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细胞
  • 7篇儿童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贫血
  • 5篇贫血
  • 4篇急性
  • 4篇骨髓
  • 3篇淋巴
  • 3篇免疫
  • 3篇巨细胞
  • 3篇基因
  • 3篇病毒
  • 2篇蛋白
  • 2篇阳性
  • 2篇预后
  • 2篇髓细胞
  • 2篇特发性
  • 2篇球蛋白

机构

  • 15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温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6篇金润铭
  • 16篇邱奕宁
  • 8篇余慧
  • 8篇周东风
  • 7篇肖燕
  • 5篇白燕
  • 5篇刘勤
  • 3篇郝琎琎
  • 3篇张志泉
  • 2篇周芬
  • 2篇桂敏
  • 2篇孟浦
  • 2篇费洪宝
  • 1篇蔡馥丞
  • 1篇蒙冰
  • 1篇李小青
  • 1篇赵琳
  • 1篇徐佳伟
  • 1篇林雯
  • 1篇韩娟

传媒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4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差异,帮助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CAA患儿和9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及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CD34+计数、骨髓染色体检查、骨髓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DS组中性粒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CAA组;MDS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现象与CAA组差异有显著性;MDS组骨髓CD34+细胞计数水平较CAA组高,FISH异常的检出率亦较CAA组高。结论 CAA和MDS患儿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存在显著不同,三者联合检测对鉴别CAA与MDS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1):867-869]
郝琎琎邱奕宁周东风肖燕刘勤金润铭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儿童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细胞免疫状态及治疗转归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对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为合理有效治疗ITP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30例ITP患儿(ITP组)及200例同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比较二组HCMV感染率及细胞免疫状态。按有无合并HCMV感染将ITP患儿分为HCMV感染组88例和非感染组142例,HCMV感染组按治疗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加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组。非感染组采用常规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细胞免疫状态(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3+CD4+、CD3+CD8+、CD3-CD19+、CD16+CD56+)、近期(2周)治疗效果、远期(>6个月)疾病转归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ITP230例患儿中,并HCMV感染88例(38.26%),免疫异常165例(71.74%);对照组并HCMV感染22例(11.0%),免疫异常36例(18.0%),二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a<0.01),二组患儿CD3+CD4+、CD3+CD8+、CD3-CD19+、CD16+CD56+百分比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0.01)。初诊时HCMV感染组细胞免疫异常74例(84.09%),非感染组91例(64.08%);6个月后,HCMV感染组检测到细胞免疫异常24例(27.27%),非感染组5例(3.52%),二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HCMV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近期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HCMV感染组35例(39.78%)病程超过6个月,非感染组24例(16.90%)病程超过6个月,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HCMV治疗组病程超过6个月15例(27.78%),常规治疗组病程超过6个月20例(58.82%),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MV感染诱发的细胞免疫异常是儿童ITP发病及病程迁延的重要因素。抗HCMV治疗对ITP治疗有明确效果,且不良反应少,患儿耐受性好。
白燕余慧邱奕宁周东风刘勤肖燕费洪宝金润铭
关键词:人类巨细胞病毒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状态
原位RT-PCR检测骨髓塑料切片中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的组织学依据探讨
2008年
目的寻找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巨细胞病毒(CMV)活动性感染的组织学依据。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6年2月至2007年10月筛选造血系统两系或三系减少患儿3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1例)。取患儿骨髓活检组织,塑料包埋制备薄切片;将切片置于Eppen-dorf管反应液内进行原位逆转录并扩增,原位检测骨髓组织中CMV mRNA表达。同时取患儿骨髓液行普通液相RT-PCR检测CMV mRNA作为对照。结果14例(37.8%)骨髓塑料切片检测到CMV mRNA表达;阳性细胞多为骨髓实质细胞,呈局灶性或片状分布,阳性信号主要位于细胞胞浆内,少量出现在部分细胞的胞核。普通液相RT-PCR检测16例(43.2%)骨髓液中有CMV mRNA表达,2种方法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的原位RT-PCR方法可用于塑料包埋切片的检测,可定位诊断骨髓中CMV活动性感染,为CMV活动性感染致血液学改变提供了组织学依据,对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桂敏周东风孟浦邱奕宁金润铭
关键词:RT-PCR骨髓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织学
儿童免疫介导骨髓衰竭综合征研究进展
2007年
余慧邱奕宁金润铭
关键词:免疫介导儿童
再生障碍性贫血外周血CD5^+B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利用流式细胞术对56例AA患儿进行外周血CD5+B细胞检测,与对照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60名)进行对比;同时与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G)联合环孢素A(CSA)和泼尼松的免疫抑制治疗疗效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重型AA(SAA)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1);治疗有效组CD5+B细胞比例高于治疗无效组及对照组(P<0.01),并且在治疗半年后复查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SAA患儿外周血CD5+B细胞比例增高,可能与SAA的发病有关。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CSA和泼尼松治疗后不同疗效组的CD5+B细胞比例存在差异,提示可能将CD5+B细胞水平作为指导AA临床选择治疗方法的实验室指标。
余慧白燕邱奕宁刘勤肖燕周东风金润铭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儿童CD5^+B细胞
低浓度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低浓度哇巴因对不同白血病细胞株生长的影响,探讨哇巴因用于白血病临床治疗的可行性。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低浓度(≤10nmol/L)哇巴因对白血病细胞株生长的作用及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各细胞株钠泵α1亚单位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及哇巴因作用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低浓度哇巴因可抑制巨核系白血病M07e、Meg-01细胞株的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10nmol/L哇巴因作用24小时,这类细胞株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1期;其钠泵α1亚单位基础表达较低,经哇巴因干预后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在相同浓度哇巴因作用下,淋巴系白血病B95、Jhhan细胞株出现增殖,S期及G2/M期细胞比率增高,其钠泵α1亚单位的表达也增高。结论:低浓度哇巴因可抑制巨核系白血病细胞株M07e、Meg-01的生长,这可能与该细胞株钠泵α1亚单位低表达及哇巴因对其的负调控有关。
王敏金润铭邱奕宁林雯蒙冰
关键词:哇巴因白血病钠泵
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对化疗药物敏感性及侵袭力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Ik6阳性表达的前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Sup-B15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及侵袭力,并与国内常用的细胞模型Nalm-6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巢式反转录-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Ik6的表达;应用CCK-8法检测化疗药物长春新碱(VCR)、柔红霉素(DNR)、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及地塞米松(Dex)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管新生相关基因VEGF、Flt-1、PlGF、Ang1、Ang2和IGF-1的表达.结果 Nalm-6细胞中未检测到Ik6的表达.相比较于Nalm-6细胞,Sup-B15细胞生长速度较慢.4种化疗药物均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抑制两细胞的增殖,Sup-B15细胞对DNR、L-Asp和Dex更敏感,IC50分别是Nalm-6细胞的9.5倍、1.1倍和1.5倍,但是对VCR的敏感性不及Nalm-6细胞.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迁移或侵袭到下室的Sup-B15细胞较少.血管新生相关基因在Sup-B15细胞中相对低表达.结论 Sup-B15细胞相比较于Nalm-6细胞,是一种对化疗药物更敏感、侵袭力较弱的前B急性淋巴细胞系.
周芬金润铭邱奕宁徐云云夏忆
关键词:化疗敏感性侵袭力
EVI1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伴有EVI1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ML患儿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确定EVI1的表达情况,并追踪其临床特征及疗效,并与EVI1(-)组AML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VI1基因在83例AML患儿中的表达率为15.65%(13/83例),在高危患儿中表达率最高,且易伴有复杂核型、MLL重排、-7等预后不良的细胞分子遗传学改变。EVI1(+)组诱导缓解率为45.5%,明显低于EVI1(-)组(79.3%)(/=5.497,P〈0.05),尤其1个疗程达到缓解者比率显著低于EVI1(-)组(18.2%比63.8%,X2=7.828,P〈0.01)。虽然2组病死率无显著差异,但是EVI1(+)组早期病死率显著高于EVI1(-)组(45.5%比8.6%,P〈0.01)。EVI1(+)组4年无事件生存率(EFS)显著低于EVI1(-)组[(21.2±13.8)%比(60.2±9.1)%,X2=4.493,P〈0.05]。而EVI1(+)组4年累积总生存率亦显著低于EVI1(-)组[(32.4±7.1)%比(63.3±10.9)%,X2=4.602,P〈0.05]。通过多因素及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VI1阳性与否与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EVI1基因阳性表达的AML患儿病情进展快,缓解率低,早期病死率高,EFS低,故EVI1基因表达是儿童AML预后不良的一项指标,但尚不能作为独立预后不良因子。目的分析伴有EVIl基因表达的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多重巢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AML患儿进行融合基因检测,确定EVIl的表达情况,并追踪其临床特征及疗效,并与EVIl(-)组AML患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VIl基因在83例AML患儿中的表达率为15.65%(13/83例),在高危患儿中表达率最高,且�
邱奕宁郝琏琏余慧周芬蔡馥丞徐佳伟金润铭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儿童急性髓系白血病预后儿童
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肝脏毒性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治疗剂量的培门冬酶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的肝脏毒性。方法观察本院儿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使用培门冬酶化疗的48例ALL患儿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并动态监测患儿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48例患儿中28例出现肝损伤,其中22例有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肝肿大及黄疸为主;应用培门冬酶治疗前后,患儿肝功能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总蛋白等无明显变化;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第1周升高,第2周明显升高,第3周恢复正常;谷草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水平第2周轻度升高,清蛋白水平第2周轻中度下降,且均能于3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培门冬酶治疗儿童ALL引起的肝损伤以消化道症状及肝脏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肝损伤程度较轻,经治疗一般均能恢复正常,但应动态监测肝功能指标变化。
郝琎琎邱奕宁金润铭
关键词:肝脏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培门冬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内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对造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儿骨髓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与骨髓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百分比之间的关系,了解骨髓HCMV活动性感染对再障患儿骨髓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3例再障初诊患儿(再障组),5例非血液病患儿作为对照。所有患儿均于治疗前抽取骨髓液标本,一部分骨髓液采用Trizol法抽提骨髓液RNA,然后进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患儿骨髓内是否存在HCMV活动性感染;将再障组和对照组患儿另一部分骨髓液进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分别检测二组患儿骨髓CD34+细胞/有核细胞百分比。结果23例再障患儿中9例患儿骨髓标本内可检测到HCMV RNA表达,阳性率为39.1%;5例对照组患儿骨髓标本内均未检测到HCMV RNA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再障患儿骨髓CD34+细胞/有核细胞为(0.27±0.21)%,明显低于对照组[(1.57±0.45)%](P<0.05)。骨髓HCMV RNA阳性再障患儿的CD34+细胞/有核细胞为(0.13±0.07)%,显著低于HCMV RNA阴性患儿[(0.36±0.22)%](P<0.05)。结论HCMV可感染再障患儿的骨髓组织,其活动性感染可导致骨髓CD34+细胞/有核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减少,提示骨髓内HCMV活动性感染对骨髓造血功能有抑制作用。
桂敏周东风孟浦邱奕宁金润铭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人巨细胞病毒骨髓CD34+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