课堂书本知识个性化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