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骞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肝脏
  • 5篇病理
  • 4篇原发性
  • 3篇细胞
  • 3篇恶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外皮瘤
  • 2篇原发性恶性
  • 2篇生物学
  • 2篇细胞癌
  • 2篇临床病理
  • 2篇结节
  • 2篇孤立性坏死结...
  • 2篇恶性血管外皮...
  • 2篇肝细胞
  • 2篇肝细胞癌
  • 2篇肝脏孤立性坏...
  • 2篇病理学
  • 1篇血管内皮

机构

  • 1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赵骞
  • 7篇丛文铭
  • 6篇陆新元
  • 5篇董辉
  • 4篇冼志红
  • 2篇卫立辛
  • 2篇金光植
  • 2篇吴东
  • 2篇殷正丰
  • 2篇王雪雪
  • 2篇苏长青
  • 2篇吴孟超
  • 2篇程红岩
  • 2篇刘海平
  • 2篇顾怡瑾
  • 2篇贾宁阳
  • 2篇邵丹丹
  • 1篇俞文隆
  • 1篇夏春燕
  • 1篇杨甲梅

传媒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腹部外科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肝脏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与手术切除治疗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ne oplasm,PHNEN)诊断和手术切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8月至2014年6月本组手术治疗18例PHNEN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术后生存分析。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2.7个月,术后生存时间8~89个月,死亡4例,总生存时间分别为8、15、18、59个月。术后1、3、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16.7%、50.0%、70.0%,1、3、5年实际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75.0%、50.0%。是否根治性切除与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分级是影响PHNEN手术预后的因素。结论PHNEN恶性程度较低,明确诊断需依据病理学检查,根治性手术切除、增殖活性分级G1和G2型肿瘤预后较好。
施长鹰杨甲梅赵骞戴炳华谢峰耿利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疗效
肝脏肿瘤和移植病理学诊断体系的创新与应用
丛文铭卫立辛苏长青董辉金光植殷正丰俞花叶菲孙斌赵骞吴东高璐陆新元冼志红顾怡瑾
中国肝胆肿瘤发病率和手术切除率位居世界前列,但肝胆肿瘤病理学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之时学科十分薄弱,分子病理诊断长期处于空白状态;中国临床肝移植发展很快,但直至21世纪初期仍极少施行肝穿刺病理诊断,肝移植病理学科长期处于...
关键词:
关键词:肝脏肿瘤肝脏移植病理诊断个体化治疗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异的病理类型与转归:附1120例次肝穿刺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肝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术后急性排异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临床和病理学类型及其转归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10年6月期间诊断的624例/1 120例次LT术后肝穿刺活检病例,重点观察AR病例在发生时机和组织学类型上的差异。结果 AR检出率为21.8%(n=244),其中汇管区型AR(PB-AR)和伴或不伴PB-AR的中央静脉周围炎型AR(CP-AR)分别占79.9%和20.1%;早期AR(≤1月)、中期AR(1~6月)和迟发性AR(>6月,LAR)分别占60.7%、23.3%和16%。38.1%的早期CP-AR与PB-AR伴随出现,而84.2%的迟发性CP-AR为孤立性病变。交界性AR在组织学类型和发生时间上均呈现出与AR相似的分布趋势。结论 PB-AR和CP-AR分别在LT术后早期和晚期发生为主,可能反映了不同的免疫排异机制;与PB-AR相比,CP-AR或LAR具有对免疫抑制剂抵抗性和病变易残留的特点。因此,在病理诊断时应注意描述AR的组织学分型特点,临床上需重视对此类AR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进行适时肝穿刺活检随访。
丛文铭陆新元董辉夏春燕赵骞
关键词:肝移植肝穿刺急性排异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和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SNN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38例行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行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同时行MRI和CT检查。结果:病灶位于肝右叶39例(39/47,83.0%),肝左叶8例(8/47,17.0%);分布于肝实质边缘42例(42/47,89.4%),肝脏深部5例(5/47,10.6%);病灶最大径≤2.5cm者25例(25/47,53.2%)、>2.5cm者22例(22/47,46.8%);形态不规则29例(29/47,61.7%),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18/47,38.3%)。MRI示所有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等信号,32例病灶T2WI上呈等信号-稍高信号、8例呈稍低信号。CT平扫示所有病灶内部呈稍低-低密度影,1例病灶边缘可见环形钙化。三期增强扫描显示所有病灶内部无强化,周边有薄环状延迟强化,其中18例病灶内间隔有轻度强化。结论:SNN的MRI、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邵丹丹王雪雪赵骞贾宁阳陈克敏程红岩
关键词: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microRNA-133a在复发性肝细胞癌中差异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miR-133a在不同复发时间间隔复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差异,并研究其对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增殖等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miRNA芯片筛选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例差异表达的miRNA;将miR-133a mimic及inhibitor转染入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通过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iR-133a的可能靶基因。结果芯片结果发现miR-133a在早期复发肝癌样本中表达明显升高;转染miR-133a的mimic或inhibitor入肝癌细胞SMMC-7721后,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转染mimic后,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而转染inhibitor后,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 miR-133a的表达在不同复发间隔的肝细胞癌组间有显著差异,在短期复发肿瘤组织内明显升高;miR-133a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而对增殖无明显作用,提示miR-133a水平升高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侵袭从而增加肝细胞癌肝内转移复发风险。
陆新元谷晓媛纪义梅赵骞盛霞丛文铭
关键词:肝细胞癌生物学功能
肝癌生物学特性的分子基础和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丛文铭苏长青卫立辛吴东殷正丰董辉井莹莹陈洁陆新元金光植俞花俞文隆赵骞冼志红吴孟超
该项目属于肿瘤诊断学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建立肝胆系统肿瘤组织学新型分类体系。在对4万余例手术切除肝胆肿瘤组织学分型研究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三大型”(瘤样病变、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六亚型”(肝细胞性、胆...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生物学特性基因治疗
41例肝脏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恶性血管肿瘤(PHMVT)的临床病理学及预后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1例PHMVT,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中,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19例(46.3%),平均瘤体直径为4.9cm(1.2~6.3cm);肝血管肉瘤(PHA)14例(34.1%),平均瘤体直径为8.3cm(3.0~14.0cm);肝婴儿型血管内皮瘤(IHE)5例(12.2%),平均瘤体直径为3.8cm(1.2~6.3cm);肝恶性血管外皮瘤(MHP)3例(7.3%),平均瘤体直径为7.8cm(2.1—13.0cm)。免疫组化显示41例肿瘤细胞均表达Vimentin、CD34或因子Ⅷ。EHE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优于PHA的12个月(P〈0.05);2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MHP患者分别于术后43个月死亡和术后84个月复发;IHE患者术后均无复发,预后良好。结论PHMVT的病理类型与预后有关,PHMVT的恶性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PHA〉MHP〉EHE〉IHE。
赵骞刘海平冼志红陆新元董辉丛文铭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恶性血管外皮瘤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表现(40例)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4年9月行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NN共40例,回顾性分析该病影像特征。结果:单结节病灶26例、多结节病灶14例。病灶最大径0.7~5.6cm(2.42±0.98cm),30例≤3cm、10例〉3cm;分别位于肝右叶34例、肝左叶4例、中肝叶2例,病灶分布于肝缘下35例、肝脏深部5例;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18例、葫芦状14例、蚯蚓状8例。T1WI示所有病灶均为低/等信号,T2WI示病灶呈稍高/等信号32例、稍低信号8例,增强后病灶实质均无强化,病灶周缘均可见薄环状强化,环壁厚0.87~3.05mm(2.09±0.52mm),14例病灶内见间隔线强化。结论: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多见于肝右叶肝缘下,通常最大径≤3cm,MRI增强表现为周缘薄环状强化,典型表现可以提示SNN的诊断。
邵丹丹王雪雪赵骞贾宁阳陈栋龙行安陆伦程红岩孙莉
关键词: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磁共振成像病理学
20例肝细胞癌伴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被引量:6
2010年
多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是指同一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个以上不同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恶性肿瘤,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暴露于对多器官均具有致癌作用的致癌因素.或先后接触不同类型的致癌因子,都可能导致MPMN的发生。
俞花朱珍陆新元董辉赵骞冼志红丛文铭吴孟超
关键词:肝细胞癌多原发性恶性肿瘤病理
肝脏恶性血管外皮瘤误诊为肝转移癌1例
2011年
肝脏恶性血管外皮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本例患者为男性,57岁,有中上腹胀痛不适,CT发现左肝占位,2年前曾因食管癌行手术治疗.术前被误诊为转移性肝癌,经手术行左肝肿瘤切除及胆囊切除术后行病理检查,最终确诊为肝脏恶性血管外皮瘤.
刘振宇王葵赵骞施乐华
关键词:肝脏恶性血管外皮瘤误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