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燕

作品数:35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细胞
  • 18篇儿童
  • 10篇淋巴
  • 9篇白血
  • 9篇白血病
  • 8篇血小板
  • 8篇血小板减少
  • 8篇急性
  • 7篇血小板减少性...
  • 7篇特发性
  • 7篇紫癜
  • 7篇淋巴细胞
  • 6篇急性淋巴细胞
  • 5篇再生障碍性贫...
  • 5篇障碍性贫血
  • 5篇特发性血小板...
  • 5篇特发性血小板...
  • 5篇贫血
  • 5篇巨核
  • 5篇巨细胞

机构

  • 32篇华中科技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5篇肖燕
  • 31篇金润铭
  • 20篇刘勤
  • 16篇林雯
  • 14篇周东风
  • 12篇费洪宝
  • 11篇余慧
  • 9篇张志泉
  • 8篇白燕
  • 7篇邱奕宁
  • 5篇蒙冰
  • 4篇赵琳
  • 3篇郝琎琎
  • 2篇吴小艳
  • 1篇周芬
  • 1篇赵方
  • 1篇徐佳伟
  • 1篇张珏
  • 1篇孟浦
  • 1篇陈菲燕

传媒

  • 9篇实用儿科临床...
  • 5篇中国实用儿科...
  • 4篇中国当代儿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3篇中国小儿血液...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小儿血液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临床血液学杂...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1篇2003
  • 5篇2002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比较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儿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与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两种疾病之间的差异,帮助临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23例CAA患儿和9例MDS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病例的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血清铁蛋白等水平及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CD34+计数、骨髓染色体检查、骨髓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MDS组中性粒细胞、网织红细胞、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均高于CAA组;MDS组骨髓原始细胞计数及三系血细胞的病态造血现象与CAA组差异有显著性;MDS组骨髓CD34+细胞计数水平较CAA组高,FISH异常的检出率亦较CAA组高。结论 CAA和MDS患儿实验室检查、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存在显著不同,三者联合检测对鉴别CAA与MDS有重要意义。[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11):867-869]
郝琎琎邱奕宁周东风肖燕刘勤金润铭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儿童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之间的关系 ,采用ACD抗凝外周血HCMV DNAPCR以及非抗凝血清CMV IgM、IgGELISA方法 ,进行HCMV感染的检测。结果显示 ,ITP患儿组HCMV DNAPCR阳性率为71 7% ,体检儿童对照组为 2 0 8% ,P <0 0 1 ,差异有显著性。ITP患儿组CMV IgM阳性率为 4 1 5% ,CMV IgG阳性率为 75 5% ,体检儿童对照组中未检出CMV IgM阳性者 ,CMV IgG阳性率为 2 2 9% ,P <0 0 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认为 :H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 ,HCMV病毒是ITP致病病因中很重要的一个致病病毒 ,对ITP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不仅需要血液学检测而且需要HCMV等病毒学检测 ,对HCMV活动性感染的ITP患者加用更昔洛韦 ,可能会很好地提高疗效。
林雯肖燕刘勤费洪宝
关键词: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紫癜更昔洛韦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巨核系祖细胞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很多研究表明,该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探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巨核系祖细胞致ITP血小板减少的发病机制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HCMV相关ITP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体外培养技术收集集落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并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46例血清HCMV-DNA PCR阳性或血清HCMV-IgM阳性的ITP骨髓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集落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19例,更昔洛韦治疗有效16例;mRNA阴性27例,更昔洛韦治疗有效4例。阳性组疗效高于阴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MV可感染CFU-MK而成为ITP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巨核系祖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检测阳性者更昔洛韦治疗有效,能使血小板上升或恢复正常。
肖燕林雯刘勤金润铭费洪宝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感染紫癜特发性巨核细胞更昔洛韦
更昔洛韦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用指征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治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相关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ITP)应用指征。方法选择血清HCMV DNA PCR和(或)HCMV IgM检测呈阳性ITP患儿46例,采用逆转聚合酶扩增反应(RT-PCR)检测巨核系祖细胞中HCMV晚期抗原mRNA,并行GCV治疗,判定其疗效及应用指征。结果46例血清HCMV-DNA PCR阳性和(或)血清HCMV-IgM阳性的ITP骨髓巨核祖细胞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19例,GCV治疗有效16例,mRNA阴性27例,GCV治疗有效4例。阳性组疗效高于阴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CMV感染的ITP患儿,若对常规治疗无效,应检测其巨核祖细胞内HCMV晚期抗原基因mRNA,阳性者是应用更昔洛韦的有效指征。
肖燕林雯刘勤金润铭费洪宝
关键词:巨细胞病毒紫癜特发性巨核祖细胞更昔洛韦
湖北籍56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总结我院自1983年-2005年4128例门诊和住院的贫血原因待查患者及其家系成员,采用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自身血清溶血试验、酸化甘油溶解试验(AGLT50)的检测方法,发现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56例。其中,6例患儿采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8例成人和14例患儿作脾切除,结果,预后良好。
蒙冰金润铭张志泉林雯肖燕刘勤周东风
关键词: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脾切除术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儿骨髓人细小病毒B19感染对巨核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儿人细小病毒B19(HPVB19)骨髓感染及对巨核系祖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对61例MDS患儿骨髓进行HPVB19 DNA检测,体外培养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祖细胞(CFU-MK)。结果MDS患儿HPVB19骨髓感染组CFU-MK形成较非感染组及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5)。血小板计数MDSHPVB19骨髓感染组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PVB19感染骨髓导致CFU-MK形成减少可能是MDS患儿外周血小板减少的原因之一。
肖燕林雯刘勤蒙冰金润铭费洪宝
关键词:人细小病毒B1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的关系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t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多态性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的关系。方法:对51例ALL儿童(ALL组)及53名健康儿童(对照组),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MTHFR677C→T突变,统计两组的突变频率。结果:ALL组MTHFR677C→T多态性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THFR基因677位碱基变异可能是中国儿童ALL的一个保护性因素。
余慧金润铭白燕林雯熊安秀张志泉肖燕黄晓玲刘义南
关键词: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人类细小病毒B_(19)感染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人类细小病毒B19(HPVB19)感染对骨髓巨核祖细胞的影响。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PVB19-IgM、PCR检测HPVB19VP独特区DNA。筛选出并HPVB19感染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骨髓行巨核祖细胞体外培养,集落细胞计数。结果外周血HPVB19-DNA阳性及血清HPVB19IgM阳性ITP 31例患儿中,巨核祖细胞集落细胞形成减低,与正常对照组及非HPVB19感染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PVB19可影响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
林雯金润铭肖燕蒙冰刘朝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巨核祖细胞
血小板生成素和巨核细胞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预后的影响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和巨核细胞计数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122例ITP患儿血清TPO水平,根据巨核细胞数分为A组(巨核细胞数≤35/6 cm2)与B组(巨核细胞数>35/6 cm2),两组进行TPO水平比较,并观察各组疗效。结果A和B组TPO水平分别为(368.33±39.47)ng/L,(141.48±11.28)ng/L。A组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t=7.44 P<0.01)。A组治疗有效率为23.8%,明显低于B组84.2%,其差异有显著性(χ2=6.54 P<0.05)。A组有效5例TPO为(109.60±15.59)ng/L,无效16例TPO为(449.18±29.59)ng/L,其差异有显著意义(t=-6.23 P<0.01)。结论ITP患儿血清TPO水平存在较大差异,TPO水平明显增高且无巨核细胞数增高者疗效差,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肖燕林雯刘勤蒙冰金润铭费洪宝
关键词:紫癜特发性血小板生成素巨核细胞
血小板生成素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意义
2006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在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AA)、2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3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及26名正常儿童血清T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AA组、MDS组、ITP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PO水平分别为(1335.83±99.89)ng/L、(255.13±47.36)ng/L、(96.7±12.28)ng/L和(95.17±8.78)ng/L。A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t=13.786 P<0.001);MDS组也高于对照组(t=3.836 P<0.001)。但MDS组增高无AA组显著,且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差异(t=8.73 P<0.001);ITP组与正常组无差异(t=0.102 P>0.05)。结论血清TPO水平明显增高反映骨髓巨核细胞增生减低,对于因骨髓巨核细胞增生状态不同所致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有较高参考价值。
刘勤林雯肖燕金润铭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疾病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