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
欢迎来到营口市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青
作品数:
4
被引量:2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合作作者
王立新
北京市植物细胞工程实验室
王立新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陈哲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郭强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农业科学
主题
3篇
小麦
3篇
白粉
3篇
白粉病
2篇
叶片
2篇
生化标记
2篇
同工酶
2篇
抗白粉病
2篇
过氧化物
2篇
过氧化物酶
1篇
冬小麦
1篇
叶片硝酸
1篇
幼苗
1篇
玉米
1篇
玉米幼苗
1篇
早衰
1篇
生长期
1篇
田间
1篇
硝酸还原酶
1篇
小麦叶
1篇
小麦叶片
机构
3篇
北京市植物细...
2篇
北京市农林科...
1篇
北京农林科学...
作者
4篇
苏青
3篇
王立新
1篇
陈哲
1篇
王立新
1篇
郭强
传媒
3篇
华北农学报
1篇
Develo...
年份
1篇
1999
1篇
1998
1篇
1996
1篇
1993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玉米幼苗叶片硝酸还原酶热稳定系数与田间早衰的关系
被引量:2
1993年
玉米早衰严重影响籽粒灌浆.在育种过程中,早衰严重的组合将被淘汰,但由于早衰发生在灌浆后期,安排试验时难以事先剔除早衰的组合.为了减少田间设计的盲性,我们对人工培养的幼苗进行生化分析,找到了预测玉米杂交组合早衰程度的方法.众所周知,氮素供应不足是引起叶片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氮素供应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氮量和植株体内氮素代谢的酶系统,在氮素代谢过程中硝酸还原酶尤其重要.在某一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硝酸还原酶活力(NRA)有很大差别,NRA强的品种氮代谢旺盛。
王立新
苏青
苏瑞苹
郭强
关键词:
玉米
幼苗
叶片
硝酸还原酶
早衰
以小麦叶片壶氧化物酶同工酶p16.1酶带为生化标记研究小麦在各生长期对白粉病的敏感性
被引量:2
1998年
小麦白粉病以其多发性、普通性成为世界各地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在研究抗病品种对白粉病菌侵染的抗病机理中,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技术对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进行的比较发现:两者的p16.1酶带(位于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16.1)从拔节期至田间发病期之间的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可以将其视为区别抗、感白粉病品种的特征性酶带。实验采用功能叶片(Fig.1),对50个小麦品种品系、抗、感病品种间4个组合的正反交F1代、119株F2代、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回交一代(BC1)材料,在pH5-8范围内进行过氧化酶同工酶的等电聚焦凝胶电泳分离。胶片于联苯胺染色液中显色。抗病品种中,p16.1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感病品种中,p16.1酶带在拔节之间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然而、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重新表现,并再次回升为一、二级酶带(Tab.1)。此结果在五年年份中均能很好地重复(Tab.2)。抗、感病品种间正反交F1代的p16.1酶带均正常(Fig.2),证明:p16.1酶带的活性是核基因的表达行为。进而在拔节期至发病期,分析抗、感病品种的杂交F2代,p16.1处为一级酶带者与其它类型之间的比值为3:1;而在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回交一代中,两者比例为1:1。表明:p16.1酶带由一单基因编码。由此推断:感病品种的p16.1酶带在拔节期至发病期还受到一隐性调控基因的影响,造成酶活性降低或丧失。
王立新
苏青
等
关键词:
小麦
叶片
生化标记
白粉病
敏感性
小麦抗白粉病生化标记——过氧化物酶pI6.1酶带
被引量:11
1999年
采用等电聚焦凝胶电泳比较了抗、感白粉病小麦品种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发现抗、感品种之间的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pI6.1酶带(位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等电聚焦凝胶电泳酶谱pI6.1)在拔节期至白粉病发生期表现水平有很大差别。抗病品种中编码pI6.1酶带的基因终生正常表达,该酶带在小麦全生育期均有较强的活性,染色后着色深,多属一级酶带。而该基因的表达在感病品种拔节之后受到抑制,酶带变得模糊不清甚至消失踪迹,多为三级、零级酶带。感染白粉病之后酶活性才回升,再度表现为一、二级酶带。为了探索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比较了119株抗病品种与感品种杂交F2代和65株抗病品种/感病品种//感病品种的BC1代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IEF酶谱,证明感病品种成株的pI6.1酶带活性下降是因另一隐性基因所至。
王立新
苏青
苏青
徐民新
陈哲
关键词:
小麦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抗白粉病
生化标记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技术在冬小麦抗白粉病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96年
通过对14个抗白粉病、23个感白粉病的冬小麦品种、品系功能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证明,由于对白粉病反应不同,在拔节至抽穗期,抗、感品种功能叶的过氧化物酶酶谱有明显差别,据此可以对田间大量育种材料进行早期预测,以防使用感病材料接种花药和进行杂交。用叶片同工酶鉴定抗病性,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可与育种试验同时进行,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鉴定方法。
王立新
苏青
关键词:
冬小麦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