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清
- 作品数:39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更多>>
- 骨骼成熟DDH患者的手术治疗:追求髋关节的解剖复位还是受累下肢的功能重建?
- 介绍:延误治疗的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可以表现为股骨向近侧移位、下肢不等长、异常步态和疼痛.对该疾患的治疗,在青少年阶段可以采取开放复位结合各种类型的骨盆和股骨截骨,在成年阶段可以采取人工关节置换.然而,髋关节退行性改...
- 赵黎王晓林张自明陈珽范清
- 自噬活化在软骨细胞中对线粒体失调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明确自噬活化在人软骨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粒体呼吸链抑制剂oligomycin处理人软骨细胞,通过分析LC3-II分析自噬体活化。通过采用自噬激活剂Rapamycin和Torin处理人软骨细胞,分析自噬对oligomycin介导的线粒体功能失调的保护作用。结果 oligomycin处理能够导致人软骨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从而导致凋亡和死亡的显著增加。此外,细胞自噬的激活也在oligomycin处理的细胞中被观察到。采用自噬激活剂Rapamycin和Torin处理人软骨细胞,能够对线粒体功能起到保护作用。结论自噬在人软骨细胞线粒体功能失调中具有保护作用。自噬相关药物的介入可能对软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 刘柱范清陈珽沈品泉杨璇张自明
- 关键词:软骨细胞自噬
- 大龄髋脱位儿童髋关节骨性形态研究及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应用CT的原始数据资料,结合反求工程软件,对大龄髋脱位儿童髋关节的病理形态结构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研究,以了解大龄髋脱位儿童髋关节的病理形态变化,探讨髋关节骨性形态的测量方法及意义。方法实验组共44个脱位髋,按照Tonnis分级标准分为2个亚组:半脱位组,共30个髋;全脱位组,共14个髋。单侧脱位患儿的"正常髋"为相对对照组,共41个髋。以Mimics软件读取CT原始数据,进行前处理,得到髋关节的点云数据,输入至反求工程软件Imageware中,对髋臼及股骨头的骨性关节面进行球面拟合,测定股骨头上下两部分对髋臼的匹配程度。结果大龄髋脱位儿童髋臼球面半径较平、浅(全脱位组为27.470±6.299,半脱位组为24.340±2.637,对照组为21.710±1.975),股骨头发育小;3组中全脱位组表现得更加明显。实验组与对照组股骨头的上下两部分和骨性髋臼关节面匹配误差比较:全脱位组、半脱位组P<0.001,对照组P>0.05,显示股骨头上半部分对髋臼的匹配程度高于下半部分。结论髋脱位儿童股骨头上下两部分与髋臼的匹配差异提示了复位手术时股骨近端内翻截骨的必要性。适当的内翻截骨可以使匹配程度较高的股骨头上半部作为主要负重区。良好的球面匹配能获得良好的应力分布,从而减少或推迟骨关节炎的发生。
- 陈珽范清沈品泉张菁杨璇杜青王秋艳
- 关键词:髋关节脱位逆向工程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究肱骨髁上外侧楔形截骨联合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2014年行肱骨外侧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固定治疗28例肘内翻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童23例,女童5例;左侧19例,右侧9例;手术平均年龄为7. 5岁(2~12岁);受伤至手术的平均时间为2. 6年(1~7年)。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的提携角、Baumann角、肱骨外侧髁突出指数(LCPI)、肘关节活动度。结果 28例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30个月(24~48个月)。术前提携角平均为(-16. 81±12. 44)°,Baumann角平均为(9. 0±5. 44)°,截止最后一次随访时提携角和Baumann角平均为(9. 2±3. 58)°和(20±4. 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LCPI由术前(23. 7±6. 87)%降至(15. 23±3.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 85,P=0. 008)。术前肘关节屈曲平均为(102. 14±2. 93)°,最后一次随访时肘关节伸屈曲平均为(131. 61±7. 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 19,P <0. 001)。内固定平均取出时间为8. 32个月(5~14个月)。1例出现肘关节过伸约5°。无骨化性肌炎、血管神经损伤及感染、再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肱骨外侧行楔形截骨并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是一种可靠、有效、安全的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截骨矫形效果。
- 刘柱李海范清金芳纯张自明
- 关键词:肘内翻肱骨髁上截骨儿童
-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经皮跟腱切断手术时机的选择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应用Ponseti方法早期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探讨经皮跟腱切断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60例(91足)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治疗初评分≥4分(僵硬型)。A组患足矫形外展至70°、背屈<15°、同时HS>1、MS<1和距骨被覆盖;B组患足矫形至前足内收纠正但无法背屈,同时HS>1、MS≤1,行跟腱切断术;以Pirani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治疗结果。结果患儿均得到随访,时间6~30(15±5)个月。A、B两组手术前石膏矫形次数分别为(5.1±0.91)次、(2.42±0.56)次(P<0.05),治疗时间分别为(36.8±4.98)d、(19.3±5.09)d(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跟腱均获得愈合,跖屈有力,术后患足背屈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onseti方法矫正僵硬型马蹄足过程中,畸形愈严重跟腱挛缩愈严重,早期行经皮跟腱切断手术可明显减少石膏矫形次数、缩短疗程,不影响疗效。
- 杨璇张菁陈珽范清陆美玲曹根林蔡奇勋张自明
- 关键词:马蹄足
- VSD负压引流术在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疗效分析
- 目的 探讨VSD负压引流术在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中的临床应用结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2016年我科收治的下肢大面积撕脱伤中应用VSD负压引流术治疗的患儿共9例。均为交通事故伤,其中合并多发骨折7例,会阴损伤...
- 刘柱梁振鹏李海杨璇范清张自明
- 关键词:儿童下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
- 先天性高肩胛症3D-CT形态分析及手术治疗效果评估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高肩胛症在3D-CT下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相关性,并评估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骨科接受治疗的29例先天性高肩胛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4例;手术时年龄(3.69±1.34)岁。所有患儿均为单侧先天性高肩胛症,包括左侧21例,右侧8例。19例患儿行Woodward手术,其中4例行锁骨碎骨术;10例行肩胛骨部分切除术。术前使用飞利浦64排CT机器进行扫描,PhilipsIntellispacePortal软件重建骨组织,屏蔽软组织。运用Ebmdicomviewer进行后期测量,包括肩胛骨的高宽比、肩胛骨升高比率及肩胛骨旋转差异。评估手术前、后患肢上臂外展角度和Cavendish分型的变化。结果29例患儿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为(46.38±18.05)个月。术前Cavendish分型Ⅲ型19例,Ⅳ型10例;术后有Ⅲ型1例,Ⅱ型17例,Ⅰ型11例;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术前上臂外展的活动度为94.14°±9.83°,术后为154.46°±16.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术前的3D-CT评估中,有1例伴有Klippel-Feil综合征,4例观察到棘突裂,4例观察到部分脊椎融合,2例有部分肋骨融合,1例并发脊柱侧弯。有12例(41.38%)观察到冈上窝部分弯曲,22例(75.86%)在术前(或术中)可见骨性(或软组织性)肩椎骨存在。患侧与健侧肩胛骨的高宽比分别为1.37±0.23和1.67±0.2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肩胛骨升高比率(0.31±0.15)与旋转差异(25.52°±12.65°)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结论术前3D-CT检查可以辅助评估先天性高肩胛症的肩胛骨异常形态。Woodward手术和肩胛骨部分切除手术治疗先天性高肩胛症均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 张志强蔡奇勋张菁李海范清杨璇沈品泉陈珽张自明
- 关键词:先天畸形手术治疗
- 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评价骨盆固定术在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凸患儿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神经性脊柱侧凸患儿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3组,第1组:骨盆倾斜度>15°,行骨盆固定术;第2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第3组:骨盆倾斜度<15°、未行骨盆固定术.采用脊柱后路松解加骨盆固定手术,骨盆固定术采用髂骨钉固定.结果 3组患儿术后Cobb's角及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Cobb's角的矫正丢失度没有明显差异.3组术后骨盆倾斜度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在末次随访时比较,第2组与其他两组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不需加行骨盆固定术也能保持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骨盆倾斜度>15°的患儿需加行骨盆固定术才能获得良好的脊柱矫形与骨盆平衡.
- 陈珽范清沈品泉赵黎徐承雨
- 关键词:骨盆
- 超声波在小婴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监测作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髋关节超声波检查在小婴儿髋关节脱位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2005年4月~2008年2月筛查疑似髋关节脱位小婴儿3220例,其中Ⅱc型以上类型为异常髋关节62例患儿,男性16例,女性46例;共89髋。在采用Pavlik吊带治疗中,用B超进行检测,根据超声波检查结果调整吊带位置。结果89个病髋中,Ⅱc型为47髋(0.73%),Ⅱd型为21髋(0.33%),Ⅲ型为16髋(0.25%),Ⅳ型为5髋(0.08%)。在Pavlik吊带治疗中,经B超监测,75髋吊带一次复位成功。调整Pavlik吊带5髋,3个Ⅲ型和1个Ⅳ型病髋经过调整后复位满意,另1个Ⅳ型病髋调整失败后改为麻醉下复位和石膏固定。随访4~38个月,平均18个月,失随访9髋,均为Ⅱc型。结论髋关节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诊断方法,在小婴儿髋关节脱位治疗中起到监测作用。
- 沈品泉赵黎陆美玲范清张菁
- 关键词:髋关节
- 手法复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过程中的力学变化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从力学角度探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CCF)手法复位过程中跟腱对跟骨于距下关节的位移变化的影响及跟腱对距舟关节周围韧带的作用。方法对1例CCF住院患儿双足进行螺旋CT扫描,应用CT扫描技术、图形数字化方法获取患足踝的三维坐标,利用ANSYS10.0有限元分析软件等工具建立足踝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并分析有无跟腱作用情况下距舟关节复位过程中跟骨的位移变化及距舟关节周围韧带的受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距舟关节逐渐复位的过程中,跟骨在距下确有一个外展运动,向外的位移随舟骨处施加拉力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②当无跟腱拉力时,跟骨的位移要比有跟腱拉力时的位移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跟腱拉力释放使距舟关节内侧韧带受力和增加。结论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方法证实了并量化在手法治疗CCF过程中跟骨的位移,从生物力学角度说明跟腱松解有利于跟骨的复位,为CCF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 杨璇张菁陈珽范清陶凯
- 关键词:畸形足有限元分析手法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