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主髂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腔内治疗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应用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2011年5月34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患者行腔内技术治疗,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42~79(平均58.3)岁。左侧髂动脉病变15例,右侧髂动脉病变12例,双侧髂动脉病变7例,包括累及腹主动脉末端2例。合并高血压30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脑血管病2例。术前均行CTA明确诊断。结果:34例主髂动脉闭塞的患者共植入支架44枚,临床症状改善。术后3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1例再狭窄,狭窄程度50%,缺血症状不明显,未治疗。结论:应用腔内技术治疗主髂动脉闭塞症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方法。
- 王子军武国栋赵金超邵磊张方陈学明
- 关键词:主髂动脉腔内治疗
- 微创引流用于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临床研究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将微创引流用于恶性胸腔积液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方法 64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取胸腔积液的手术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胸腔微创引流的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胸膜腔积液的减少比率及出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微创引流术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胸膜腔积液的减少比率及出院时间的数据比较中均优于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抽液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胸腔积液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微创引流的方式能够提高手术质量,更有效的减轻患者胸腔积液的症状,对患者恢复时间的缩短具有明显的作用。
- 赵跃峰孙娟张方武国栋张子瑜赵金超梁政
- 关键词:恶性胸腔积液微创引流B超定位
- 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治疗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的效果。方法行CEA患者320例,其中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42例,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TIA)14例,术前闭塞侧患过脑梗死18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明确颈动脉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均>80%),评价颅内血管侧支循环情况。结果术后临床症状改善42例,包括TIA消失、记忆力和嗜睡症状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42例通过颈动脉超声及临床随访,发现手术部位再狭窄2例,狭窄率4.8%。结论 CEA是治疗一侧颈动脉重度狭窄合并对侧颈动脉闭塞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子军邵磊王翔高超武国栋赵金超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脑血管造影术
- 颈动脉狭窄的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1年1月—2011年5月9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93次,其中男78例,女15例;年龄50~78(平均65.6岁)。术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2例(TIA),31例术前患过脑梗死。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脑血管造影和\或CTA明确颈动脉狭窄,狭窄程度均>80%。对侧颈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2例。结果 90例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包括TIA消失,记忆力明显好转,语言障碍恢复等。术后80例获得随访1~36个月。15例发现有手术部位再狭窄,狭窄率小于25%,其中1例脑卒中,1例TIA保守治疗好转。其余13例无临床症状。结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子军武国栋赵金超邵磊张方陈学明
- 关键词:预后
- 胸腔镜钛镍合金爪形肋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疗效被引量:1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钛镍合金爪形肋骨板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疗效。方法总结2007-03至2013-12收治的24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行电视胸腔镜钛镍合金爪形肋骨板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4例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均治愈。全部患者均在术后24~48 h下床活动,无一例并发切口感染、胸腔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结论电视胸腔镜钛镍合金爪形肋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 武国栋张子瑜赵金超赵胜雷
- 关键词:胸腔镜多发肋骨骨折血气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